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信?
作者:柿餠   凛冬长夜最新章节     
    同时,杨三生带走的登州工匠和其家属以及十八门红夷大炮也让孔、耿二人失去了攻城的武器。
    就算此二人现在去投奔皇太极也没法增强满清(1636年‘后金’改为‘清’)的力量,最多就是多些士卒而已。
    更何况,没有占领登州的孔、耿二人失去了从水路逃跑的可能性,这两人想带着部队从大明境内去到满清的势力范围。
    这途中可是凶险异常,能够活着过去就算不错了,更别奢望能带多少部队去了。
    当然,坑了耿仲明一把的杨三生可不会在乎这些人的死活,他只知道,如今有了铸炮的工匠,他需要赶忙在笨港内建设一座兵工厂和一座冶铁场。
    然而,返回笨港一周后的杨三生才发现他面临一个巨大的困难,那就是他所在的笨港周围没有铁矿。
    因为台湾铁矿大致分布在台北,也就是基隆附近,笨港处于台中区域,有石油、天然气、石矿、烟煤及地热和温泉等自然资源,就是没有铁矿。
    关键是,杨三生如今也没能力去开拓台北的基隆港,因为,台北的势力范围不属于杨三生也不属于郑芝龙,而是属于西班牙人。
    不过由于西班牙人在台湾势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杨三生和郑芝龙在海上争夺基隆港外的海域控制权。
    不过也正是由于西班牙人在基隆立足,也算是间接的帮杨三生挡住了郑芝龙的锋芒。
    最初杨三生他们从台湾东北部绕道笨港时,也差点与西班牙人发生冲突,好在西班牙人认识他们选定的买办杨琮,也就避免了双方一场不必要的交战。
    更何况,西班牙人与荷兰人相比较的话,西班牙人才算是真正的疥癣之疾。
    西班牙人在基隆港修建了圣*沙尔瓦多城(西班牙人于1626年(天启六年)修建,即鸡笼城),且驻军有千余人以及炮台,夺下并未得到开发完善的基隆港,得罪西班牙人,得不偿失。(历史上,1642年,西班牙国势逐渐衰弱,荷兰人发起进攻,派舰队在淡水登陆,进围西班牙堡垒,被围多日后,西班牙人投降。)
    如今才1632年,目前的鸡笼城还没开发好,倒不如继续让西班牙人在这里免费帮杨三生打工,何乐而不为呢。
    ………………………………
    在杨三生离开的这段时间内,他麾下的船队与郑芝龙的船队共交手七次,每次交战的规模,双方均不超过三十艘战船。
    且七次交手当中,有三次都是位于台北附近,虽说基隆港的西班牙人势弱,但是还是有可供贸易的资源。
    这几次交战说明郑芝龙依然有封锁杨三生往北发展的意图,且七次交手当中,杨三生的船队输了五场胜了两场,共损失了七艘船只和两百余水手,处于劣势状态。
    但好在杨三生在笨港入海口处修建了大量的岸防炮台,郑芝龙无法对笨港展开强攻。
    如今,杨三生又在岸防炮台处增添了十八门红夷大炮,共计二十八门红夷大炮,再一次的巩固了笨港的防御。
    此刻,杨三生才发现,他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了,首先是缺乏战略物资。
    在和郑芝龙争夺海权霸主地位的情况下,他无法展开正常海贸,就算有,也需要用武力扞卫,剩下的只能依靠抢夺闽粤沿海的商船勉强维持。
    虽说不伤这些商人的性命,但是掠夺了大量白银和货物的他,无法内部消化,就算出售给荷兰人或西班牙人也只是增加白银而已,对他完全没有什么帮助,有钱没处花,那这些钱还不如换成物资。
    其次是教育问题,杨三生手下几乎全是普通百姓,如今为了帮助孙元化教学,连他母亲陈雅儿都需要帮忙。
    谁让他母亲曾经读过私塾,能识文断字,从这就足以说明,笨港的教育程度几乎为零。
    且极度缺乏教育人才,只是依靠孙元化的话,最少要花五年才能让笨港内的居民拥有一定的教育基础,更别说培养什么专业人才了。
    面对如此巨大的难题,感到头疼的杨三生只能先安排人手修建兵工厂和冶铁场,先消耗笨港的铁矿存货,再从基隆港的西班牙人手中购买。
    至于教育问题,先勉强这样,只能等到他击败郑芝龙或与其平起平坐后,再做打算。
    ………………………………
    “从台湾到巴达维亚,根据盖伦船的航速,逆风航行差不多需要四十多天的时间,顺风也就三十天左右,就算是遭遇极端天气,最多五十天。
    巴达维亚再花点时间集结部队,返回台湾差不多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时间,也就是三个月多一点,为什么这些荷兰人到现在还没回来?”
    此时,正在码头广场检阅蒋西山训练的步兵,走神的杨三生嘴里喃喃低语道。
    从杨三生1631年10月下旬会见荷兰人到现在1632年2月中旬,已经快有4个月的时间了。
    “少统领?!”
    列队完毕的蒋西山看见杨三生没有什么反应后,不由的再次轻声提醒道。
    听到蒋西山的提醒,回过神来的杨三生立刻反应过来,先对笨港的五千步卒夸奖了一番,然后就把他从登州带来的七百余人的辽兵单独组成一队。
    杨三生任命当初第一个投靠他的辽人萧平为这支辽人部队的长官,又定下了十日后,萧平率领的七百辽人部队与蒋西山训练的五千步卒进行对抗演习。
    杨三生准备借此机会来看看,南方步卒与北方步卒,以及参加过战斗和没参加过战斗的步卒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
    检阅完步兵,杨三生又去检阅了海军,毕竟海军的新老兵比例达到了1:1的程度,也就是说,他麾下的海军中有一半人都是新兵。
    这也就不难看出,之前他离开笨港时,麾下海军与郑芝龙水师发生冲突会败多胜少了。
    不过,这也没办法,如果杨三生不大量扩充海军人数,在接下来他布置的计划中,他就没法取得最大的成果,为此,损失掉一些战斗力也是可以理解的。
    好在杨三生现在并不与郑芝龙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只是小规模的冲突,虽然有所损失,但是也可以借此机会锻炼部队,提升麾下海军的战斗力。
    …………………………
    “钟叔连夜从澎湖赶来定是有急事吧!?”
    翌日清晨,杨三生刚刚才从床上起来,就惊讶的发现钟斌连夜从澎湖赶到笨港,想必是有要事。
    “贤侄,几个月前,你不是让我与何斌和郭怀一接触嘛。”
    说到这里,钟斌脸上的疲倦也消失了不少,开心道。
    “就在前几日,我终于收到了郭怀一的回信了!”
    说罢,钟斌就把郭怀一派人送给他的信件递给杨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