第63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作者:柿餠   凛冬长夜最新章节     
    “既然如此,你掳走本官究竟意欲何为!”
    看着那些工匠,孙元化明白,有了这些登州府的铸炮工匠,杨三生铸炮已经无需他人帮忙。
    “唯育人尔!”
    杨三生严肃的回答道。
    “你想让本官去教书?!”
    对此回答,孙元化有些不解,因为只是普通教学的话,能教导学生的老师,可不止他一个。
    “不错,不过,在下希望初阳先生能够教导西学。”
    没错,当杨三生获取了登州城内的铸炮工匠后,他掳走孙元化的意义就在于孙元化脑子里的西学知识。
    如今杨三生治下拥有了十余万百姓,其中小孩子就有近万人,杨三生总不能让这些小孩子长大后变成农夫或战士吧,这对他今后想要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极其不利。
    如果任用守旧的士绅或原明朝官员,杨三生想要改制将会面临士绅们的集体反抗,可不用这些士绅,他将面临无人可用的地步,他总不能学李自成吧,这无异于自寻死路。
    因此,当杨三生拥有了铸炮的工匠后,接下来他需要考虑的就是教育问题。
    毕竟,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道理他可是很明白的。
    可明朝的教育太过迂腐,西方的教学却又过于激进。
    但是西学却能和明朝的儒家教育相结合,如此一来,中西结合所教育出来的孩子才会更加的优秀。
    要知道,孙元化可是明朝为数不多的西洋炮学先驱,更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尤其以西学见长,不仅不鄙视洋人,反而还虚心学习洋人的文化和洋人先进的武器制造。
    其中西学类的着作包括《几何用法》、《几何体论》、《泰西算要》、《西学杂着》以及《西法神机》和《经武全书》。
    前面四本乃是算数类的西学,后面两本乃是我国最早介绍西洋火器、战术的军事着作。
    要是杨三生真的让孙元化去铸炮的话,那才是真的暴敛天物,该遭到天打雷劈。
    “教导西学?!”
    听闻此话后,孙元化动心了,他毕生为西学奉献太多,可朝廷对西学却不是特别看重。
    只是看中了西洋人威力巨大的火器而已,因此,他传播西学的途径很有限,且进程也很缓慢。
    “没错!教导西学!”
    杨三生严肃的看着孙元化凝重道
    “如今西洋人通过海洋来到了我朝沿海,西洋人船高炮大,就算今天他们只是芥藓之疾,不足为惧。
    可要是我们依然自恃高傲,不思进取,中将有一日,西洋人将会用他们建造的更加巨大的舰船和威力更加凶猛的火炮击败我们!
    到那时,国破家亡,将会有成千上万的百姓流离失所!任人鱼肉!”
    听完杨三生的话,孙元化沉默了,熟知西学的他明白,目前西洋人已经在武器和造船业上超越了他们太多。
    只不过如今西洋人还无法造出能够装载大量士兵的船只抵达这里。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西洋人终将会造出这种船只,届时,以西洋人的贪婪和野蛮,杨三生所说的话很有可能一语成谶!
    沉默良久,孙元化缓缓开口说道。
    “我答应你,但是,有一点你必须答应,我只负责教学育人,其余任何事务,我一概不会帮你参详,你明白吗?!”
    “在下对天起誓!绝不违背初阳先生的意愿!”
    杨三生说完后,立刻跪下对孙元化说道“感谢初阳先生相助!”
    “你不必谢我,我不是为了你,我只是为了今后的天下苍生。”
    孙元化淡淡的回答了一句,转身离开,不再与杨三生多言。
    缓缓起身的杨三生看着离去的孙元化,眼中充满了希望。
    此时此刻,他的后勤才算是有了确凿的保障,虽然孙元化在军事上也颇有成就,但是,在大明未亡之前,孙元化必然是不会帮他出谋划策的。
    不过,目前的杨三生也暂时不需要孙元化在军事上的帮助,毕竟他现在的主要战场是在海上而不是陆地上。
    ………………………………
    时光飞逝,在海上航行了一个多月的杨三生终于率领船队抵达笨港。
    此时,已经是1632年2月中旬,返回笨港之后,杨三生也得到了关于登州府的相关消息。
    登州经历耿仲明的叛变,致使内城被孔有德叛军占领,好在登州各级官员反应及时,控制了水城,并依靠红夷大炮坚守水城。
    孔、耿二人麾下的叛军在经历半月的血战,损失高达数千人,却依然未能取下水城。
    只得转身对登州城内的士绅举起了屠刀,在杀尽登州城内的士绅掠夺大量的钱财以及莱州的援军从海上抵达水城后,孔、耿二人被迫撤出登州城,一路向西逃窜。
    至此,登州之乱解除,经此一役,登州损失军民共计十余万人,登州巡抚孙元化在水城的城墙上督战被叛军流矢击中。
    最终重伤不治,巡抚孙元化为避免自己死后尸身被叛军侮辱,因此下令水葬其尸骸。
    获知此消息的杨三生可高兴坏了,如此一来,他掳走孙元化一事也算是不了了之了。
    至于登州城内的那些铸炮工匠,肯定也被登州城的那些官员统计在了孔、耿二人的叛军头上。
    毕竟,他们一群官员眼睁睁的目睹登州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被海寇掳走。
    就算崇祯不追究他们祸乱登州之罪,也不可能饶恕他们对于登州最高行政长官被掳走而毫无作为的行为。
    要知道,今天他们能任凭登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被海寇掳走而毫无作为,明天就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朱由检被贼寇掳走而毫无作为。
    至少,为了自己的安危着想,朱由检定然会追究这些登州官员的罪过。
    不过现在好了,他们这些人给孙元化安了一个战死的名头,然后统一口径,对外说当时水城危急,随时有被叛军攻破的危险,孙元化下令水葬他的尸骸也不无不可。
    本来杨三生以为,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孙元化,孙元化会表现的很惊讶时,结果却超出了他的意料之外。
    孙元化只是轻描淡写的回应了他一句‘知道了’,随即就询问他笨港的书院在哪里,他好开始他的教书育人工作。
    看到孙元化如此表现,杨三生也是愣了一下,不过随即他就释然了,就算让朱由检知道孙元化在这里,又能怎么样,如今明军水师孱弱,不堪一击,根本无力营救,郑芝龙可不会为了一个孙元化和杨三生他们死磕到底。
    而孙元化在见识过杨三生的水师,顿时不抱有明军水师能把他从杨三生这里救出去的希望。
    因此,孙元化表现的很平淡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