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收拾解矮子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腊月二十日上午,威远侯夫人婉清和蒯大指挥的夫人婉君作为主考官,在育才学堂两个教室内分别对四十七人进行考核,内容是数学。此外,教室内还各安排了十个学生陪考。
    古代读书人虽然以饱读四书五经为主,但是既然识得了字,算术基础也是不差的。
    走进育才学堂,这些读书人总算找到一些读书人的尊严和自信。
    但是一打开考卷,大部分人还是看傻了。
    这是什么题啊?一会要算五百一十二天内挖好四百七十八里松辽运河所需具体人力,一会要算两卫人马远征西域三百一十六天所需各种武器装备、粮食和草料的数量。
    而且这样的题还是十几道,每题才五分!
    原来辽王说的学以致用竟然是这些。
    虽然在元朝时,印度数字已经通过阿拉伯人传入中国,被国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但是大明在驱除鞑虏时,把这便捷的阿拉伯数字也一并驱除了。
    除了少数民间算术爱好者,绝大部分掌握大明智慧的所谓士子们不会使用阿拉伯数字。
    现在进了考场,又没有后世的计算机辅助,这些家伙只得苦逼兮兮地硬着头皮拿着粗大的毛笔用大写的汉字算来算去,计算费时费力不说,难免出错。
    也有人拿个大算盘劈里啪啦,划来划去,让人心烦气躁不说,还招来邻桌的抗议,最后只好作罢。
    这些题目大多是婉君根据辽王的要求出的,要和辽东的作战和建设密切相关。
    其中一题是这样的:“山丹军马厂第一年向朝廷提供一万匹军马,每年递增一千匹,问:一百年后军马厂总共向朝廷提供多少匹军马?”
    这是一道在后世连小学生都会做的最简单的等差排列求和题。
    但是,除了来自扬州附近的两个进士和在辽东历练的三个秀才,因为以前看过朱世杰的《算学启蒙》或在松庭学院旁听过这些东西,还会算一些,其他读书人都是不屑于去研究这复杂数学的,现在把指头掰断了,也掰扯不出来,就是把算盘珠子抠出来,也不知道结果。
    还有一题是这样的:“拉一百米的铁丝网,每一米立一木桩,问:总共需要立多少根木桩?”
    这道题看似极为简单,其实也有小坑。后世的小学生都知道要避坑,在答案上写上一百零一根。
    但是有几个读书人以为辽王缺人,在出题时故意放水,降低难度,于是迅速在答案里写上一百根。
    过了一会,有人又觉得这题目是不是太简单了?于是掰着指头算来算去,总算改成了正确答案。
    大家心里不由把辽王骂了好几遍。
    更让人恼火的是,卷中还有后世的立体几何题,比如画图并计算修建大伙房水库大坝所需的钢材、水泥及木料。
    他妈的谁会这玩意!一些读书人斯文也不要了,心里连辽王老妈宁贵妃也问候了好几遍!
    但是上了辽东的贼船,就得听辽王的安排,大家还是硬着头皮做下去。
    不到半个时辰,安排在这读书人身边陪考的一个小学生举手喊道:“报告老师,我已经做完了。”
    大家一看,大多数考生们还没做到一半哩,这不是羞辱人嘛!
    又过了一会,早就对辽王不满的解缙把试卷揉成一团,扔到地上,“霍”地一声就站了起来,说道:“我等读书人,读的是圣贤之书,学的是经国济世之道,何须学这些市井匹夫、贩夫走卒之技?”
    在考场外面听到声音的海兰察迅速冲进门来,一把就拎小鸡似的把矮不锉锉的解缙给拎了出去。
    解缙刚说了“你这个……”,就被另一人按倒在地,捂住了嘴巴。
    只见那个海兰察拿出老粗的针线对着他的嘴巴缝了起来,鲜血顿时流了一嘴,把跟着出了考场的方孝孺和解纶差点吓晕了过去。
    这辽王的侍卫简直是野人,怎么能这样粗鲁对待读书人呢?
    海兰察办完事,对方孝孺和解纶嘿嘿一笑,说道:“二位先生,不好意思啊,我来自林中百姓,也叫野人女真!”
    又差点没把两人气死。
    一个时辰后,考生们陆陆续续交卷,仍然坐在教室里等待公布成绩。
    仅仅一柱香的功夫,婉清和婉君就把这些人的试卷都改了出来,大部分人的成绩介于六十分左右,七十分以上和四十分以下的都占极少数。
    有意思的是,被解缙扔在地上的试卷也被批改了出来,竟然是考生中成绩最高的:九十分。
    他在试卷上也用的是阿拉伯数字解的题,那道难到好多人的等差数列求和题也没有难到他。
    只是那两道立体几何题,因为要求画图作业,才让他情绪失控,彻底暴走。
    看来这个神童还真不是浪得虚名,数学功底也是相当扎实。
    辽王收到消息后,专门找到解缙,问道:“解缙啦,听说你是个才子,刚才又大闹考场,说你们读书人不学贩夫走卒之技。那我问你,你为什么把算术学这么好?”
    解缙不屑一顾地答道:“纯粹是好玩而已,随便学学。”
    辽王又问:“那我问你,你天天学经国济世之道,知不知道治乱之理、经纶之术?”
    解缙冷冷答道:“这两个词都出自江南治丝织造工匠平时使用的术语,使用缫车治丝,方法得当,得出的蚕丝顺滑,就叫治,否则就叫乱。心灵手巧,整理蚕丝,有条不紊,结节成绳,是为经纶……
    还没等他说完,辽王已经走了。
    辽王心里在哀叹:“唉,这个才子真他妈的博学多才!要收拾他还得再想想其他办法。”
    不过解缙这时也有了些悔意,心道:“圣人说,道不远人,这治国用的治乱之理、经纶之术不正是来源于贩夫走卒之技么?自己好像刚才被辽王用自己的解答给鄙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