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临清点兵
作者:飞獴在天   去大明扶贫最新章节     
    傍晚时分,等朱植再回到鲁王府,朱大能也带着两个小美女赶到了王府。
    听说朱植刚去了孔庙,这两个白嫖怪也叫嚷着明天要逛孔庙,反正他们现在傍上了个不缺钱的王爷,不嫖白不嫖,嫖了也白嫖。
    朱植便说道:“好!看你们这么娇小可爱,明天给你们送给孔家当丫环去!”
    这才吓得两人总算安分了些。
    二月初五,朱植又把人马分成两路。其中一路由张信换下大能,还是带着两位美女和两名护卫向东,看了孔庙后再到济南府,寻找郭镇和那三个社长,然后转往莱州会合,准备渡海去辽东。
    至于愿意去辽东的贫苦人家和工匠,辽王让鲁王给每户发上二两银子作为到莱州的盘缠,派几个护卫跟着,必须在二月二十日前赶到莱州,过期不候。
    朱植本人带上大能及几个护卫这一路人马,继续快马加鞭,不到两日,便于二月六日晚进了临清军营。
    临清地处山东大运河和卫河交汇处,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要冲。
    自老朱兴兵北伐蒙元以来,大明就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向长城一线运输粮饷和兵源的军事堡垒,常年存储军粮二十万石以上,又建有步、骑两大营,定期为大明训练新兵。
    此时军营里五万新兵大多被冯胜带走,只剩下给杨文留的六千步兵。
    朱植进了临清军营后,故人重逢,自是激动无比,当晚和诸将把酒言欢。
    次日一早,辽王就在杨文和张石的陪同下检阅三军,发现大多都是十五、六岁的幼稚面孔,有的估计还不到十四岁,鼻涕在寒风中流得老长,比盛庸当初在应天府召的兵差远了。
    他有些无语,这就是他便宜老爹、贵为天子的朱元璋给他的歪瓜裂枣兵!
    杨文接受这些被挑剩下的六千新兵后,把这人马简单分成了四营。张石、平安兄弟,再加上他自己,各带一营一千五百人,每营分成十五队,由老兵担任队长。
    杨文带来的七十名老兵也算是勉强够用。
    六千新兵是年前秋收后所募,都是穷苦人家没饭吃的孩子。杨文、张石到了之后,发现一个个面面黄肌瘦,连扛枪拾盾都费劲,也不敢搞太大强度的训练,先用辽王给的钱补贴伙食,让士兵们天天有肉吃。
    五、六天后孩子们活泛起来后,才开始逐渐强增体能训练强度。
    十天之后,他们就能跑上十来里,无人晕倒,有了些兵样。
    唯一的问题就是每天要贴钱买肉。牛、羊肉一斤十五文左右,每个兵每天吃半斤,一天三千斤牛、羊肉,就是四十五两,一个月下来就是一千三百多两银子。
    好在辽王给的钱足够多。
    至于新兵们的训练内容,除了体能训练基本一致外,大家也是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
    平安兄弟两营人马分别练的是长枪和刀牌,杨文和张石两营人马练的是火铳操作。
    张石和其他三人又不一样,整天不是走队列,就是练刺杀。军容最整、杀气最盛,大家也不知道到了战场是否实用。
    大家还是在搞一军两制!
    看完军容,朱植便开始文考武教。
    文考很简单,只有两场。
    第一场是背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华夏优秀的军事家历来重视军纪建设。
    曾大帅组建湘军时,曾经专门编写了《爱民歌》,广为流传。毛教员在井冈山高举红旗时,也借鉴《爱民歌》,结合农村军事斗争实际,总结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基本内容,最后改编成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后世有第一红歌之称。
    早在王府时,朱植就嘱咐朱大能抓军纪要从娃娃开始,等成了兵痞子、兵油子,再教育就晚了,改造很费劲。
    张石在临清练兵,也是从军纪开始。因此,临清军营的这批新兵军纪基础还是不错的。
    朱植随机挑了几个新兵上台背诵“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多能背出个八、九不离十。
    文考第二场是背出大明一京十四省的名字。
    这是还在王府时,朱植就要求铁炫他们,结合扫盲给老兵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础课。连大明各省都不知道,谈何爱国?
    所以,朱植要求新兵必须熟知大明一京十四省,尽管这时的贵州严格来讲,还不算是个省,但也建立了省级军事机构:贵州都司。
    随机抽出来的新兵们大多能背出十来个省的名字,结果也让朱植很满意。
    看来随杨文、张石来的老兵们还是用心教育新兵了。
    接着是武教项目。
    第一场是体能。新兵们每队推选两名选手进行举重、单双杠和俯卧撑四个项目的比赛。每个项目取十名优胜者。
    第二场是摔跤。这是临清军营借鉴与蒙古人作战经验新增的项目。杨文和张石到了后,也是大力推广。比赛时由每队新兵推选两名选手,进行淘汰赛,决出十名优胜者。
    这两场武校中,新兵们由于年龄小、身板瘦、体格弱、训练时间短,并没有让人感到有惊艳的表现,像举重项目不过六、七十公斤,俯卧撑项目不过四、五十个。
    但是,朱植还是对优胜者予以奖励,每人一件棉甲,明确为小旗也就是班长后备人选,个别在三个项目中均为优胜者,列为总旗也就是排长后备人选。
    朱植让张石记好记录,到辽东后招入教导营,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为了让新兵们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辽王接下来组织老兵们进行了两场观摩赛,由各营挑出八名老兵和自己从应天带的八名老兵对抗。新兵只是一边观摩,并不参赛。
    第一场是射击比赛。
    为了尽量确保公平,杨文、张石二营的老兵先练习十枪,再进行比试,计算成绩。
    百步之处打靶,杨文带的几个老兵是五发二至三中,张石带的老兵是五发三至四中。至于平安两营,都没练过火铳,也就没参加对抗。
    辽王带来的人和神铳确实有点骇人,都是五发五中,还有几人命中靶心。
    虽说古代有些名将能百步穿杨,那只是个例。一般来说,蒙古人要想达到百发百中的效果,骑射最佳距离大约在三十步,也就是二十米远。后来的满洲八旗往往冲锋到对手二十步的时候,才精准射杀对方。
    但前提是,汉人要从小学会胡人的骑射,还得心理素质好。
    所以辽王就在想,如果大明的士兵都能利用火铳达到百步穿杨的效果,会是什么场景?
    胡人骑射再精准,都近不了明军五十米之内的范围。
    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降维打击。
    第二场是刺杀对抗。
    张石手下那八个老兵平时对刺杀术还不是很认同,训练也不是很用心,与辽王带来的八人对抗竟无一胜绩。
    杨文和平易这两营一看,平时也没练过,直接弃权了。
    只有平安一营用长枪与之对抗,却是胜负各半。
    要知道朱植带来的这八个老兵是刚刚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疲惫之师,并未恢复到平时最佳体力状态。
    当然,这也与朱植的八人配发了新式迅雷铳,最先实现了人枪一体有关。
    不管怎么说,通过对抗赛,老兵们对辽王的新式练兵之法已经深信不疑,就连沙场宿将杨文也对自己的练兵之法产生了一丝怀疑:同是神机营的近卫亲兵,分开二十多天,对抗结果竟有如此悬殊!
    考核结束后,杨文突然对新兵们说道:“下面,请辽王殿下给大家训话。”
    对杨文这个突然袭击,辽王一点准备都没有,但又不能怯场当逃兵啊!否则,自己以后如何树军威?
    对于领导讲话之类,他其实是抗拒的。在部队时虽然最初上的是陆院,后来又进行军政复合培养,实际长期从事政工岗位。
    所以,在后世老百姓眼中,他是耍枪杆子的。在军事干部眼中,他又是耍笔竿子的,表面恭维他是“复合型人才”,背后笑他是“二竿子”。
    每遇到大会小会,领导都要他写讲话稿。尽管他写得千篇一律,看得他自己都要吐,领导们在台上还是念得口沫横飞,如痴如醉。
    后来领导又让他写各种经验材料,虽说是写谁谁看,有的还是上了相当级别的媒体,而他这个作者却是懒得看的,都是给单位领导抬轿子的,有什么真东西?
    如今穿越过来,终于轮到自己要上台演讲了,他开始在心里骂娘了:
    “杨文这个老兵油子,又不事先给我准备个材料,让我讲空气吗?哪怕讲讲吃好喝好、你好我好也行吧!”
    “对了,就先从吃好喝好先开始讲。”
    朱植酝酿片刻,慢慢捋了捋思路,意气风发的登上点将台,发表了领军后的第一场演说,第一句开场白就是问候语:“各位兄弟,最近吃的可好?”
    新兵们没那么弯弯绕,马上大声回答:“谢殿下,天天有肉吃。”
    朱植马上又说道:“跟着辽王混,自然是三天吃九顿,还有肉吃。到了辽河,那是富比江南的地方。辽河自有黄金屋,辽河自有仓中粟,辽河自有颜如玉。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见新兵们摇头,朱植又说:“只要立了功,五年之内,本王不仅给你们分房子,分田地,还分老婆!”
    点将台下顿时个个笑开了花。这都是一帮孩子,讲那么多的大道理干什么!当兵吃饭,吃饭当兵!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课必须要解决官兵最关心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填饱肚子,解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
    谈到如何立功,朱植又讲起毛教员那军事思想中保护自己和消灭敌人的辩证关系,从理论到实战,从白起、韩信,到常遇春、徐达,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洋洋洒洒讲了大半天。
    最后,只听他一本正经地总结道:“你们只有练好手中兵器,实现人和兵器的一体,才可能最大限度消灭敌人,只有尽可能多的消灭了敌人,才能保护好自己。”
    这一番演说不仅把台下的新兵忽悠得一愣一愣,就连杨文、平安等行伍老将也觉得是深受启发,感觉这辽王真是天降将才,好像什么都懂。
    这是一场成功的演讲!
    辽王不需搞什么血腥的辕门斩子,高难度的辕门射戟,就轻轻松松获得了这批娃娃兵们的认可,开始树立了威望。
    只是他心里有气,事后大骂杨文太不地道,既不提前通气,又不准备个稿子。
    张石连忙解释:“这个可冤枉杨将军了,这是我的主意。你辽王上知天文地理,下知五行八卦,腹中自有韬略在,何须师爷备讲稿?”
    朱植只好踢了张石一脚,说道:“我对你的拍马水平也是景仰已久,如滔滔黄河之水,一发泛滥,不可收拾!”
    周围众将听得又是大笑起来。
    大家有什么想法都直抒己见,不藏着掖着,前生和后世将领在慢慢接近距离,开始进行深度情感熔合。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吃过午饭,朱植开始向众将发号施令:“我只给你们半天时间,让各位骨干教新兵学会整理行装,训练紧急集合之法。再准备好八天的干粮,明日开拔。”
    众将立即答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