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帝心难测(三)
作者:燕啄绍米   宜修重生:人间清醒登橘直上最新章节     
    康熙对朝臣们联手给江南官场腐败“捂盖子”的行为深恶痛绝。
    不满朝臣们被江南盐商、地方织造局用银钱“腐蚀”的现状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对朝臣们齐心协力“欺骗”他,架空京城对江南“掌控”的愤恨与恐惧。
    往日,朝臣们能够为了银钱,堵塞朕这个帝王的“眼睛”与“耳朵”,让朕对江南之事丝毫未曾察觉;来日,朝臣们是不是能为了从龙之功,悄无声息把朕从乾清宫赶出去?
    决心要来一场大清洗,好好整顿整顿朝堂贪腐之风。
    连带着对老大、太子、老八等成年阿哥都有些瞧不惯,时不时给他们甩脸色。
    逮着机会就对成年儿子们数落不停,不是骂他们内帏不修,就是骂他们办事儿不利索、识人不清,收的都是些不干不净的“贪官污吏”!
    老十四这个还没入朝堂,又能跟康熙稍微聊两句时局的阿哥,近日来倒是得了脸,进出乾清宫的次数多了起来。
    太子和老大倒是不嫉妒这个弟弟,毕竟这是康熙的老把戏了。
    朝堂上一看他们这些大儿子不顺眼,就找宫内的小儿子聊天,老四、老五、老八、小十二、小十三,哪个不是这么过来的,结果呢?还不是从“心头好”变成了“蚊子血”。
    这么多年,他们早就看透了,宫里永远不缺得康熙喜欢的“小儿子”。没了十三还有十四,没了十四,还有十五、十六、十七……妒忌的过来吗?
    至于康熙想要整顿贪污之风,这一点太子和老大不反对,他们也承认,朝堂贪腐事儿不小,对大清社稷危害不小,让二人的意见相左之点在于:整顿贪污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是波及整个朝廷。
    还用朱元璋、朱棣、李世民等康熙崇拜的圣君,戳破了康熙想要彻底杜绝官场贪污之风的美梦——
    明太祖朱元璋刨皮充草,明《大诰》更是规定了官吏贪污至六十两银子以上者处死并枭首示众,结果呢?终大明一朝贪污问题依旧是难以根治。
    真想遏制贪腐之风,可以学习唐太宗李世民的“羞辱疗法”,即通过公开羞辱贪官,使其在朝廷上当众接受惩罚或奖励,以此来达到警示的目的,没必要对整个朝堂“下死手”。
    再说了,真要论贪腐之风的源头,皇阿玛你也难辞其咎,如纵容奶兄弟噶礼贪污,明知道织造局是肥差,尽数留给曹家、佟佳氏等自己人,还有“九天供赋归东海”和“万国金珠献澹人”这样的民谣也没少听,之前也没见您老人家有啥动作。
    现在知道贪腐坏事儿了,就想着一次性清理了贪官污吏,您老是不是忘了,您这些儿子个个屁股底下都不干净,是不是连他们这些亲儿子也要杀了,以儆效尤啊?
    最后的最后,二人在李光地、高士奇、宗室勋贵的支持下表明态度:
    明珠继续对朝臣们“清洗”下去,除了让朝臣们处于高压状态之下,引发君臣信任危机、影响朝廷整体运行以外,压根没有价值。
    这话都是真的,也没啥毛病,但不妨碍康熙气得要死。
    其实,康熙还真不是气儿子们敢反驳他、日日朝他“开炮”,他气的是儿子们说的是实话,而他如今对朝堂贪污之风,颇有种一旦令明珠停下便束手无策的迫切感,深感自身作为帝王的失败与无奈。
    对于太子、胤褆的所作所为,既欣赏又欣慰——太子、胤褆等总算是长大了,对政治、对朝堂、对如何治理大清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敢为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与他抗争到底。
    这种儿子长大了的感觉,令他感慨,“保成、保清真的成才了,有扛鼎大清社稷的觉悟与能耐了,大清后继有人呐!”
    太子、大阿哥和康熙每日针锋相对的消息随着康熙的评价,一同传入宜修耳中,引得宜修顿时脊背发凉,抱着弘晖深感惊恐——康熙如今对太子和老大的行为有所欣慰,将来太子二废二立就有多冷酷无情。
    越是回想上一世太子、老大的下场,越是回忆康熙一废、二废太子时的决绝与不舍,越让宜修认清了爱新觉罗家帝王的本性——为人有情但帝王无情。
    身为人夫、身为人子,身为人父,康熙做的还不错:
    谁不感叹赫舍里皇后,能被康熙始终牵挂于心?
    谁不称赞康熙对嫡母仁宪太后的孝顺?
    谁不曾感叹康熙与太子胤礽的父子情深?
    然而,依旧抵不过岁月、抵不过权利、抵不过大清社稷。
    康熙再追念赫舍里皇后,对索额图、赫舍里氏一族也没手软;再孝顺仁宪太后,对蒙古的防备之心从未松懈;再疼爱、不忍,对太子依旧是废了立、立了废。
    实情就是康熙哪怕对亲生儿子,更多以帝王身份去面对。
    眼下太子和康熙父子感情虽因索额图之死有裂痕,但温情仍在,尚未被消耗殆尽,康熙对太子一次又一次反驳他,自是能以父亲的视角,感叹他长大了。
    然而,随着父子在朝堂上一次又一次的争执,因着理念不合一次又一次的闹矛盾,一次又一次的因官员去留抨击对方,父子之间的温情,在冰冷、残酷、血淋淋的权利斗争中还能维系多久?
    而这世间能缓和康熙和太子关系的人,独独剩下苏麻喇姑一个(孝庄已逝去、赫舍里早亡、索额图处死,太后素来不掺和朝政,贵妃因佟佳氏绝不会在太子的事儿上发表意见),上一世苏麻喇姑于康熙四十四年去世,最多还能在缓和两年而已。
    当康熙逐渐褪去父亲的身份,以帝王的权威审视这些儿子们,再想想太子二废二立,很多事儿就能说得通——赫舍里皇后去世,康熙独自教养胤礽,把对亡妻的情感都付诸在了这位皇子的身上,对太子的期望能不大吗?
    而太子从小在康熙偏宠中长大,性格与康熙酷似,谁都不是容易低头的个性,面对康熙后期的打压、抬一个又一个的儿子跟太子斗,太子能服气?
    又处死了这世上另一个能为太子付出一切的叔姥爷索额图,二人之间一旦爆发矛盾,谁都不会不可能先退一步!
    父子二人又因着亲情、因着朝局等诸多因素,也无法坦诚地聊开……结果就是,一根根这样的“刺儿”扎在父子二人心中,使得二人渐行渐远。
    所以说,这段曾被人反复嫉妒、羡慕、歌颂的父子之情,走向破碎的结局,也是必然。
    归根到底,当皇帝的宿命就是孤家寡人!
    康熙尚且如此,狗男人还不如皇阿玛呢,将来会如何对弘晖呢?
    自己倒是活得比赫舍里皇后命长,在狗男人面前也硬气起来,能保证弘晖与狗男人不用陷入“子不类父”的困境之中,还能想法子在狗男人登基后比甄嬛更利索地除了他。
    但这不能保证弘晖不会被猜忌,也不能彰显弘晖独一无二的储君、帝王之位——“家天下”的一大通病,就体现在皇帝与储君的矛盾、太子与皇子的矛盾、皇位继承制度的死结等,不会随着某一位帝王的去世而消亡。
    不行,得让弘晖在康熙离世、狗男人登基前积累足够多的政治资本!
    好圣孙?
    倒是不错!
    至少得让弘晖在一众皇孙中,具有不亚于弘皙这个太子长子的地位,以便众人默认弘晖今后继位乃“天命所归”。
    思来想去,宜修让剪秋悄摸地给三福晋传话,问问她对弘春今年宫宴拜年流程的看法,要不要给太子妃传信:年三十前就将两孩子光明正大送入毓庆宫,请太子、太子妃帮忙照看俩孩子。
    弘皙一介太子庶长子,能够得康熙青眼,皇长孙名号如此响亮,无非因他是太子第一个成活的孩子,还常年在宫里生活。康熙见得多了,感情也就深了,他皇长孙的身份与地位,可不就显出来了。
    狗男人如今记在孝懿仁皇后名下,是实打实的嫡子。论名分,嫡皇孙只有自己和太子妃所出的孩子才配得上,太子妃只有明德一女,而自己生了四个皇孙,弘晖居长。
    皇长孙的身份因着年龄轮不到弘晖,但这嫡长孙的身份,一定要慢慢地凸显出来。
    趁着太子和康熙父子关系还不错,康熙面对皇子们还能展现出父亲的温情,得多多让弘晖在太子、康熙面前转悠。
    西巡这段时间,弘晖和弘春总缠着太子玩,感情也不错;老三和狗男人又出门在外,自己和三福晋、太子妃关系都不错,送孩子们去毓庆宫,求太子、太子妃多多在年宴、宫宴上照顾,名正言顺。
    这么好的机会,绝不能浪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