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身背十万修士负荆请罪
作者:娱乐模式   大明:我穿越成了朱元璋的孙子最新章节     
    高丽新君李成桂再无法保持镇定,原本以为能与朱棣联手攻伐大明宗门,内心还暗自窃喜,认定朱棣乃是一位胸怀壮志的修炼界英豪。
    而今的大明宗门,皇太子陨落,朱元璋立下尚未成年的太孙接掌宗门大权,李成桂便预感大明内部必会动荡不止。
    加之朱棣有意叛道,也让李成桂看到一丝契机。却不料朱棣居然是个阴险狡诈之辈,不仅将李成桂置于困境之中,更是自始至终并未真正掌控过任何一支修士军队。
    朱棣自始至终,不过是借高丽国侵犯大明领地之举,图谋窃取大明宗门的兵权,进而回头一举覆灭高丽国。
    此举完全将高丽国玩弄于股掌之间,将李成桂视为朱棣篡夺兵权的政治工具。
    当李成桂意识到自己被如此戏耍之时,愤怒之情难以言表。然而愤怒之余,眼前的困局该如何应对,却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毕竟,他已经率军来到边境地带,任何人都能看出他意图进攻大明宗门的边陲要塞。此时若是硬拼下去,区区十万修士,在底蕴深厚的
    难道那十万修兵饱食丹药,无处修炼,竟奔袭至边境徘徊一圈后又撤离,此事实难以揣摩啊?
    故此,李成桂对此忧心忡忡,武力对抗显然是行不通的,当下必须寻得一个良策,确保自己能平安返回宗门。
    思量再三,李成桂也未能琢磨出妥善之计,便召集门下弟子与众长老共同研议对策。
    紧接着,奇异的一幕映入眼帘,高丽国的十万修士静驻于黑域城之外,既未发动攻击,亦未曾撤军,仿若前来朝圣修行一般。
    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李成桂终究无法寻得别样出路,无奈之下,只得撰写一封求援信札,遣人送往位于中土腹地的金陵城,呈递至朱元璋手中。
    朱元璋闻悉此事,原来高丽国竟调集了十万修士集结于北部边疆之地。
    此事他已全权交付予朱允熥处置。因而接获奏报之际,朱元璋便唤来了朱允熥一同应对。
    朱允熥拆开奏折浏览一番,瞬时瞠目结舌。
    看完后,他对朱元璋禀道:“太祖爷爷,这高丽国李成桂上书称,此前两国间归属之事确属失误,现已彻底断绝与北元部族的所有联络,唯尊我大明为唯一宗主国。并且为表明悔过之意,李成桂亲率十万修士大军来到我大明北部边关之外,欲以负荆请罪之礼谢罪。”
    朱元璋听罢此言,亦是一愣,随即便向朱允熥道:“这李成桂原本是率领大军企图侵犯我大明北方边陲的吧?怎地现在却又变成了负荆请罪之举呢?领着十万修士大军负荆请罪,这般光景,我还真是闻所未闻。”
    朱允熥已然洞察其中端倪,不由得朗声一笑,道:“看来李成桂终悟其处境尴尬,此刻进退维谷,只能生出这番荒谬言论以图蒙混过关。如此做法虽荒诞不经,倒也可视作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
    朱元璋听罢,也大致明白了朱允熥的看法,遂对朱允熥道:“高丽国野心勃勃,今虽受挫示弱,但如若此刻不加以严惩,日后一旦有机可乘,只怕他们会变本加厉。”
    朱允熥认同地点点头,回应道:“太祖爷爷说得没错,那么您的意思……”
    朱元璋稍作沉吟,目光骤然凌厉起来,吩咐道:“傅友德现居北方,不如命他统帅二十万修士大军奔赴边关,务必给我狠狠震慑一下这高丽国!哪怕不动干戈,也要让他们明白我大明修士大军的威势,从此不敢再生丝毫非分之念!”
    朱允熥恭敬应承:“太祖爷爷英明,孙儿这就立刻下令,派遣傅友德带领二十万修士大军前往黑域城,以此警示高丽国这位所谓的新生代领袖,展现我大明强大的修为威慑力。”
    朱元璋满意地点头,语重心长地道:“很好,此事就交由你去办理,将这些事务交托于你,吾心甚安。”
    爷孙二人继续交谈片刻后,朱元璋又提及一事:“另有耳闻,不但北方动荡不安,便是那西南之地,近来一些土司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朱允熥微微颔首道:“据闻西南地域中的一些土司宗门,时常爆发内斗纷乱,那片区域实在过于动荡不安。在我看来,唯有派遣修为高深的修士前去镇压,不可放任西南诸土司宗门恣意妄为。”
    朱元璋心怀忧虑,向朱允熥言道:
    “除了采取强力镇压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妥善之策?允熥,朕深知你在诸多事务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西南之地终究是我大明的灵域疆土,朕并不倾向于直接以武力手段强行镇压。此举既耗民力财力,对于我大明的修士弟子以及西南黎庶而言,均无益处。更何况,西南地形崎岖险峻,大军行进艰难,因此朕以为,若能找到更为适宜之法,还是尽量避免使用过度刚猛的手段。”
    提及此事,朱允熥准备详细向朱元璋阐述自己的看法,他缓缓说道:
    “诚然,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确实不宜轻易调动修士大军。早先与杨士奇等人探讨此事时,我曾提出推行‘炼土归流’之策。武力镇压固然成效迅速,但我所提的‘炼土归流’虽需耗费些许时日,却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耗。”
    朱元璋赶忙追问:“敢问爱卿,何为‘炼土归流’呢?”
    朱允熥解释道:“所谓‘炼土’,即废除原有的土司修炼体系,代之以流动任职的修士官员前往西南地区执掌政事。如此一来,流官将取代土官,在西南之地施行政令。初期自然不易顺遂,但随着时间推移,流官的影响力定会日益增大,对当地所产生的影响亦将愈发深远,最终收效显着。而土司势力则会被逐渐削弱直至消亡,届时西南诸地必将悉数归于朝廷掌控之下,土司修炼体系必不攻自破!”
    听罢朱允熥的一席话,朱元璋瞬间眼神一亮,称赞道:“原来这‘炼土归流’之策果真精妙绝伦。纵使需时日磨砺,想来也不会引发太大变故。我辈只需悄然稳固对西南地区的教化统治,使其纳入朝廷管控之下,无需耗费一兵一卒,便可将西南之地彻底教化,确乃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