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火药要升级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婉清啊,最近怀上没有?”
    “关你屁事。”
    “这还不是关心你?你看,咱家明月都已经怀上了。”
    “有屁快放。”
    “脾气不要这么冲……大家只是觉得你这化学研究所的成绩,没有婉君的物理研究所成绩大。你看那大坝修的,大家都说是婉君的功劳。”
    “别整这些挑拨关系的小把戏。”
    “不能这么说。去年年底,你的分红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的。”
    “那你先把钱给我再说。”
    “这个,这个……今年辽东还是有点小紧张,我虽说是个负翁,负数的翁,负债的负。”
    “说重点,地主老财还想让喜儿干什么?”
    “今天我来哩,是想请你研发一下这个新式火药和炸药。”
    朱大能一走后,辽王真开始收拾起婉清起来,让她启动火药升级计划。
    他觉得婉清这家伙结婚后,简直像变了个人,整天给明月灌输不健康的思想,真不知道她在后世的师范时到底还学了哪些东西,性心理学吗?
    早在之国前,辽王就和张石、朱大能曾经深入探讨过研制击发枪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但是当时大明工匠在物理和化学基础知识储备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缺乏熟练技工和相应的安全保障,研发击发枪基本上等同于自杀。
    所以他当时决定,在火绳枪的基础上研发和改进燧发枪,并通过这个过程来逐步培养一批近代枪械工匠,摸索完善一套比较安全可靠的操作规范。
    与此同时,他让婉清帮助改进传统黑火药的配方比,将燧发枪和火箭的威力都提高了不少。
    为了确保两位院士大神的安全,辽王一直不允许婉清她们为了研制击发枪需要的雷汞和无烟火药,去搞高危险的试验。
    因为一旦出了意外,这后果太沉重了,谁都承担不起。
    而新型火药和炸药的研发史其实是一部研发人员血淋淋的自杀史。
    辽王知道,近代火药之父诺贝尔运气好,有一大堆助手和兄弟替他挡在死神的前面,也是被炸成了残废,连个老婆都找不到。华夏近代军工第一猛人徐建寅就是在研制无烟火药中丧生的。
    他这里只有婉清、婉君两个领军人物,如果急功近利,出了意外,这后世的科技就无法植入前世……
    辽东军几次征战结果也证明,当时的决策十分稳妥、十分英明。
    辽王府护卫装备的燧发枪比例虽然不到一半,但只要战略战术运用得当,就能满足维护东北安全的军事需要,不需要一味追求军事技术层面的降维打击。
    五年来,婉清陆续成立了各种化学兴趣组,后面又成立学堂,已经从工匠子弟和其他小孩中间培养了近百人具有一定化学基础知识的学生,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但是,在辽王的严格约束下,婉清的火药兴趣组,人数最少,发展最慢,进行的试验最少,远远低于钢铁、水泥、玻璃、肥皂等兴趣组。
    辽王说,他可以进行试错,但是火药组不能随意进行试错实验。
    聊以自慰的是,他们总算造出了红磷火柴,这是一项很有商业前景的发明,后来被列为光明计划。
    尽管如此,婉清率领的化学研究所一直没有停止研制新型火药的准备工作。
    婉清甚至从火药组中又分出一些人来,新成立了一个危化组,专门生产硫酸、硝酸、水银啊,这些危险化学品原料。
    枪炮局长赵鲁和火箭弹药局局长毕杰都是火器狂人,对研究火药如痴如醉,经常有意无意地从婉清那里请教一些火药制作之法。婉清只好悄悄把研制方法相对简单的无烟火药方法告诉了二位。
    就在辽王西征后不久,赵鲁和毕杰带着几个胆大的孩子,在黑火药里面添些火棉、酒精之类的东西,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也试制成功了威力强大的无烟火药。这和晚清军工专家徐建寅研制无烟火药花费的时间基本相当。
    去年,工部主事潘良等人前来勘察松辽运河路线时,婉清就估计,到时候可能需要新型炸药和起爆炸药用的雷管。
    于是她又悄悄带着危化组几个胆大心细的孩子开始做实验,制出了不少硝酸、硫酸等高危险的原材料,交给毕杰继续做实验。
    在辽王回辽东之前,毕杰已经造出了简单的雷管和炸药。
    只是因为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安全的操作规范,大家都不知道这玩意的厉害,剂量没把握好,发生过好几次爆炸事故,炸死过好几个孩子,毕杰也丢了一只眼睛。
    辽王回辽东之后,听说了中间发生的事故,并没有批评婉清和毕杰,到了年后反而要求继续推动这项索命的工程。
    科学进步总是要付出血淋淋的代价不是?
    看到辽王露出了尾巴,婉清反问道:“黄世仁,你不是不让我们研究这些东西么?怎么如此善变?”
    “咳咳……”辽王尴尬地咳嗽两声,厚着脸皮解释道:“不是我善变,而是此一时、彼一时,形势逼人变。西方的帖木儿帝国、奥特曼帝国已经在探索火器上领先于大明,要不是我们穿越回来。大明的火铳还真干不过突厥人手中的噜秘铳,你也可能被帖木儿抢去当媳妇。”
    婉清鄙夷道:“还奥特曼?少在这里装神弄鬼,还不是想装逼?”
    辽王只好继续解释道:
    “其实帖木儿西边的奥斯曼帝国就是奥特曼帝国,只是译法不同而已。”
    “帖木儿派奸细窃取了我们的一些图纸,你是知道的。以阿拉伯工匠的聪慧和帖木儿对火器的重视程度,下次大明对战帖木儿时,即使是辽东军也会感到非常吃力。”
    “如果我们不再胆子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搞出击发枪,很可能压制不住帖木儿这只怪兽。”
    “蒯富现在已经培养了许多熟练掌握枪械制造的工人,也造出高强度的锰钢,马上还有镍钢。现在的枪管、炮管强度足以支撑威力更加强大的火药。”
    “但是,你这里的火药兴趣组成立最早,规模最小,成果最少,危化组刚刚起步,严重制约了军工的发展。”
    “还有,启动开挖五百里松辽运河工程,如果有炸药、雷管的帮助,工期也许不需要两年时间……”
    辽王其实还想说,他还真想装逼,如果到时候给挖运河的解大才子送点开山劈石的炸药、雷管过去,给他雷个外焦里嫩,也许会在他面前再增加几份天外飞仙的神秘感,让他更加死心塌地地给自己干活。
    “别啰嗦了。我就知道黄世仁会从来不会放过劳动人民。算了,看在去年年底分红的份上,我再为你卖两年命。说好啊,只是两年!”
    婉清最终还是同意了辽王的要求。
    她虽然嘴上说得很勉强,但是内心愿意的很。
    火药组的二十多个孩子大多十七、八岁了,总不能让他们都去研究红磷,造火柴棍吧?
    如果放任这些人整天无所事事,没有工资,也没了探索奇妙化学世界的积极性。
    相比之下,后成立的水泥组、酒精组、玻璃组、肥皂组、冶金组的同龄人已经开始在相应的工厂挂起了技术顾问头衔。
    婉君物理兴趣小组的同龄人甚至有人成为军械生产线上的专家了,领着总旗甚至是百户的军饷,在一起吃饭的时候个个意气风发,牛逼哄哄的。
    火药组的大孩子们感觉备受歧视,一直想做这些高危试验,改变命运和地位,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而且,通过前期的冒险实验,毕杰虽然付出了一只眼睛,但也逐渐积累了一些实验数据,总结了一系列操作规范,现在又有了越来越刻度精准的玻璃器皿,把握好剂量,应该还是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的。
    不过,辽王深知,试验生产新式火药、炸药十分危险,制造用作击发枪底火的雷汞工艺更是险上加险。雷汞燃点比较低,随时会天雷勾动地火,发生爆炸。
    他在启动这个危险项目的同时,又对婉清交待一番:
    “我会下令在广宁中护卫军营旁边重新建造一座化学研究所和相关实验室,方便应对突发状况。”
    “火药组实验室里面还要用一堵透明玻璃墙隔开,每次做实验的时候,你只能戴上头盔和防护服站在玻璃墙外面进行指导,由毕杰和赵齐在实验室里现场轮流指挥操作。”
    “等工艺完全成熟后,再交由毕杰的火箭弹药局量产。实验或生产人员万一出了意外,一律按战场伤残或者阵亡标准,进行抚恤。”
    “所有参与实验人员在实验前一天晚不能喝酒,不能打麻将,更不能夫妻吵架,也不能同房,确保大家都能集中精力,平心静气地做实验……”
    为了确保火药组有足够的人手,辽王又让人从江西和福建高薪聘请了五十多个擅长制造烟花爆竹的工匠。
    这些人大多是世代从事烟花爆竹制作,比一般人更有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也更好管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