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群众的眼神是雪亮的,让群众说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目的达到,胤祄可不吝啬自己的彩虹屁了。
    他甚至乐得蹦起来:“好耶!我就知道汗阿玛是咱们大清最最英明、最最成功的君王。别人家幼主登基,权臣当道。要么长成傀儡,要么直接身死道消。也就汗阿玛您在如此天崩开局中逆流而上,文治武功皆可圈可点,连养儿子的水平都让历代帝王望尘莫及!”
    康熙:……
    有点明白历史上那些昏君为何独爱佞臣了。
    直接夸进心窝子的好听话谁不爱呢?
    尤其那人还满脸真诚,会说话的大眼睛里都是崇拜,瞧着就特别发自肺腑的样子。
    明知道水分巨大,也还是忍不住陶陶然好么?
    结果毫不意外。
    疯狂彩虹屁背后,还有小家伙心声叭叭:[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康熙爸爸养儿能力过于强悍。以至于哥哥们都是人中龙凤,谁都不愿意拱手称臣。]
    [看出康熙爸爸爱太子二哥,更爱屁股底下那把龙椅后。一个个都沸腾起来了,你方唱罢我登场,九子夺嫡的大戏一直唱到他老人家闭眼……]
    好比兜头一瓢凉水,让康熙瞬间冷静。
    眨眼从半空回到地面,变回威仪万千的人间帝王:“你也说了,科举取士关乎国本,断容不得丝毫不公。若经查明,赵熊诏确系作弊,自然国法难容。但若不然,戴名世也逃不了罪责,连你这个越级带着他来告御状的也不例外 。”
    打从站出来的那一刻起,戴名世就已经做好了赴死准备。
    真·宁死也要找到真相,也要为自己报仇。
    但从始至终,他没想着牵连旁人。
    尤其没想连累几度为他说话,搭救他,又把他带到御前的十八阿哥。
    因此上,康熙话音刚落,胤祄还没等表态呢,他先重重磕头:“皇上万万不可!微……草民,这一切都是草民主张。十八阿哥只是受您教导,聪明仁善又心系科举公平而已。”
    “若结果证明赵熊诏清白,一切都是草民臆测,那相应后果自然由草民承担。”
    “草民愿被千刀万剐,只求莫连累十八阿哥。”
    说到最后,戴名世整个人都有些发颤了。
    但始终没有半点迟疑。
    即便康熙冷嗤,问他可知此一番后,这千刀万剐就不是句狠话,而是会变成具体刑罚加诸于他身。
    他也依旧闭着眼睛点头应是。
    根本不知道他表态后,不止康熙,连太子、十三阿哥跟保泰的目光都柔和了些许。
    都觉得他还成。
    笨是笨了点儿——那等细究起来能凑个九族消消乐的言语竟敢落在纸上、出版成册且发行天下,简直大肆给冤家对头送机会。
    轴也轴了些——没有实际证据,只凭一腔愤懑与孤勇,才死里逃生就又巴巴凑上来越级挑战。
    但还算有原则、有担当,生死面前也不曾轻易背主。
    你说胤祄算不上他主子?
    唔。
    那不重要。
    毕竟整个天下都跟着康熙姓,他觉得是,那就必须是。
    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喜提新属下的胤祄慌,连着呸了好几口:“什么死不死的,不吉利的紧。汗阿玛,儿子虽然大清律学得不甚精通,但也知道法理不外乎人情。”
    “儿子与这戴名世初心是好的,是为了维护科举公平。您就当咱们是临时御史,闻风奏事就得了呗!”
    [千千万万别把人弄死,否则不但士绅圈儿大地震,骂名滚滚来,还忒容易开坏头。到时候文字狱成为相互攻讦陷害的工具,朝野间一片乌烟瘴气。]
    [没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反而容易一言之失阖族获罪,谁还愿意送孩子读书?宁愿他当个睁眼瞎,也好过他一时嘴快害全家抓瞎好么?还有……]
    咳咳。
    这些就已经听得康熙有些毛骨悚然,可不敢再让他叭叭下去了。
    赶紧轻咳一声,抬手轻点了点他额头:“临时御史?臭小子倒会钻空子!”
    “汗阿玛乱说,儿子这分明是随机应变,端地机敏又聪慧。不信您问二哥、十三哥跟保泰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群众们说。”
    保泰看天,十三望地。
    太子冲他比了个嘘的手势:“别说话,孤隐约听着天边有动静,怕不是哪个小仙童在自吹自擂。”
    嗯?
    胤祄瞠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还能遭到来自太子二哥的背刺。
    更欺负人的是:他这话一出,原本装聋的十三哥跟保泰哥也都煞有介事点头,表示自己也听到了。
    好家伙,这都已经不是大人欺负小孩儿了,这是无良哥哥们对人俊心善好弟弟的围剿!
    气得好弟弟胤祄跺脚,冷冷哼声。
    浑身上下都散发着‘本阿哥生气了,速哄,不哄绝对好不了’的气息,旋风似的刮出了昭仁殿。
    离得好远,都还能听到那无良父子几个的爆笑。
    胤祄:!!!
    气气气,更气了。
    要把那缺德几人组写在纸上,寄到南边儿,跟四哥一起口诛笔伐之!
    至于南边一共四个哥,八阿哥一走都快凑成五福了,何以胤祄只与四阿哥吐槽?是不是谄媚抱大腿,只想跟最后胜利者玩儿?
    那还真不是!
    原本,胤祄平等对待每一个哥。
    有信必回,特意鼓捣出铅笔来也要回。
    但渐渐的,他就发现,平时往来寒暄之类都还好,哥哥们都积极互动,众星捧月似的捧着他这个小弟弟。涉及到吐槽汗阿玛、吐槽二哥与某些他看不上的时政时,那几个就都成了哑炮。
    连史上着名莽汉的十哥都嘱咐他谨言慎行,别兴头上来什么都说,平白被人抓到把柄去。
    只有四哥!
    只有他亲亲四哥从不说这些乱七八糟,耐心听他唠叨,仔细劝慰他,给他解惑,甚至陪他一起吐槽。
    以至于哥俩虽然隔山隔海,感情却与日俱增。
    每次胤祄收到他家四哥那快有书厚的来信,都快乐得像只小鸟。
    渐渐的,他的喜怒哀乐也只愿意跟四哥分享。
    浑不知因为这个,他家四哥被康熙爸爸和太子二哥记了多少小本本。九哥、十哥、十四哥又给他批发了多少眼刀子。
    当然,四阿哥没再怕的。
    轻飘飘一句要写在信上,就能让老九、老十、老十四老老实实。
    至于他汗阿玛跟太子二哥?
    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