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自家百姓都吃糠喝稀了,还往哪四处撒钱当冤大头啊?
作者:芷汀   清穿:读我心后,康熙九龙齐心了最新章节     
    [艾玛,这简直贴脸开大!等于当着蒙古各部、皇室宗亲跟文武百官的面警告二姐姐,让她别丑人多作怪。自己能力不行,也别挡着旁人发光发热。]
    [可……]
    [二姐姐不是康熙爸爸最最疼爱的女儿吗?康熙朝唯一破格亲封的固伦公主呢,溢美之词不断,还在巡幸塞外的途中几次过去探看。记录在史册上的殊荣啊,现在怎么就……]
    不但胤祄想不通,荣宪脑瓜子也嗡嗡的。眼泪刷一下就滑落眼角:“汗阿玛您……呜呜呜,您怎么能这么误会女儿?”
    这若换平常,康熙怎么也得好生哄两句,赏赐一番。
    可现在?
    在朝堂之重面前,女儿的些许委屈又算得了什么?
    更何况小十八还分析得那般透彻。
    这个当了玛嬷在皇父面前也依然娇憨的女儿啊,其实早就单纯不在,满满都是演技。
    只自己亲阿玛眼,一直没往那方面想罢了。
    如今假象戳破,厌烦也随之而来:“是不是误会,你自己心中清楚。如此佳宴,你若不能保持仪态,就先退下吧。”
    骂完人还撵人?
    这下不止公主,连荣妃跟额驸都有些坐不住了。
    荣妃刚要开口,却不防三阿哥越众而出,直接扶住了摇摇欲坠的亲姐,小小声警示她安分些。
    否则坏了汗阿玛大事,回头有她的好果子吃!
    荣宪委屈,但到底不敢再哭。
    只觉得这趟年班来的,好像整个朝堂、整个后宫都变了,再不是自己熟悉的样子。
    向来疼爱她的汗阿玛丝毫不顾及她的感受,只对恪靖大夸特夸。
    强烈反差与对比,让荣宪再也坚持不住。
    只乖乖巧巧行礼,道自己多吃了几杯多少有些糊涂了。若有失礼处,还请汗阿玛见谅。
    胤祄虽诧异,但架不住旁边有十五十六积极引导啊。分分钟就让他释然:[十六哥说得也对。虽然康熙爸爸对顺治爷独宠董鄂妃跟她那第一子颇有芥蒂,发誓要做一个好阿玛。尽可能疼爱每一个子女,可他子女多,政务更多啊!]
    [而且他爱江山胜过一切。别的都有商量,有碍大清江山、觊觎他手中权力的人和事,就别想有好果子吃。太子二哥都概莫能外,更何况二姐姐?]
    康熙眉头一拧,十六整个都颤了颤。
    长生天在上,他只是说了句二姐姐虽然受宠,但重不过大清江山。
    谁想着十八弟的思维就发散到如此地步呢?
    呜呜呜。
    再次庆幸能听到这小子心声的人有限,否则他今儿这池鱼就当定了哇!
    胤祄正好看见了康熙射过来的眼刀子,还以为是对他们兄弟仨交头接耳的警告呢。
    小胖手赶紧捂嘴,心声同步响起:[哇哇哇,难怪人家说伴君如伴虎呢!瞧瞧康熙爸爸那脸色,跟变色龙似的。万爱千恩,破格封赏的是他,把人骂到站不住脚的也是他。啧~]
    [哇,康熙爸爸好锋利的眼神,好像要刀人!]
    [我还是乖乖的吧,等着他老人家给皇家暖壶厂造势。让暖壶风靡天下,一路赚赚赚。嘿嘿嘿~]
    很有几分猥琐的笑声后,还有财源滚滚来,财源滚滚来的魔性……歌声。
    唔,姑且算是歌声吧,虽然没有一个字在调上。
    被吵到脑瓜生疼的康熙:……
    简直不敢耽搁一点儿。
    受完各部与外蕃使节的礼后,就隆重介绍了自己爱子闲来无事鼓捣出来的温凉盏,又名皇家暖壶。
    珍贵华丽的玻璃为内胆,外壳从金银珠玉、名贵木材到精美的竹编不等。
    软香木为塞。
    冷水灌入能保冷,热水灌入能保温。
    价值万金的好物,专赏表现卓越的某国、某部或者某官员。
    顿时,接地气儿的暖壶就身价百倍起来。
    瞬间高大上。
    胤祄眼瞅着的,蒙古各部的王、台吉们双眼晶亮,里面满满都是贪婪。各国使者也都精神起来,各种语言表示大清与其国的友好或者主从关系。
    把想要两字写在脸上。
    但暖壶不多,镶金嵌玉的更少,给谁不给谁呢?
    这需要一个评判标准。
    具体呢,就表现在各国、各部的诚意上。
    我泱泱大国,地大物博。自然不缺那仨瓜俩枣,但总要有些许标准作为赐礼丰厚程度的准绳吧?
    各属国:!!!
    万万没想到,从不论他们贡品是否丰厚,一律多赐回礼以彰显天朝大国威严的清朝居然空前小家子气起来了。
    胤祄也错愕,但错愕之后满满欢喜:[呀呀呀,今天吹得什么风啊?还把康熙爸爸给吹醒啦!阿弥陀佛,三清道祖长生天保佑。让他一次醒个够,别再打肿脸充胖子了吧?]”
    [自家百姓都在所谓的康熙盛世里吃糠喝稀了,干嘛还拿着大把金银往别国当冤大头啊!]
    [那些所谓的属国,多半属了个名儿,专职来骗打赏的。啧,暹罗国书留了几百年啊,几百年。原文里明晃晃平等友好,被翻译给按乾隆所喜翻译了而已。乾隆还巴巴给人家赐了好多东西,就讽刺啊……]
    小例子一个接一个,举得康熙父子都快维持不住微笑假面了。
    十六甚至几度忍不住想要扒拉下熊弟弟,让他赶紧别叭叭了。仔细汗阿玛虽躲过了一废太子,也躲不过中风。
    但皇父眼神锋利如刀,他硬是没敢。
    只能由着小十八叭叭叭,而同时康熙也专门安排人统计比较各部与属国、邻国的礼单。
    打算视贡品厚薄来决定镶金嵌玉大暖壶的归属。
    念到朝鲜的时候,胤祄都要憋不住笑了:[我就说!他们明明供着明朝皇帝,用着崇祯年号,怎么还年年都要往大清朝贡。康熙三年甚至一年四贡,封王谢恩要贡、请安要贡、封继室跟长子,有理由要贡,没理由创造理由也要贡呢,果然稳赚不赔啊。]
    [频繁到康熙爸爸都麻了,专门下旨令引罪、谢恩、进献礼物之类不必再进贡。少来,尽量少来啊亲!那麻木、布、木牛角、顺刀、苏木、胡椒跟茶啊,也别当贡品往过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