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北京申请项目
作者:屏山映月   红尘雪泥晴海梦最新章节     
    到了北京,周总一行人下了飞机,直接赶往发展委,周总在车上不时地看手表,希望在中午11点半前到达。
    发展委是拟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在国务院各部委中,发展委仅次于外交部和国防部,位居第三位。
    紧赶慢赶,还是没能在中午11点半前到达,一行人在发展委附近找了一家饭店吃午饭。
    “周总,北京您熟悉,您来点菜吧,我们不知道点什么好。”副总经理笑着说。
    “随便点吧,我吃啥都行,你们看喜欢吃什么就点什么吧。”周玉湖回答。
    “郭萌,你喜欢吃什么?你来点菜吧?”副总经理把菜单递给郭萌。
    “孙总,我对北京菜不熟悉,我看我还是别点了。”郭萌说。
    “诶,这里只有你一位女士,女士优先,还是你来点菜吧!”副总经理说。
    “要说北京菜,我看过梁实秋的散文《雅舍谈吃》,写北京小吃,豆汁、灌肠、面筋、羊头肉、红烧羊脖子、豆腐脑、豌豆黄,还有什么来着,我都很想吃。”郭萌如数家珍地说
    “你说的这些东西,这里恐怕没有吧?”副总经理说。
    “我只是说说而已,我从小在庆东长大,大学也是在庆东念的,没来过几次北京,只是在小说、散文中知道一些北京小吃。”郭萌说。
    “说到北京小吃,我只知道北京水爆肚。”项目经理说。
    “周总,还是您来点菜吧,您是清华大学高材生,一定知道北京什么东西好吃了。”副总经理年龄比周玉湖大很多,却十分尊重周玉湖。
    “什么?周总,您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项目经理惊讶地问。
    “啊,我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了四年书,有这么难点吗?我看这家饭店还不错啊?好吧,还是我来点菜吧。”周玉湖接过菜单亲自点菜。
    “清华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周总真厉害啊!”项目经理敬佩地说。
    “厉害谈不上,大家都没有忌口的吧?那我点清酱肉、葱爆羊肉、四喜丸子、八仙鸭子、五彩葫芦、黄豆疙瘩丝,再来一碗翡翠裙边汤,四个人,六菜一汤,应该够吃了。”周玉湖看着菜谱说。
    “够了,够了,一看周总点的菜就是正宗北京菜。”副总经理点头称道。
    “说到清华,我在发展委还有一个大学同学,我给他挂个电话吧,看看他在不在单位。”周玉湖说。
    “什么?周总,您在发展委还有同学?那太好了,我到发展委门口接您同学吧?”副总经理说。
    “不急,我先挂个电话再说。”
    周玉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郭萌是头一次听说。清华、北大可以说是中国最高学府,怪不得周玉湖这么高冷,原来确实有高冷的资本,郭萌喝了一口茶水,禁不住向周玉湖瞟了一眼。
    想进清华、北大,高考得680分以上才行,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考生分数更高,北京当地考生只需要65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除了清华、北大,北京还有很多着名高等学府,如:人民大学、北航、北理工,等等。北京户口很值钱,别的不说,光是上大学一项就能优惠30分到100分,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
    “胜利,我是周玉湖,我到北京出差来了,你在单位吗?”周玉湖给他大学同学打电话。
    “我在单位,玉湖,你到北京了?”周玉湖大学同学王胜利说。
    “到了,我下午要去你们发展委办事,我现在就在你单位附近,你吃没吃午饭?没吃午饭我们一起吃个饭吧?”
    “吃了,我刚刚在食堂吃过饭,你在哪儿呐?我过去找你吧?”
    “我在必和居中餐馆,胜利,你不用过来了,中午休息一下吧,我下午1点钟过去找你。”
    “我中午不休息,必和居离发展委很近,我开车一会儿就到了。”
    “好吧,那我在必和居等你,一会儿见。”
    “一会儿见。”
    “周总,我到饭店门口接您同学吧?”副总经理说。
    “不用,我们先吃饭吧。”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历史上多次改名,燕都、幽州、燕京、大都,等等,都是北京曾经的名称,北京最近一次改名就是由北平改成北京。
    说到北京菜,明清两朝五百多年定都北京,清代宫廷饮食对北京菜影响很大,北京菜以山东菜、苏杭菜和满族固有饮食为主,吸收各地饮食精华而成。北京菜中最具特色的要数烤鸭和涮羊肉了,北京烤鸭源自南京,涮羊肉来自蒙古草原。
    “玉湖。”周玉湖的大学同学王胜利来了。
    “胜利。”周玉湖迎上前去。
    “好久不见了,玉湖,你到北京来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还是到我们发展委办事?”
    “你工作忙,我怕给你添麻烦,所以没有提前通知你。”
    “我再忙也没有周总工作忙,我们是一个寝室的兄弟,有什么怕麻烦的?”王胜利说。
    “胜利,我来介绍一下,这是我公司同事,孙总、张经理、郭萌。”周玉湖介绍道。
    “你好,你好。”
    “胜利,坐吧,中午吃没吃饱?没吃饱可以再吃点儿。”周玉湖说。
    “我吃饱了,你们快吃饭吧,我陪你们坐一会儿。”
    “那您喝点茶吧?我们自己带的茶叶,西湖龙井茶。”副总经理站起来给周玉湖同学倒茶。
    “好,好,你们先吃饭。”
    由于周玉湖的同学在旁边等,大家吃得很快,这几个人早已经适应了老板的工作节奏,忙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何况这顿午餐还比较丰盛。
    郭萌本来饭量就小,加之不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她最先放下筷子。
    “郭萌,你怎么吃那么少,不对胃口吗?多吃一点儿吧?”周玉湖说。
    “我吃好了,早上在家吃的多,现在不饿。”郭萌回答。
    “好吧,孙总、张经理你俩慢点儿吃,虽然不是北京烤鸭,八仙鸭子也是北京特色。”周玉湖吃完饭放下筷子。
    “玉湖,你公司干得怎么样?听说你又兼并了一家航运企业?”王胜利问。
    “别提了,这几年国际航运市场不景气,我打算成立一家物流分公司,航运、物流两条腿走路。上周,你们发展委出台了国家长三角物流枢纽中心布局和建设规划,正好和我们公司的规划相符,我这不赶紧过来了吗,胜利,这件事归不归你们司管?”周玉湖说。
    “这件事不归我们司管,不过,我可以帮你问一问。”
    “那太好了,胜利,你现在还是处长吗?该提副司长了吧?”
    “我现在还是处长,玉湖,大学同学当中就数你发展的好了。”
    “好什么?航运企业效益不好,资金链也很紧张,一句话,我现在很缺钱。”
    “如果你的公司列入国家长三角物流枢纽中心布局和建设规划,就不缺钱了吧?”
    “是啊,是啊,如果列入建设规划,不仅资金问题解决了,对公司未来发展也很有利。”
    “我先看看你们的申报材料吧?”
    “好啊,好啊,麻烦你先看一看。”
    “王处长,这是我们的申报材料。”郭萌从包里拿出一叠装订整齐的材料。
    “嗯,你们公司的资质应该够了,环评程序也已经走完了,项目文案、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论证、附报材料都有,文件准备得比较齐全。”王胜利一边翻看材料一边说。
    “王处长,你们发展委刚刚出台规划,我们就过来了,您看我们是不是下手最早的?”副总经理问。
    “那可不一定,据我所知,长三角地区物流企业有很多,你们不一定是最早申报的。”王胜利说。
    “什么,还有比我们更早的?”
    “当然了,很多企业申请项目,至少提前一两年就开始准备了。”
    “王处长,我听说项目都是跑出来的,为了争取项目,不仅是企业,地方政府官员都排队往发展委跑。”副总经理说。
    “跑项目这种说法是外界对项目审批程序的误解,项目并不是跑出来的,一个项目能不能获批,关键看项目是否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或者产业发展规划,看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审批不是你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每一个项目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少一个程序也不行。”王胜利耐心解释说。
    “原来是这样啊!”
    “即使是这样,我觉得你们这个项目有希望。”
    “真的?那还请王处长多多帮忙啊!”
    “我帮不上什么忙,关键看你们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发展委位于西城区,是一座7层灰色小楼,院子也不大,院门口有武警战士站岗,别看发展委小楼外表不起眼,前来办事的人多是些地方政府官员,别说是市长,省长都十分常见。
    周总一行人在收发室办理登记,换领通行证后,跟着王胜利一起上楼。
    “玉湖,一会儿你送完材料,到我办公室坐一会儿吧。”王胜利说。
    “不打扰你办公吧?”
    “不会,不会,产业发展司在四楼,你自己上去吧,我就不领你去了。”
    “好,你先忙你的,回头我去办公室找你。”
    “好。”
    正如王胜利所说,周玉湖他们来到产业发展司一问,自己是第23家申报国家长三角物流枢纽中心和建设规划项目的企业。一个小时以后,周总一行人面色凝重地从产业发展司出来,走廊里、过道旁都是各地方为申请项目四处徘徊的人。
    王胜利处长的办公室十分狭小,不大的办公室里满满当当挤了四张办公桌。在北京的大机关,处长是最低级别官员,处长就是干具体工作的,相当于地方上的科员。有一个笑话说在北京随便撞倒一个骑自行车的老头儿,就有可能是一个副部级干部,这很有可能。
    “材料送完了?”王胜利问。
    “送完了,申请的企业不少,实力也很强,我原本以为下午就可以回庆东,现在看来得在北京待几天了。”周玉湖回答。
    “待几天?一个项目批下来,十天半月算快的,半年一年的都有。”
    “需要那么长时间?”
    “当然了,申请项目不是着急的事。”
    “你们不着急,我们着急啊!”
    “着急也没用,反正也不着急走,玉湖,林高远教授上个星期刚当选中科院院士,咱们俩晚上一起去清华看看他吧?”
    “林教授当选院士了?”
    “是啊,他前些天还念叨你呐!咱们班在北京的同学想给林教授办个庆祝party,你能参加吗?”
    “那得看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时间来得及就参加。”
    “行了,你是大忙人,咱们俩还是晚上去趟清华吧。”
    “王处长您好,我是湖北省发展委的刘洪,之前给您挂过电话,您有时间吗?”周玉湖和王胜利没说上几句话,又有人来找王胜利办事。
    “啊,刘主任,请坐,请坐。”
    “胜利,我先找地方住下,回头咱们俩电话联系。”周玉湖起身告辞。
    “好的,玉湖,你们先住下,我下班后去找你。”
    周玉湖一行人找宾馆住下,大家都认识到形势严峻,并不是一开始想象那么乐观,任务很艰巨,有一场硬仗要打。放下行李,几个人到周玉湖房间开会,商量下一步的对策。
    秋天是北京一年当中最好的季节,北京夏天炎热,春天多风,冬天寒冷干燥,秋天却不同,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天高云淡,近处姹紫嫣红,远处蓝天白云。
    一团团一簇簇红色、黄色的枫叶、银杏叶、黄栌叶挂满枝头,吊在墙上、悬挂在高架桥上、匍匐在地上的火红火红的地锦,与古老的红墙绿瓦、巷子胡同共同渲染成一幅幅色彩饱满的风景画。
    着名散文家杨朔写的《香山红叶》,详细描绘了北京秋天香山红叶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