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各种徭役
作者:嘎嘎和呷呷   乡村日暮有人家最新章节     
    想到明年的万历元年是乡试年,倩倩和翠屏商量好尽量在小事上不打扰何济源。
    翠屏更希望何济源能在举业上更上一层楼,倩倩询问原因,翠屏以徭役对之。
    倩倩叹了口气,她的娘家现在就轮着甲长之役,已是沉重不堪。
    何济源和其父都是生员,按规定优免粮二石、丁二人,虽然仍按规定承担田地正赋和里甲役,其实除了正役外的杂役和均徭均不与他家相干,已是轻闲许多。
    这时代徭役由里甲、均摇、杂泛三部分组成。
    均徭的编金方法,从正统开始,变化多端,各地不一。
    但基本要求、规定和发展趋势却是一致的。
    第一,以田地多寡编排上、中、下户,以户之高下决定役之重轻。
    第二, 至嘉靖、万历时期,逐渐把里甲和粮长差役中的某些部分归入均徭派征,向里甲与均徭,正役与杂役“合而为一”的方向发展。所谓“一”者,“一出于丁田也”。
    第三,从嘉靖初年桂萼提出一条鞭法开始,陆续有地方官在地方试验,取得一定经验,一条鞭法施行后,逐渐向“诸役合一” ,“ 赋役合一”的道路发展。
    而均徭又可分为重役和一般差役两种。
    所谓重役,大多由粮长、里甲转化而来,主要有运户、解户、收兑、收银、库子、斗级、长收、公务、馆夫、盐捕、织造、马户、行户、驿递、军需、弓兵等。
    一般差役,名目繁多,除了各式各样的夫役之外,还有物料供应、衙门费用等。
    正统年间开始又将部分漕粮折银,这运户、解户之役便少了许多,好在道州无驿站,虽有摊派,驿递之役确实是少了,又无盐捕、织造之役。
    总的说来,这湘南偏僻之地的徭役比之洞庭湖以北和江南少了许多,当然,地方上也更是萧条。
    徭役制度里的里甲役,也称正役、户役,是任何人都要承担的。
    起初,它的差务只是“催办钱粮,勾摄公事” ,后来应役范围越来越广,负担越来越重,成为令人恐惧的大役。
    诸如征解钱粮、岁办物料、官府公费、夫马差使、乡官夫皂、科贡恤政、礼仪拨给、鬼神祭祀、抵应私衙、公私燕会、酒席下程、迎送宾旅、传递政令、捉捕人犯、军需岁报、军户起解等等,“无名之征,纷然四出”。
    再加上代赔通赋,遂至“破资弩产,逃亡相踵”,“中人之产立尽”。
    但是假如何济源中了举人何家便可全部免杂役,甚至可以庇护亲族,包括但不限于翠屏和倩倩的娘家。
    但是倩倩却明白,翠屏有这样的想法恐怕还不止因为徭役的原因,毕竟现在何家有两个生员,一个老人家因在惠民药局当过差也是免役的,所以何家的徭役应该不是原因,最大的原因她还是想着庇护娘家。
    翠屏娘家是大户,除正役外的均徭和杂役也是要分摊很多的。
    倩倩听说过的免役法便有诡寄、投献、花分、寄庄。每种操作不同,隐秘非常,就算有怀疑也不一定能找出。
    她自然是希望若有可能将自己娘家也免了徭役的,不然辛辛苦苦得来的那点银钱都被剥了走,更差的还会破家。
    两人都希望何济源能考中举人,但这举人可不是说考就能考的,不下苦工夫不行,所以何济源身边默然地多了两双眼睛,平时除了可以在园子里或旁边的溪边散步躲下清闲,连外出会友都得解释清楚才能出门。
    当然在银钱上肯定是不能拘着的,男子的外出交游不能少,不然若是惹急了怕两个女子吃力不讨好,这也是她们俩人低声密谋来的。
    过了冬至到了腊月,翠屏的肚子大了,已不适合长途步行,所以在过了腊八后何济源派了双寿和双喜雇船将一家老小送回了老家,在下龙洞那里下船后雇了两顶肩舆送回家。
    他自己则在祭灶日前到家。
    二十四日祭灶,二十五日吃口数粥,后面便是忙忙碌碌地过年,正月十五后的次日又回到府城,不过这次是将倩倩和两个孩子带了来,翠屏则在老家待产。
    腊月和新年里下了几场雨,那菜地里的菜和野菜、草来不及拔,疯长且绿得亮眼。
    特别是大颗的缕繁,成片的荠菜。
    倩倩在入冬前在一小片空地上撒了一把荠菜种子,现在那一片有手掌高的一大簇,正好可以采了来做荠菜盒子或荠菜汤吃。
    此外还有许多薤,长在那几排藠头和韭菜里。
    倩倩喜欢采荠菜,在娘家里冬日也会到地里采了回来煮稀饭吃,或者是炒蛋用,据说有明目之效。
    三月中,翠屏生了个女儿,信里说由长辈赐名叫颃儿。
    宝崽在过年时由祖父按祖谱排行赐了名,叫良端,小名仍叫宝崽。
    四月底科考后,何济源不出意外地成了科考生员,开始为北上武昌做准备。
    倩倩的意思是趁雨季来临前先走,这样可以避开夏季洞庭湖和大江里的洪水,易过江。
    于是在考试完没多久,就催着何济源出发。何济源却是要等府城的同学一起跟着府学训导一起。
    “官人可以先跟老师们约好地方,到武昌再等到一起入贡院,花红、路费也可以提前支取的嘛。”倩倩劝道。
    何济源接受了这个建议,跟一位道州同学、一位江华同学、两位永明同学合计一起北上。
    那位江华同学竟然是带着丫鬟来府城参加科考的,为此何济源曾经笑着跟她解释江华的书生便是这个派头。
    那个永明的同学竟然是乘着头大叫骡来的,这倒是新鲜事,倩倩还很想去看看大叫骡长什么样。
    不过后来机缘巧合,也不用她费心去看了,因为这头大叫骡被牵来了她们家,何济源的这位同学不准备将骡子带去省城,只好麻烦她们暂时喂养。
    这头大叫骡因此白天便被拴在溪边柳树下吃草,晚上牵回来待在鸡棚边过夜。
    对于倩倩等人从菜地里拨来的荩草和牛筋草,双喜从田埂上割来的青草,或从别家草垛子上取来的干稻草也不嫌弃,没事还可磨下磨,急时骑一骑,让颉儿和宝崽坐坐背上,俨然是头老实的畜生。
    不过在与群鸭和大鹅的相处中,从开始的抢食护食到后来的和谐相处,让倩倩大开眼界,还跟张翠屏说原来畜生也要交朋友的。
    何济源的父亲何松这次没能随行,他考在了三等,按规定科考列一、二等者才能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何松只能在科考后住在府城直到给儿子送行,顺便想把孩子们带回。
    倩倩有些不想回去,原因很简单,在这里至少还有点社交,要是回去了左右范围便是那个村子,别说府城,连州城都没机会去。
    她盯着刺蓬上的野荼蘼花和野玫瑰花发呆。填高的土垅上长满了鹿藿、千里光、金银花滕、使君子、何首乌、野葡萄、菝葜这些爬藤。
    从她让双喜等人在竹篱外起高垅插刺树以来才不到两年呢,这刺篱便长得如此茂盛,将里边移过来的锦鸡儿、木槿、金丝桃都快挡住了,还要特地将高高撑起呈拱状的长枝在花落后剪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