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康熙爸爸不追求仁名了么,真的不追求仁名了么?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为了不被爱子瞧不起,康熙可努力。毒舌技能全开,各种小账翻到飞起。
    本来嘛!
    人怕出名猪怕壮。
    这几年赵申乔颇受康熙重视,自然而然也引起了许多人不满。
    弹劾、参奏他的折子就没停过。只是帝心在他,才能安然无恙罢了。现在帝王亲自下场撕他,那些政敌们还能忍住不落井下石?
    做不到的,根本做不到。
    他们只会一个个争先恐后跳出来,花样给赵申乔罗织罪名。
    为私利而忘公心,欺君罔上,试图妄兴大狱,残害无辜,亦陷万岁于不义……
    一条比一条骇人听闻。
    赵申乔抖若筛糠,连连摇头说自己没有。终他这一生,就干过这么一件违心事。
    恐康熙不信,他还颤颤巍巍地以自己九族发了誓。
    更拿康熙前头的说辞来增加求生机会。
    一句君无戏言啊陛下,让康熙脸儿都绿了:“安心,若你真除此之外再无劣迹,朕自当履行前言,放你与家人一条生路。”
    至于更多的,那就没有了。
    倔强的康熙爷绝不给胤祄再轻瞧他的机会,心里也不行。
    可就这样,也让胤祄震惊得不行:[这,这变化好大!继马齐之后,赵申乔也凉了?贤良祠多俩空位,康熙爸爸不追求仁名了么?真的不追求仁名了么?]
    康熙:……
    要不是臭小子才被拐回宫来,他说什么也得揍一顿!
    听听臭小子心里叭叭的都是些什么啊?
    不但内容上对他这个汗阿玛颇有冒犯,就连语气都有些贱嗖嗖的。
    透着那么一股讨打。
    太子也扶额,弟弟过于促狭,总让当哥的一颗心提到嗓子眼。
    生怕一个不留神,汗阿玛的大巴掌就落在了弟弟小屁股上,让他这当哥的心疼之外又加头疼。
    没办法。
    小十八是个倔的,现在又掌握了离家出走新技能。
    万一大招又来,不还得他辛辛苦苦从中撮合,哄完了老头哄小的吗?
    唉!
    生活不易,太子叹气。
    相比之下,大阿哥就简单多了,也快乐多了。
    边鼓都敲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这不,才下了朝。就听他笑呵呵感叹:“汗阿玛还真是言出必行,说不追求仁名,就再也不被仁名所累。哪怕自己树立起来的官员榜样,也能说推倒就推倒,没半点犹豫。”
    见胤祄一脸迷茫,他还帮着回忆了下。
    然后又问胤祄最近到底在忙什么:“神神秘秘的,竟是连宫都数日未回。”
    啊这……
    胤祄有一点点窘:[气康熙爸爸为老不尊,太子二哥、十三哥跟保泰哥为兄不友,这是可以拿到台面上来说的吗?]
    [不!所以……嘿嘿嘿,还是给他们一点超越大清的震撼吧。]
    黄履庄在手,不说天下我有吧。
    那也绝对是胤祄说出个大体框架,就能加以充实甚至改进,得到理想结果的。
    康熙与诸皇子了然:果然,臭小子\/十八弟敢把自己关在黄府好几天,就是有所倚仗的。
    只是不知道他这个震撼又是什么。
    会比显微镜更牛,更能直观显示某个或者某些个兄弟的难言之隐吗?
    咳咳。
    说来也是让人啼笑皆非。
    最初,胤祄在康熙面前讨巧卖乖,使之积极推广显微镜。只是为了让百姓眼见为实,瞧见生水里面蕴含的种种藻类、虫卵跟细菌等。再看看同样的水烧开之后,再行观察后能干净多少。
    通过实际的对比展开宣传,掀起全民喝开水的浪潮。
    既是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宣传,也是暖壶大卖特卖的活广告。
    唔。
    这计划也不能说不成功。
    随着显微镜越来越普及,暖壶的销量也与日俱增。但比起这些,小蝌蚪鉴定项目明显更火爆些。
    咳咳。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
    虽然康熙严令保密,可那事儿过于颠覆。
    渐渐的,还是露出了些风去。
    只是底下的人不敢妄议皇子阿哥,就把当初那倒霉侍卫拿出来议论。
    然后第一个子嗣艰难的大臣求到康熙面前。
    康熙安排人给他做了检查。
    然后第二个,第三个。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让胤祄扎扎实实看到了世人对于多子多孙的执念。
    而有这个前例在,康熙跟诸皇子都不由满含期待地看着胤祄。
    后者也清了清嗓子,理直气壮地道:“既然说了要给汗阿玛个惊喜,当然不能早早拆穿啊!不然同样的东西,效果都要打对折不止的。”
    康熙赶紧摆手:“无妨无妨,只要你有这个心思,汗阿玛就万般受用。”
    “哪怕你在路边捡个石头树枝,汗阿玛也照样欢喜。”
    东西不东西的不重要。
    最难得那份孝心。
    他身为天子,富有四海,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康熙轻笑,很快就笑不起来了。
    他家辅星儿子学究天人,黄履庄动手能力冠绝古今。这俩加在一起,简直强强联合,随时随地让世人侧目。
    这不,胤祄神气地拍了拍手,得到信号的小禄子笑吟吟推进来一辆看着颇为小巧的自行车。
    “当当当当!”胤祄快步上前:“喏,这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了──二代自行车!”
    “精铁做骨架,杜仲胶当车胎。有刹车,带响铃,还能自由转向。不用草,不用料。只要掌握骑行技巧,百里俩馒头,快着点用不了一个时辰便到。”
    啥东西?
    康熙和诸皇子齐齐瞠目:咱们都是看过黄先生自行车的人,你不要骗咱们。
    这哪是二代自行车?
    这分明换了个车!
    提及这个,就有点在黄履庄伤口上撒盐了。
    他可不是没想法,是苦于没材料啊!
    大清跟前面的唐宋元明一样,盐铁官卖。普通百姓弄个铁锅都难,更何况将大量精铁用于研究呢?
    在成果和小命之间,他只能选择后者。
    现在跟了胤祄一切待遇大不同。
    一应原料不是有没有,而是他想不想要。
    从没打过这么富裕仗的黄履庄整天眉开眼笑,灵感自然biubiu往外冒。再加上‘超强天分’的胤祄在旁随时灵机一动……
    那效果,岂止一个好字了得?
    简直如虎添翼,瞬息千里。每每成品出来,连黄履庄本人都迷糊:这是我做的?是我能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