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就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这种偷偷摸摸事,当然还得十五十六这俩亲哥来比较不容易引起胤祄怀疑。
    尤其在他心中没啥正面评价的十五。
    十五阿哥皱眉:“哥哥们这么说话就不讲究了啊!相比各位的上进,我等乖巧的才是汗阿玛心头宝吧?”
    确实折腾太过,现在还不被皇父待见的几个:……
    手痒,有点想打弟弟。
    无奈臭弟弟挑衅完就火速溜到汗阿玛身后,揉肩捏背好不孝顺。
    还让汗阿玛一顿好夸。
    再在小少年眉开眼笑的时候降下重任。
    笑容缓缓在十五脸上凝结,慢慢变成控诉:“汗阿玛,您……”
    “朕对咱们老十五寄予厚望,十五不会让汗阿玛失望吧?”
    此情此景,十五能说不能么?
    不能啊!
    毕竟他是懒死的,又不是蠢死的。
    不就是张调味纸?
    送就完了!
    他也不搞那些弯弯绕绕,直接往阿哥所,两个弟弟一人塞两张:“喏,别说当哥的不疼你们。秘制加味糯米纸,助你们脱离胙肉梦魇。”
    唔。
    确实梦魇。
    那俩字一出,十六双眉就拧成了毛毛虫,抗拒之色明显。
    一听说可以作弊,整个人都欢脱起来了。
    他甚至还让人往御膳房要了块煮猪肉,亲自实践过才抱着十五的腰:“哥,好哥哥,你这回可真救弟弟于水火啦!”
    谄媚到让胤祄震惊:[哈,一张糯米纸就这样,再给你点算蒜泥是不是就跪下喊义父了?白水煮肉罢了,竟让十六哥怕成这样,远不及乾隆啊。]
    什么?
    十五十六皱眉,对这个评价可太抗拒了。
    毕竟自从能听到十八弟心声的那一天起,就几乎没听过乾隆哪怕一句好话。
    谁要跟他类比啊?
    然后,他们接着就听到了乾隆吃胙肉的故事。
    同样一碗油腻腻、没滋没味甚至还可能沾点半生不熟的肉,旁人吃着像咽药一样。
    小四阿哥满脸虔诚,吃得津津有味。
    雍正瞧了就觉得这孩子是个能吃苦、不忘本的。印象分+1,为他日后成为矬子里面那个大个儿助力不少。
    十五十六:……
    这算是夸奖么?
    算吧!
    虽然有点怪怪的。
    但不妨碍十六摇头:“这糯米纸虽好,但也只是聊胜于无。味道还是淡了些,不如将肉切薄片,再来点酱油蒜泥蘸蘸看吧。”
    果然,他这话音一落,就看到十八弟倏然亮起来的双眼:“这,这合适么?”
    咳咳。
    他是个重口的,不但上蒜泥,还擅牙捣蒜呢。
    但小十八虽小,却机灵又聪明。一心想当最受宠的皇子,反过来保护额娘和哥哥们,从不会沾染那些会令口气不洁之物。
    某次起意,小禄子下巴差点吓脱臼。
    哭着嚎着说万万不可,主子爷您以前怎么怎么。
    顿时就让他什么坚持都没有了。
    所以这会子才目光灼灼看着十六,希望能借他实现蒜泥自由。
    果不其然,小禄子只敢跟胤祄殷殷劝说,不敢拂逆旧主子半点儿。乖乖端来了蒜泥,让胤祄尝到了曾经最爱的蒜泥白肉。
    并特别成功地,把这道菜摆在了康熙的御案上。
    小嘴一顿叭叭叭,哄得康熙龙颜大悦。
    硬是给心腹重臣们都赏了这么道菜,且言过往艰辛固然不能忘记,但也得学着与时俱进。就跟十八阿哥一样,些许画龙点睛的蒜泥,让意义重大口味却欠佳的胙肉立即不同了起来……
    长篇累牍地好一阵唠叨,中心思想也就一句话:十八阿哥好活当赏,尔等也跟着沾光吃点有滋味儿的胙肉。
    此令一出,八成以上的官员都欢欣鼓舞,谢天谢地谢十八阿哥。
    剩下那些个觉得祖宗规矩不可破,皇上实在过于宠溺幼子的老顽固们?
    一个个都被自家子侄们抱得死紧,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求老爷子也疼疼他们。
    不管那胙肉到底啥意义,半生不熟、没滋没味不好吃是真的。露出丝毫嫌弃来,轻则丢官、重则丢命也不假。
    名为赏赐,实则折磨。
    大家伙为了作弊,都花样百出到什么程度了?
    可算皇上愿意改进,大伙都感激涕零着。这节骨眼上,谁反对,谁就是满朝公敌!
    至于皇上爱幼子?
    知道他爱,您就别往他心口上扎刀子啊!
    京城内外因为这小小胙肉引起大大议论,作为始作俑者的胤祄只嘿笑:[就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康熙爸爸果然是个成长型皇帝,专注学习着。知道想进步,不公平的制度就得改。]
    真·被小家伙忽悠上头,其实已经有那么一丢丢后悔的康熙:!!!
    改什么改?
    朕是那么朝令夕改的无信帝王么!
    是是是。
    胤礽赔笑:“汗阿玛最是一诺千金,那朱三太子事……”
    康熙嘶了声,连赏了他三枚眼刀子。
    臭小子也是个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好手,小十八口中的老气氛破坏大师了。
    这要是在以往,太子立即就跪了。
    什么家国天下都扔开外,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才是正格的。
    明牌后,地位稳固了,爷俩没有隔阂了。他这胆子也自然而然大起来了,被瞪也坦然说出心中想法。
    “从顺治朝到如今,那朱三太子如雨后春笋。一个接一个冒出来,确实给咱们大清造成了不少损失与困扰。若无十八弟心声提醒,儿子也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但有提醒了,知道杀他不打紧,会有损汗阿玛龙威、增加百姓反清情绪。
    还会有更多人假其名造反生事等。
    胤礽就觉得不值当为个七十几岁的老头付那么大代价了。
    汗阿玛似也有此意。
    但却从九月拖到如今,至今没个准信儿。太子想起来了,可不就得提醒一二?
    见他如此,康熙才缓缓露出笑容来:“既如此,过了年开玺后第一次大朝,你就上折子吧。”
    太子微愣,接着喜笑颜开行礼:“儿子多谢汗阿玛疼爱。”
    然后,继喂乌鸭、吃白肉之后,胤祄又被狠狠震撼了。
    康熙,连七十几岁老人都没放过的康熙,竟然要做个言而有信的人,着太子亲自释放朱三太子,还要给其封爵,准许他祭拜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