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孙权主动缓和关系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随后,二人都不再说话,营帐中的气氛突然沉寂下来。
    周瑜与孙权坐在那里,各怀心事。
    孙权的态度很强硬,不同意刘备离开赤壁,这也让周瑜感到十分尴尬。
    若是把刘备和他的部队继续放在赤壁,关羽、张飞和自己手下那帮将军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有所缓解,只会愈演愈烈。
    除非曹操很快发动进攻,双方在强大的外敌面前,才有可能摒弃前嫌,迅速团结起来。
    但现在看来,这种情况几乎不太可能发生。
    一方面,曹军在长江对岸毫无动静,并没有渡江的迹象。
    另一方面,就是那封密函,上面明确说明了曹操短期内不会动兵,最快也要等到来年开春。
    到底要不要把那封密函的事汇报给孙权呢?
    密函来历不明,到现在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谁写的,更不知道那个人写这封密函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那个人所说的情况是真的,那么他无疑是在向自己和整个江东方面透露曹操的重大军事机密。
    那么这个人肯定是向着江东,希望江东军能够打败曹军。
    可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自己印象当中,荆州那边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人啊!
    江东的全体将士和父老乡亲肯定是希望我们打败曹军,但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曹营的军事机密啊!
    自己派出去的细作,到目前为止迟迟没有动静,很有可能已经暴露身份而被砍头了。
    周瑜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不把密函的事汇报给孙权。
    一来,自己并不知道那封密函出自谁手,说的是真是假。
    二来,自己也不知道写密函的人到底意欲何为。
    如果整个冬季曹操真的没有发兵攻打江东,而我军又毫无作为的话,岂不是浪费了这个军事机密,也贻误了战机!
    就算孙权不追究责任的话,自己也是难辞其咎。
    汇报工作历来讲究抓大放小,那种或有或无的事,最好还是不汇报的好。
    只要自己不提那封密函的事,江东的人就永远都不会知道。
    想到这里,周瑜便也心安理得起来。
    孙权坐在那里,心中则是另一种想法。
    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才对周瑜的态度有些强硬,所以心下也感到有几分后悔。
    自从十九岁那年他接管了江东,便励精图治、夙兴夜寐,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父亲和大哥的英年早逝,让孙权在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很多常人无法承受的东西。
    但那些人生的挫折并没有压垮孙权,而是让他化悲痛为力量、化腐朽为神奇,很快地成长、成熟了起来。
    孙权也仔细分析总结过父亲孙坚和大哥孙策的经验教训,觉得他们都太过激进,喜欢好狠斗勇、急于求成,并没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
    于是孙权接管江东之后,便一步一个脚印地苦心经营江东,并不急于迅速扩张自己的地盘。
    对于孙权手下的那帮文臣武将,几乎人人都比他年长,人人都比他有资历、有阅历。
    在这样的一种处境之下,孙权要想服众绝非易事。
    父亲孙坚当年被称为江东猛虎,就连吕布也要畏他三分。
    大哥孙策人送外号“小霸王”,也就是小项羽的意思,可见其武力到底有多强。
    在带兵打仗、战场杀敌方面,孙权并不具备孙坚和孙策的本事,他也深有自知之明。
    那帮文臣武将,很多都是跟着孙坚一起打天下的,所以孙坚可以对他们呼来喝去、指手画脚。
    也有很多是跟着孙策一起开创江东的,所以孙策也可以对他们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但孙权则不行,他根本没有这种资格。
    如果孙权也像父亲和大哥那样的行事风格,人们会觉得他年少德薄、年少轻狂。
    要想得到人们的真正拥护和爱戴,孙权只能是以德服人。
    于是,孙权对手下的文臣武将给予了足够的尊敬和信任。
    温文尔雅、礼贤下士、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些都是人们对孙权的评价。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在十九岁接管江东之后,稳坐少主公的位置长达八年之久。
    君臣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也使得江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周瑜是何许人也?
    那是江东部队的头号人物,是当年大哥孙策的手足弟兄,是江东的灵魂人物,更是即将展开的这场战争的最高统帅!
    就是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周瑜!
    想到这里,孙权又和颜悦色地道:“公瑾哥哥,弟弟刚才的语气有些重了,还请您千万别放在心上!”
    周瑜连忙受宠若惊地道:“哪里哪里,主公,是末将之前考虑的不够周到!”
    孙权又道:“公瑾哥哥,你刚才所说的问题,我仔细考虑过了!刘备的兵马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双方一旦开战的话,那些人多少还是会有些用处的。没有战斗力,那就几个人打一个,或者几个人和曹军一个士兵同归于尽。总之,他们多少也会帮咱们消耗掉一些曹军的兵力。至于保护那些老弱病残和平民百姓,则大可不必。他们又不是我们江东的战士和子民,我们凭什么保护他们啊?非但不用保护他们,必要的时候,还要拿他们当挡箭牌。”
    周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再者说,刘备的部队虽然没什么战斗力,但他手下的关羽、张飞、赵云,可都是当世猛将。最起码咱们江东的将军,好几个打人家一个,都不是人家对手吧!所以他们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牵扯和消耗曹军的兵力。”孙权又头头是道地分析道。
    “主公说得没错,别说是咱们江东的将领,就是曹操手下的那帮武将,也没人是关羽那几个人的对手啊!”周瑜附和着说道。
    “至于刘备逃跑的问题,你大可放心。我也知道,这刘备别的能耐没有,一打仗就跑,倒是比谁都快。但今时不同往日了,他之前可以从徐州跑到冀州,再从冀州跑到荆州,再从荆州跑到我们江东。可如今除了江东,就都是曹操的地盘了,刘备还能往哪跑?在咱们江东的地盘上,他可绝对无所遁形。如果他从赤壁的战场上逃跑了,去了其他的郡县,没有我的命令,谁敢给他打开城门?所以这次刘备无论如何也不会再跑了!”孙权振振有词地分析道。
    周瑜尴尬一笑,说道:“主公,是末将考虑不周!”
    孙权拍了拍周瑜的肩膀,说道:“公瑾哥哥,你是我孙权最信任的人。赤壁战场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你一人全权负责!如果刘备真的敢跑,你可直接军法从事,不必跟我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