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孙权来到赤壁
作者:寰宇散人   三国秘事第二部最新章节     
    翌日一早,周瑜还是一如既往地早早起床,先是站军姿,随后又研读兵法。
    小乔为周瑜精心准备了早餐,吃过之后,周瑜便穿上铠甲,准备前往军营训练将士、巡视防务。
    便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了进来。
    来者不是别人,正是江东主公孙权。
    周瑜有些出乎意料,连忙把孙权迎入帐中。
    “末将参见主公!”周瑜抱拳拱手道。
    孙权连忙道:“公瑾哥哥,这里没有外人,你我不必拘泥于礼数!”
    说完之后,孙权又找个位置坐了下来。
    周瑜也跟着坐在了孙权的旁边。
    “公瑾哥哥,目前形势如何?”孙权开门见山地问道。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曹军并没什么动静,不知他准备何时向江东进兵。”周瑜简明扼要地回答道。
    孙权点了点头,又问道:“我军的将士,目前状态如何?”
    “我军将士精神抖擞、斗志昂扬,大家都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周瑜回答道。
    周瑜并不想在孙权的面前透露自己目前面临的尴尬处境,于是只是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
    下级与上级汇报工作,大多喜欢扬长避短、报喜避忧,把好的方面汇报给上级。
    而不好的方面,或者只字不提,或者一带而过。
    因为谁都喜欢听好听的,上级领导自然也不例外。
    如果一上来就把一大堆棘手的问题汇报给领导,哪个领导听了也不会高兴。
    很多问题上级领导也并不了解情况,所以根本无法给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下级一上来就跟领导汇报问题,相当于是在给领导出难题。
    除此之外,还说明下级并不称职,才导致了这么多问题的出现和无法解决。
    如果没有问题,或者只有小问题的话,则说明这个下级很胜任这项工作,不但可以保住目前的职位,还很有可能得到提拔重用。
    在官场上,报喜不报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周瑜虽然不是避重就轻的人,但他却并不想把目前自己面临的问题一一汇报给孙权。
    一方面,现在的问题实在很棘手,而且说来话长,而孙权作为江东之主,本来就公务缠身、日理万机,哪有工夫把所有问题全听一遍。
    另一方面,就算把整个来龙去脉毫无保留地汇报给孙权,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孙权并不能给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样一来,不但浪费大家时间,还让孙权觉得周瑜很无能。
    孙权此番来到前线的目的,主要有两点。
    一来,孙权想了解一下目前战场上的实际情况。
    二来,孙权也听到了一些消息,那就是孙刘联军内部有摩擦,所以他想亲自过来调解一下。
    过了一会儿,孙权又问道:“公瑾哥哥,我听说前段时间,刘备手下的人和咱们江东的将军打起来了,可有此事啊?”
    周瑜一听这话,不由心下一阵叫苦。
    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主公虽然人不在赤壁,却什么事都瞒不过他。
    自己本来不想提这件事,但事到如今也不得不说说了。
    “就是几个武夫在一起喝酒,喝多了就耍酒疯呗,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非要比武,结果就打了起来。”周瑜轻描淡写地说道。
    “我听说,刘备的人把咱们的人给打了,而且还打得不轻?”孙权又问道。
    周瑜点点头道:“关羽和张飞都是武艺高强的人,咱们江东这帮将军打起架来还真不是人家的对手。不过大家都是行伍之人,战场上刀砍斧劈的都经历过,就更别说只是挨几下拳脚了。主公放心,他们都是五大三粗的大小伙子,过两天儿就没事了。”
    孙权一看周瑜是这种态度,也认为不是什么大事,便不再过问。
    周瑜一看孙权不再问话,又问道:“主公,能否把刘备那伙人安置一下?”
    孙权看了看周瑜,感到有些莫名其妙,不由问道:“公瑾哥哥,何出此言呐?”
    “刘备虽然号称两万人马,但能上战场打仗的不过两千人左右,其他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和流离失所的平民百姓。如果曹操大军真的打过来了,这些人不但没什么作用,还会拖我们江东军的后腿。那些老弱病残和平民百姓不但不能作战,还需要人去保护。”周瑜简明扼要地解释道。
    周瑜想让孙权给刘备一伙人随便安排个地方,只要调离赤壁就行,省得像现在这么内耗下去,哪天军中再发生哗变。
    为了让孙权对孙刘联盟放心,周瑜并未道出调走刘备的真正原因,只是说刘备军没有战斗力,打起仗来还会起反作用。
    “你的意思是,让我把刘备调离战场,再安排个职位?”孙权有些不悦地问道。
    周瑜点了点头。
    “当初我找刘备干嘛来了?不是找他来江东散心来了,更不是请他来咱们江东做官,而是让他帮我对付曹操!咱们江东缺人才吗?很多人还都等着我安排呢!我总不能自己人都没安排明白,就先安排一个四处逃窜、毫无功绩的丧家之犬吧!”孙权没好气儿地说道。
    周瑜一听这话,也有些无言以对了。
    孙权说得不无道理,当年孙策带着一群弟兄打天下,很多有战功的将军到现在还没着落呢。
    如果刘备一跑到江东,就给安排了职位,那岂不是寒了弟兄们的心?
    再说刘备那样的人,安排什么职位合适啊?
    大汉皇叔的身份,又当过豫州牧、徐州牧的,低了他肯定不干。
    高了也没法安排了,总不能让孙权把江东交给刘备吧!
    刘备向来狼子野心,绝非屈居人下之人,就算给他个郡守当,他也得琢磨着怎么把整个江东弄到手。
    想到这里,周瑜又道:“末将并不是非让主公给刘备安排个职位,您可以找个地方把刘备安置下来,等这场仗打完了再说。”
    孙权哑然失笑道:“白养大爷呀?我江东的粮食是多得吃不完了吗,白白养活两万来个难民?而且还不知道得白养活多长时间!”
    “主公,您可能对刘备不是很了解!刘备虽然戎马半生,但却是屡战屡败!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打仗就跑,从徐州跑到冀州,又从冀州跑到荆州,又从荆州跑到了咱们江东。末将是担心一旦我们跟曹操开战,这刘备如果再逃跑的话,会打击我军的士气,甚至导致我军将士也跟着他临阵脱逃啊!”周瑜有些牵强附会地解释道。
    孙权沉吟半晌,最后又正色道:“刘备哪也不能去,只能在赤壁准备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