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参观清华校园
作者:屏山映月   红尘雪泥晴海梦最新章节     
    林高远教授听说王胜利和周玉湖要来清华看他,特意派两个博士生到校门口迎接。
    北京本来就是旅游城市,寒暑假带孩子来北京旅游的家长通常想到清华、北大参观,想给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目标。到清华大学游览的游客太多了,有时候,游客比在校学生还多,为了控制游客数量,现在需要提前预约。
    “你好,你们是王处长、周总吧?”前来迎接的博士生问。
    “是我们,别叫王处长、周总了,我们都是林教授的学生,你们叫我们学长吧。”王胜利回答。
    “两位学长好,这位是?”
    “这位是郭萌,周学长公司的,和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清华园。”王胜利介绍道。
    “好,郭姐姐好。”看来,这两个博士生不是书呆子。
    “你们好。”
    孙副总经理和项目经理没来,他们两个人一个孩子上高三、一个刚结婚不久,他们晚上要和家里人通话。
    郭萌没什么事,就和周玉湖一起过来了,有机会到中国最高学府,她也想参观一下清华校园。郭萌身穿白色西服上衣,里面是浅蓝色真丝衬衫,白色修身长裤,长发披肩,略施粉黛,一身的仙气。
    “欢迎来到五道口男生职业技术学院!”王胜利对郭萌说。
    “什么意思?”郭萌不解地问。
    “清华大学在海淀五道口,男生比女生多,理工科学生多,所以叫五道口男生职业技术学院。”
    “原来如此。”
    “学长,我们借了两辆自行车,你们骑车去物理系吧?”一个博士生说。
    “好啊,我们骑车去,郭萌,你会骑自行车吗?”王胜利问。
    “我不会。”郭萌回答。
    “我是安徽人,原来也不会骑自行车,到清华以后现学的。”王胜利说。
    “清华学生都得会骑自行车吗?”郭萌问。
    “当然了,几乎人手一辆,清华太大了,有三个北大那么大,不会骑自行车,上课都来不及。”
    “那你们骑车吧,我步行。”
    “我们哪能把美女扔下?我和玉湖都可以带你,你选一个吧?”王胜利回到母校仿佛变年轻了,不再是一脸严肃的处长了。
    “那我坐周总车吧。”
    “周总骑车可不稳,你还是坐我的车吧?”王胜利说。
    “不用了,谢谢。”
    “那好吧,我们出发吧。”王胜利有些遗憾地说。
    “出发吧。”周玉湖率先骑上自行车。
    “走吧。”
    “等等,我怎么上自行车?”周玉湖都启动了,郭萌在身后问。
    “跳上来。”周玉湖边骑车边说。
    “怎么跳?”郭萌边跑边问。
    “跳到后座上,快点。”
    “怎么跳?”
    “两脚一起跳。”
    “两脚一起跳?”
    “对,快点跳。”
    “那我跳了?”郭萌豁出去了。
    “跳吧,摔不了。”
    “玉湖,你应该让郭萌先坐好再骑车,你以为她是李靖?”王胜利说。
    郭萌心想不能让周玉湖小瞧了自己,一咬牙,奋力一跳斜坐到周玉湖自行车后座上,好在自行车后座不太高,郭萌身材苗条,体重不到100斤,冲击力不算太大,自行车左右摇晃了几下终于稳住了。
    “这不是上来了吗?要知道,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周玉湖轻描淡写地说。
    “李靖是谁?”郭萌问。
    “李靖是玉湖大学时期的女朋友,清华体育系的,国家二级运动员。”王胜利说。
    “胜利,路上车多,你好好在园子里骑车吧。”周玉湖打断王胜利。
    虽然是晚上,校园里仍然灯火通明,路上行人、骑车人很多。
    清华学生习惯把校园叫作园子,可能和清华校园里曾经有皇家园林有关,清华工字厅北侧有一座着名的水木清华园林,据说建于清朝康熙年间。
    荷塘之畔,杨柳、假山、回廊之间有一座古朴秀雅的古建筑,建筑正额悬挂一块白底黑字“水木清华”匾,这就是清华大学名称的由来,据说这块匾是康熙皇帝的御笔。
    朱自清曾经是清华大学教授,着名的散文《荷塘月色》有人说写的是水木清华的荷塘,其实是清华园中另一处景点近春园的荷花池。
    “郭萌,这就是二校门,没到过二校门不算来过清华。”王胜利指着二校门说。
    “二校门,我在照片上看过。”郭萌回答。
    “你要不要照张相?”
    “不照了,晚上灯光不好。”
    “那好,咱们继续走,二校门是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后来校园扩建,连旁边的铁路都向东移了800米。”王胜利接着说。
    “清华大学真厉害,能让铁路搬家。”
    夜幕下的清华园宁静安详,晚风吹过路两旁高大的白杨树发出阵阵沙沙声响,大礼堂、老图书馆、西体育馆和科学馆掩入夜色之中,星罗棋布的教室、图书室灯火通明,脚底下放着双肩书包的莘莘学子们正在刻苦学习。
    周玉湖车骑得很快,车身有些摇晃,郭萌坐在自行车后座,不自觉地搂住周玉湖的腰。
    周玉湖和王胜利都不是北京人,可想而知,他们该以什么分数考入清华。郭萌还担心王胜利问自己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好在他一直没有问,看来,只要不是北大毕业的就好。
    这是郭萌第二次和周玉湖近距离相处了,上一次是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周玉湖还是冷冷的话不多,不过这一次感觉好多。也许是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郭萌觉得周玉湖身上有很多优点。
    清华大学物理系是一座陈旧的四层红砖小楼,墙上爬满了爬墙虎,和清华经管学院、法学院大楼相比十分寒酸,位置也比较偏僻。
    走进大门,门厅水磨石地面坑洼不平,电梯旁堆着几大箱未开封的实验设备。
    坐电梯来到三楼,林高远教授的办公室也十分狭小,进门有一个洗手池,靠墙有一排铁架子,铁架子上放着大大小小的塑料盒子,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林教授,不对,林院士,我们来看您了!”一进门,王胜利说。
    “胜利,玉湖,你们来了?欢迎欢迎,请坐,请坐。”林高远教授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看上去有60多岁。
    “教授,祝贺您当选院士,我们给您道喜了!”周玉湖说。
    “谢谢,谢谢,这位姑娘是?”林教授看着郭萌说。
    “啊,这是我公司职员郭萌,我们一起出差到北京,顺便到清华园看一看。”周玉湖说。
    “林院士好!”郭萌问好道。
    “你好,我还以为是玉湖女朋友呐!屋子小,没地方放椅子,李涵,你去别的房间拿两把椅子。”林教授对学生说。
    “好的,教授。”
    “教授,祝贺您当选院士,楼下院士墙上又多了一个人,我们应该叫您林院士了。”王胜利说。
    “不要叫院士,还是教授听着舒服,我当院士算晚的,清华很多人50多岁就当上院士了。”林教授笑着说。
    “不晚,不晚,您不是经常讲,清华人要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吗?”王胜利说。
    “说得对,我争取再工作10年。”
    “教授,您身体这么好,再工作20年也没问题。”王胜利显然比周玉湖更会讲话。
    “20年,我尽量吧。”
    “教授,您最近搞什么研究工作?研究进展怎么样?”周玉湖说。
    “啊,我最近一直在做低维量子方面研究,玉湖,你来的正好,我想找你商量件事。”
    “什么事?教授?”
    “实验室有一台单自旋探测隧道扫描仪坏了,维修费和买台新设备的价钱差不多,重新买设备需要报申请,走政府采购手续,没有半年时间下不来,实验进展到关键时期,扫描仪坏了什么也做不了,玉湖,你能不能帮我买一台?”
    “多少钱?”
    “这个扫描仪是观测原子级别的,大概400多万。”
    “行,没问题,我帮您买。”
    “玉湖,你不是缺钱吗?你能拿出400多万吗?”王胜利问。
    “我再缺钱,400多万还拿得起,实验不等人,不能因为设备故障影响实验进程,郭萌,你提醒我,明天一早给财务部打电话。”
    “好的,周总。”
    “玉湖,那太感谢你了,我的学生当中只有你做生意,也只有你能拿出这笔钱了。”林教授说。
    “没事,教授,能为物理系做点事也是应该的。”
    “物理系是个穷系,和经管学院、理学院、建筑学院比不了,走,我领你们参观一下实验室。”林教授说。
    清华物理系创建于1926年,培养了王淦昌、钱三强、钱伟长等许多大师级人物,抗战时期,以清华物理系为班底的西南联大物理系更是培养出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朱光亚等许多杰出人才。物理学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学科,清华物理系虽然没有以前那么辉煌,但也不算弱。
    “玉湖,胜利,你们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回母校,9点多了,我请你们在清华吃个夜宵吧?”参观完实验室,林教授要请周玉湖他们吃夜宵。
    “教授,这么晚了,您不回家休息吗?”周玉湖说。
    “我就住在清华园里,要不然,我晚上也要吃点啥。”林教授回答。
    “不打扰您休息吧?”
    “不打扰,你们想去哪儿吃?有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
    “能不能去紫荆园吃麻辣香锅?我上学时最喜欢去紫荆园了。”王胜利说。
    “好啊,走,咱们就去紫荆园吃麻辣香锅。”林教授说。
    林教授虽然60多岁了,骑上自行车也是身手矫捷,同学们骑车跟林教授一起去吃夜宵。也许是听了王胜利的建议,周玉湖这一次先让郭萌坐好,然后才开始骑车。
    清华有19个食堂、餐厅,菜系繁多,品种丰富,能满足5万人同时就餐,从餐厅个数上也能看出清华规模有多大。
    紫荆园餐厅共有5层,设有3000多个座位,平均每天1万多人在此就餐,一层经营各种风味小吃,二层是北京菜、淮扬菜,三层经营鲁菜、东北菜,四层主打川菜。
    麻辣香锅在一层,郭萌一看菜价一个香锅才18块钱,真是物美价廉。
    “胜利,你上大学时最喜欢吃麻辣香锅?”林教授问。
    “对,我喜欢,不知道教授能不能吃辣的?没征求您的意见。”王胜利说。
    “能吃,我吃什么都行,有人说英国菜不好吃,我在英国做了3年访问学者,我没觉得英国菜不好吃,住也不挑剔。”林教授说。
    “教授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对了,你们俩都30多岁了吧?怎么还不考虑婚姻大事?”林教授问。
    “玉湖是工作忙,我是一个人呆惯了,不着急找对象。”王胜利说。
    “这可怎么行?照你这么说,清华不是没有下一代了吗?该找对象找对象,该结婚结婚,物理学是研究自然规律的,人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结婚不找对象就是违反自然规律。”
    “教授说的对,我们回去抓紧时间找对象。”王胜利说。
    “还有,找对象也别追求十全十美,自然界中十全十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
    “是,是,教授说的对,教授,我能加您qq吗?方便联系。”
    “我不会用qq,我不用智能手机,我有一部诺基亚手机,只能接打电话,上不了网。”
    “智能手机也不贵,您为什么不用智能手机?”
    “不是钱的事,智能手机太浪费时间了,我特别反对学生玩手机。”
    “是啊,是啊,我们一天都离不开手机,都快成手机的奴隶了。”王胜利笑着说。
    “玉湖,你怎么不吃啊?香锅不算太辣啊?”林教授问周玉湖。
    “教授,我一会儿打算跑步回去,好几天没跑步了,我想在校园里跑一跑。”周玉湖回答道。
    “行,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什么事业也干不成,跑步好,我支持!”林教授回答。
    “怪不得你穿运动鞋,原来是打算在清华跑步啊?”王胜利说。
    “好几天没跑步了,身上都有点难受了。”
    “你天天跑步吗?”
    “差不多吧,有时间就跑,一次跑5到7公里。”
    “跑吧,我支持你跑步,一会儿郭萌由我带。”看来,王胜利很想带郭萌骑车,只是没有机会。
    告别林教授,周玉湖开始在校园里跑步。王胜利小心翼翼地骑车,一边骑车一边和郭萌讲话,兴趣爱好、新闻轶事、国家大事,等等,什么都谈,当然,说的最多是清华大学的事。
    郭萌坐在王胜利自行车后座,听他喋喋不休地讲话,坐人家的车,少不了要附和几句。比起这些,郭萌更想听王胜利讲周玉湖前女友李靖,王胜利没有讲,自己也不好意思问。
    晚风习习,草丛中传出蟋蟀响亮的叫声,周玉湖默默地跑着步,他越跑越快,把王胜利甩出10几米远。回到熟悉的校园,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青春活力仿佛重新回到自己身上,跑着跑着,周玉湖不禁想起前女友李靖,上学时,李靖经常陪自己跑步,李靖现在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