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洪承畴1
作者:胖头鱼的大头猫   魂穿大明,我从西南打到东北最新章节     
    皇太极称帝后没过多久,崇德皇帝皇太极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
    崇祯九年(1636年)6月,阿济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县北)。
    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拒战,兵败而死,明军退保昌平(今北京昌平),清兵再侵居庸、昌平北路。
    大同总兵王朴驰援,击斩一千一百零四人,俘获一百四十三人。
    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今北京房山)、围攻顺义。
    明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守。
    城陷后,知县上官荩选择自杀殉国、时雨等皆死之。
    清军乘势,又攻下宝坻(今属天津)、定兴、安肃(今河北徐水)、大城、雄县、安州丙子胡乱等京畿附近的州县。
    一时间,京师上下都人心惶惶,好在勤王的兵马很快前来,清军怕陷入重围,才劫掠一番后离去 。
    十二月,皇太极亲自统帅十万大军亲征朝鲜。清军渡江后,扬野战之长,舍坚城而不攻,长驱而南,仅仅十二天便抵达王京城下。
    拿下朝鲜后,皇太极的势力又扩大了许多, 最重要的是,朝鲜被汉化的程度远比女真建奴要高。
    皇太极既可以利用朝鲜的官员,又可以借平定朝鲜的胜利,增强他自己在建奴中的地位。
    此时的皇太极,已经拥有了,自身占据东北,加上平定察哈尔部,统一的漠南蒙古,以及征服朝鲜,这三者的巨大地盘。
    皇太极治下的建奴,从实力上来说,与努尔哈赤时期相比,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
    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张献忠率军自潜山出,连破太湖、蕲州(今蕲春南)、黄州(今黄冈)等地。
    张献忠率军与明军大战于太湖之鄷家店。献忠以数万兵围明军数重。又遣将统军阻击史可法等援军。
    时天雨,农民军从四面进攻,短兵相接,斩明将潘可大等四十余人。明军大败,损兵六千余。献忠率军乘胜东取和州、含山、六合等地。
    这也是自农民军起义以来,与作战官军的第一次大胜,不过农民起义军毕竟是一帮乌合之众。
    在这次大胜后没多久,)四月,明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杨嗣昌针对农民起义军,策划了“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围剿战略。
    李自成在陕西遭到几次失败,刘国能等也在河南归顺朝廷,北方诸省的农民起义军暂时遭受了重大失败。
    加大了湖光一带的张献忠部农民起义军的压力,给张献忠的队伍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此后张献忠在进袭南阳的战斗中被左良玉军击败,本人也受了伤,幸被部下孙可望力救脱险,遂带部队退居谷城(今属湖北)。
    后在官军的强大攻势下,为了保存实力,张献忠在谷城、罗汝才在郧阳,分别接受了兵部尚书熊文灿的“招抚”。
    受“招抚”后,张献忠拒绝接受改编和调遣,不接受官衔,保持了独立性。他把四万人的部队分布在总部谷城的四郊,分四营,各设一员大将率领。
    这四人分别是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也都被张献忠收为了义子。
    在休整期间,集草屯粮,打造军器,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张献忠还经常请人给他讲《孙子兵法》,并结合战例,总结经验和教训,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崇祯十年(1637)十月,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在北方的战斗失利后,率过天星等9部联军17营,计数十万人,由陕西汉中、宁羌州(今宁强),越七盘,朝天2关,进入川北。
    继而如入无人之境,连克昭化、剑州(今剑阁)、江油等地,于梓潼百顷坝击杀四川总兵侯良柱。旋进兵成都城下。
    赵安闻知此消息,大喜,遂率领大军支援成都。
    与此同时,崇祯帝也命令洪承畴支援四川,也正是这时候,赵安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历史上的大汉奸。
    洪承畴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出生在福建泉州南安英都。
    他童年入溪益馆读书。因家境贫寒,十一岁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还要到英圩埔走街串巷叫卖豆干。
    当时西轩长房的才子洪启胤在水沟馆办村学,洪承畴叫卖豆干之余,常在学馆外听课,偶尔也帮学生做对子。
    洪启胤发现洪承畴极有天份且抱负不凡,免费收洪承畴为徒,重返校门。
    洪承畴学习用功,博览群书。洪启胤的《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孙子兵法》等书都被他借来认真研读,从小就表现了治国平天下的愿望,甚得洪启胤赏识。
    洪启胤曾在洪承畴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驹千里,国石万钧”的评语。洪承畴在水沟馆读了五年书后,又到泉州城北学馆读书。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二十三岁的洪承畴赴省参加乡试,为乙卯科中试第十九名举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承畴赴京会试,连捷登科,为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
    天启二年(1622年) 擢升浙江提学佥事,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天启七年(1627年),洪承畴升陕西督粮参政。
    但是洪承畴真正声名鹊起,还是从他围剿农民军开始的,最开始,大明朝廷在对待剿灭农民军的态度上,是用的陕西三边总督杨鹤,提出的“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洪承畴当时被朝廷任命为延绥巡抚,属于是杨鹤手下干将。
    当时的一支农民起义军王左挂所部,先是投降明朝,而后没多久又再次的造叛。
    最后被被洪承畴击败,于是王左挂便再想投降,却直接被洪承畴诛杀。
    作为杨鹤手下干将,本该支持上司的招抚政策,可是洪承畴反而大力围剿。而且不仅围剿,还杀降。当时被其杀掉的投降农民军多达数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