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全歼倭寇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辽王在巨济港酒足饭饱之后,就开始意气风发,调兵遣将起来:
    “徐勇,明日一大早,你派人将两门迫击炮搬到巨济岛一处相对突出的岬角埋伏起来,没有我的命令,不得开炮。”
    “李成茂,你明早派出八条朝鲜战船出港,迎战倭船。记住一条,只许败,不许胜。”
    “李远芳,待明军炮击得手后,你们朝鲜的大炮也一起开火,你率领朝鲜战船跟在大明水师后面冲锋。”
    “……”
    众将很快依令行事,行动起来。
    次日早上,八条朝鲜战船不辱使命,果然被封锁港口的倭船给撵了回来。
    三十多条倭船乘势冲入港内,一时如同群狼入羊群。朝鲜战船吓得在港口内到处乱窜,把佯败变成了真败。
    在辽王战舰上陪同辽王观战的李芳远见状,羞得无地自容,跳海的心都有了。就这群虾兵蟹将还要征倭?难怪上朝要笑话!
    辽王顾不上一脸尴尬的李芳远,见倭船中计,一声令下:“开炮”,旁边的信号兵连忙打出开炮的旗语。
    早就埋伏好的明军炮兵,对准一涌而上的倭船一口气打出全部炮弹,密集的火力顿时击沉两条倭船,击伤四、五条。
    朝鲜土炮也跟着开火,虽然命中率不高,但是气势吓人。
    其余倭船见状,连忙掉转船头慌不择路地撤退,慌乱之中自相撞击,又沉了三、四条。
    辽王又是一声令下:“出击”。
    “富锦号”和“伯力号”两艘桨帆战舰如离弦之箭冲向倭船。朝鲜战船受此鼓舞,也紧随明军战舰之后对倭船发起反击。
    双方很快进入到了最原始的海上作战方式:跳帮。
    只见海胆带着几十个光头野人,挥舞着喜峰刀,冲上一条又一条被围住的倭船,把敢于反抗的倭寇都砍成了两半,好一个凶残了得。
    不到一个时辰,冲入巨济港内的倭船被消灭近半,剩余船只和港外的其他倭船吓得扬帆远逃。
    辽王估计倭船已经胆寒,就让李远芳派几条朝鲜战船配合“富锦号”掩护两艘货船回辽东,自己指挥“伯力号”将士桨帆并用,日夜兼程,赶回辽东。
    两日后,“伯力号”在济州岛附近海域遇到巡航的辽海水师的“安东号”等舰,辽王于是让“安东号”注意接应后面的“富锦号”及另外两艘商船,自己继续西返金州。
    哪知倭寇紧追不舍,跟在明军舰船后面进入了辽东湾。
    徐勇佯装不敌,一路败退,终于将四十余船倭寇引入长山诸岛港湾内,配合辽海水师主力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这是后话。
    九月八日,辽王带领“伯力号”终于进入金州湾,发现辽东大部分将领竟然都在金州卫,稍事休息后,就开始听取各位将领的汇报。
    在他北巡的近半年时间里,传统的辽西和辽东地区各项工作开展还是不错的。
    经过年初的整顿和造舰竞赛,旅顺船厂终于实现了应天帮、湖广帮和杭州帮的整合,造舰计划也比预期快了很多,现在甚至准备建造一艘一千六百吨级的超级巨舰。
    浑河上游的大伙房水库大坝修好一半后,抚顺兵工厂在强劲而稳定的水力保障下,枪炮生产又快又好。
    唯一让人感到难过的是,火箭弹药局在顺利生产一批烈性炸药和无烟火药后,管理上还是存在漏洞,让帖木儿奸细有机可乘,在材料中做了手脚,导致车间在生产无烟火药的过程中发生剧烈爆炸,设备车间被炸飞。
    局长毕杰和好不容易培养的二十多名熟练工人也被炸身亡。
    受此影响,火箭弹药局生产的无烟火药生产进程被迫中断,以致于无烟火药的产量只能满足制造十万发子弹的需求,更别提用无烟 火药制造炮弹的需求了。
    枪炮局尽管按辽王的要求,成功研制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步枪:“八一式”针发式步枪,但因为受子弹的限制,产量只有五十支,准备优先装备辽王的警卫连。
    因此,辽东的主战枪支还是四分之一的掣电铳加上四分之三的迅雷铳。
    枪炮局新生产的火炮,虽然使用的还是黑火药,但迫击炮的口径由原来的50毫米扩大到60毫米,又在山炮的基础上专门为海军研制了60毫米和75毫米两种口径的舰炮。
    无论是山炮、还是舰炮,都装在可以灵活调整射击角度的万向炮架上,陆舰两用,比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拿破仑炮”还要灵活。
    火箭弹药局虽然在生产无烟火药的过程中遇到严重挫折,但还是生产了不少新式地雷、手榴弹、燃烧弹等弹药。
    特别是在辽东发明黄磷火柴后,火箭弹药局也以白磷为原材料研制成功了燃烧弹。
    有了这燃烧弹,海军舰船就没有必要搭载那么多大炮了。过去十来发炮弹炸不沉的大木船,现在两三发炮弹过去,就能给它烧成灰。
    辽王又马不停蹄地观看了张石的所谓海军陆战队海训情况,战士们如何武装泅渡,如何抢滩建立前沿阵地,如何反冲锋,如何接应后续部队……这参谋长好像还真是老天爷送给大明进行海上远征的。
    他又察看了新列装的一批战舰,并亲自为两艘广宁级军舰命名“长春号”和“杭州号”。
    这两艘大型军舰是按照辽王要求进行改进的新式盖楼舰,龙骨都采取了钢质结构,船体更加坚固,吃水较深,抗风浪能力强,完全符合行稳致远的要求。
    九月十一日,安远伯柳升突然收到手下送来的捷报,连忙向辽王报喜:“殿下,辽海水师刘江营长昨日带领‘安东号’等三艘战舰将四十余船倭寇引入长山诸岛港湾内,聚而歼之,生擒倭寇一千余名,斩杀七百余人,弃尸海上者不计其数……”
    辽王问道:“不会是跟在我屁股后面的那股倭寇吧?”
    柳升答道:“正是。刘江问过那些俘虏了,这些倭寇就是前些时候在巨济港外围堵殿下的那帮倭寇。”
    辽王不由大喜,立即在金州卫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北海舰队正式成军,当场任命了几位主力舰的舰长。其中,刚刚在剿倭中立了大功的刘江被提拔为“长春号”舰长,职比千户。
    接着,辽王亲自主持的这场会议进入实质性话题。
    只听他问道:“北海舰队既然已经成军,马上要采取第一个行动计划,大家有什么意见?”
    终于名副其实的北海舰队司令柳升率先发了一炮:“辽王此次从海参崴南下归国,倭寇竟不知天高地厚,围攻辽王殿下,虽是有惊无险,但倭寇行径着实可恶。这些倭寇虽然被刘江引入长山海域消灭,但是倭国之内遍地倭寇,如野草丛生。北海舰队既已成军,应当首先征倭,斩草除根。”
    听柳升这么一说,大家这时才知道辽王原来从海路南下竟然冒了这么大的风险,纷纷建议先行征倭,给倭寇个教训先。看来大家还是很有看齐意识的。
    当然,大家纷纷支持征倭,更多是因为辽王回来了,大家都有了主心骨,认为征倭必胜。
    只有张石一人说道:
    “军国大计,不可感情用事。大明的主要威胁是帖木儿汗国,我们还是要认清形势,先集中兵力远征帖木儿汗国。免得帖木儿完全整合西域蒙古、突厥和阿拉伯三大势力之后,卷土重来。”
    “否则,等帖木儿发展起来,他不仅是要进犯西域,威胁河西,还要动摇关中,吞并中原……”
    听张石这么一分析,大家又针对远征帖木儿汗国一事,讲了一大堆不利因素和风险。
    其实干什么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挑毛病总比解决毛病更容易。
    但是,大家的语气显然不如前几天张石主持召开军事会议时那么强硬了,无非是路途遥远,补给困难,远涉重洋,容易迷航,风暴无情之类。
    张石就耐心解释:
    “路途虽然遥远,但可以多带补给舰只,并在沿途建立补给基地。风暴虽多,但可以在沿途建立船厂,及时修补船只,而且北海舰队的主力战舰可以抗十二级台风,无惧风暴。”
    “至于迷航,应该不会吧。蒙元靠着几个火长使用落后的牵星术,就能远征爪哇。现在,辽王已经通过天文研究所造出大量六分仪,培养了一大批领航参谋。我们的领航参谋、每艘大型主力战舰和保障船只的舰长和火长都会熟练使用六分仪。不仅导航比以前准,海上航行时间也比以前大大缩短……”
    大家对张石所说的十二级台风、六分仪、领航参谋并没有什么概念。
    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张石平时代表辽王发布军令,他既然说要远征帖木儿汗国,十有八九是辽王的主意,自然就有他的道理。你看这几年,只要辽王定下来的征伐大计,哪一次不是大获全胜?
    大家说着说着,争议焦点慢慢就从征伐谁上,转移到何人带队和自己能否参与这次远征上。
    毕竟辽王上一次远征西域,可是有一大堆人因此晋封侯爵或伯爵。就连张石和盛庸的儿子都先于老子封了伯爵,张石和盛庸哪能不急!就连白忠也想参加远征,哪怕和他儿子一样当个营长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