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常见的现象
作者:柿餠   凛冬长夜最新章节     
    彻底占据虾夷岛后,杨三生的下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库页岛、海参崴以及西伯利亚等地区,最次也要占领贝加尔湖才以及精奇里江才行。
    这些地方,天寒地冻的,前期派去筑城之人,遭遇严寒或哥萨克骑兵的袭击,必然会出现大量人员伤亡,杨三生购买这些黑人,就是打算派黑人去这些地方筑城之用的,等到这些黑人大致的完成前期的据点建设后,杨三生才会安排移民,否则,一旦百姓得知将要前往的地方天气严寒,甚至还会出现冻死等情况,必然会让很多人拒绝前往。
    虽然杨三生可以强行安排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前去这些地方定居,但这对那些百姓来说,还是太残忍了,可仅依靠招募的话,恐怕大多数的正常人,都不会自愿前往。
    所以,这些四十两银子一个的黑人奴隶,就是最好的消耗品,死的再多,杨三生也不会心疼。
    虽说四十两银子并不便宜,但杨三生批量购买黑人,也算是变相的促进了东番岛的贸易,再说了,东番岛的商税可是十税四,杨三生相当于是花了二十四两银子购买一个黑人奴隶。
    ………………………………
    买完昆仑奴后,杨三生又随便在城内闲逛了一下,不知不觉间,走到了格物院。
    这格物院是整个东番岛唯一的一座高等学府,能进入格物院学习的学生,无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格物院的院长,正是孙元化。
    院内教授的知识,又分为五个学科,物理学科、力学科、生物学科、建筑学科、医学科。
    通过徐光启、李时珍等先贤留下的书籍分类,以及孙元化自己的学识,暂时只能在格物院开设这五门学科。
    五门学科中,只有生物学科的学子最少,因为物理学、力学、建筑学以及医学都与东番岛的发展息息相关,学成的学子也更容易被东番岛的官方招募,而生物学,相对来说,则对东番岛的发展没那么重要。
    只不过,格物院是去年才新设立的高等学府,这院内的第一批学子,都还没到毕业的时间,根据杨三生的要求,这些格物院的学子,最少也需要学习三年,并通过考试才有资格毕业。
    杨三生为了普及教育,在整个东番岛设立了数百家启蒙学堂,专门为年满六岁至十二岁的孩子提供学习和认字的机会,并且只是象征性对每个孩子收取半两银子的学费,教学的内容,除了基本的三字经、道德经以及术数外,还有一些基础的物理学等知识,完全摒弃了这个时代的四书五经。
    好在东番岛并没有什么大文豪的存在,杨三生能够很顺利的推行这种教育模式。
    ………………………………
    正当杨三生打算离开,不去学院内打扰那些学子时,却碰见了返回学院的孙元化。
    看到孙元化后,杨三生小跑上去,躬身一拜,说道:“小子见过先生。”
    “少将军不必多礼,老夫也有意寻少将军,笨港拥有如今这般景象,老夫也算是一个见证人了。”
    孙元化急忙上前,扶起杨三生,客气的回答道。
    随后,孙元化整理了一些衣衫,对着杨三生恭敬的一拜,嘴里说道:“这一拜,是老夫替那些百姓,感谢少将军的再造之恩。”
    本欲上前阻止的杨三生,听到此言后,也不再阻止。
    “先生客气了,此事小子就曾说过,只要在小子的能力范围内,自然会庇佑我汉家百姓。”
    听到杨三生的话,孙元化沉默半响,依然有些不甘心的问道:“这大明当真不可救了?”
    “先生此话何须问小子,先生可以去问问那些百姓,他们是否愿意返回大明?”
    孙元化的处境,杨三生当然明白,作为大明的臣子,孙元化看着笨港从当初的弱小,一步一步的走向今天的强大,心中可谓是又喜又气。
    喜的是,整个东番岛,加上杨三生治下的其他领地,拯救了上百万的百姓,这等功劳,就算封个大明国公都不足为过。
    气的是,大明太不争气,这些来到东番岛的大明百姓,就没有一个人念着大明的好,更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东番岛,返回大明。
    “唉~~~”
    孙元化无奈的叹了口气,自杨三生把他从登州城掳来笨港,已经过去五年了。
    当初的那个海盗头子,到眼前这个活百万人性命之人,孙元化可谓是一次一次的见证了杨三生的崛起,也是一次一次的看到了大明的衰落。
    杨三生的野心,只要不是蠢货都能看出来。
    可笑那福建巡抚沈犹龙,只顾着自己治下的太平,放纵东番岛杨家的肆意妄为。
    “先生何必叹息,王朝兴衰乃是天命,如今天命不在大明,先生何苦自寻烦恼,不如陪小子喝杯茶,舒缓一下心情。”
    杨三生可不希望孙元化把心思放在大明这艘破船上,他还指望孙元化搞些发明创造,教导更多的人才呐。
    “如此也好。”
    孙元化木讷的点了点头。
    ………………………………
    不多久,杨三生陪着孙元化来到一座凉亭,凉亭正中的桌子上,放着一个小火炉,以及小火炉上的茶壶。
    两人落座后,杨三生并没有打扰孙元化的思绪,而是就这样陪着对方,看着凉亭四周的风景。
    “呜!呜!呜!”
    随着时间的流逝,茶壶中的茶水,很快就沸腾起来,茶壶也发出声响,提醒周边之人,水烧开了。
    但杨三生的手上却没有动作,而是静静的坐着,至于孙元化,此时他怕是已经魂游太空了,根本没注意到水烧开了。
    没过多久,茶壶中的水越发沸腾,直接顶开了茶壶的盖子,溢出去的茶水落入下方的小火炉,顿时产生了大量的水蒸汽。
    这水蒸汽出现不久,孙元化的思绪就被唤了回来,看着眼前水蒸汽缭绕的景象,嘴里疑惑道:“少将军这是何意?”
    杨三生并未回答孙元化的提问,而是问道:“先生可知,为何这沸腾的茶水,可以顶开这茶壶的盖子?明明平时这些茶水只是平静的死物,烧开后,却能如同活物般,顶开茶盖。”
    听闻此言,孙元化顿时一愣,刚想解释,却发现这种常见的现象,自己居然说不出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