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公主驾到32
作者:了了晴山见宿空   每次快穿,总有大佬送送送最新章节     
    大婚三日,两人不曾出府,就连房门都很少出来。
    皇帝特许太子休息一周,大婚第二日,两人进宫谢恩。
    皇后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见她眉眼娇羞,脸色红润,看来太子待她不薄,随即放下心来,噙着笑容,“以后啊,和太子好好的,母后就放心了……”
    皇后这番话当真言真意切,她待葭月公主亲如母女,如今二人又多了一层婆媳关系,总归是亲上加亲。
    再则,陈葭作为萧家女嫁给太子,这身份就是皇帝的态度,说明萧家依旧受重用,这份信任还延续到了太子这一代。
    皇后满意极了。
    母族昌盛,而她居高位,享荣华富贵。
    将来,还会是太后……
    陈葭点点头,皇后又拉着她说了很多话,教她如何当家做主,句句都是皇后自己的经验之谈。
    陈葭认真听着,皇后兴之所至,还拉着她打手牌,连带两个嬷嬷,显然是陪皇后玩惯了的。
    陈葭没想那么多,什么让不让的,她都没有上手,边玩边学,连输了好几局。
    她也没有脾气,乐滋滋地继续玩,逐渐玩出了一点乐趣的时候,太子从皇帝那里过来了。
    皇后扔开手牌,笑着,“太子再不来,你们这家当都要被我赢走了。”
    太子轻轻一笑,“无妨,我相信母后舍不得的。”
    “好哇,你这是给我戴高帽啊!”皇后扶着一个嬷嬷起身,挥了挥手,“来人啊,把我准备好的那些东西都呈上来。”
    皇后早有准备,昨天就带着人去库房挑选好了给这对新人的礼物,诚意十足。
    “多谢母后。”太子拉着陈葭一同道谢。
    “去吧——”
    皇后一大早就起来忙活了,又玩了大半个时辰的牌,有点儿乏了。
    索性把这对小年轻赶回家,她要午休了。
    至于留人吃午饭,以后时间多的是。
    新婚燕尔,她和皇帝就不打扰了。
    婚假还有几天,太子一天也没有浪费,每天都缠着人不放,陈葭见他色变。
    第三天,他们还回门了一趟。
    迎接他们的是大将军夫妇,还有一群热情的小朋友。
    陈葭有些不自在,毕竟冒充了他们的女儿。
    将军夫妇不以为意,言行举止亲近随意,把她当自家人处,陈葭便自在一些。
    用过午饭,太子便带着她回府了。
    在众多皇亲贵戚中,太子妃和国师夫人是最特殊的两个存在。
    这两位从不讲究什么社交,做事凭借内心的喜好,一点也不为自己的夫君着想。
    大部分往他们府里递了请帖,却无疾而终的夫人如此想到。
    太子妃喜好骑马游春,整个人又仿佛有探照雷达,但凡有人慕名而来,她便早早回去。
    所以,几乎无人找得到太子妃的踪迹。
    而太子也仿佛换了一个人,以前还偶尔会出席一些大臣宴请的场合,现在完全不来了。
    有人邀请,总以家有悍妻为由,推脱不来。
    哼!
    你可是堂堂太子殿下!
    他们就不信那什么太子妃,敢对你剽悍!
    借口,都是借口!
    没想到从不虚言的太子,成亲后也开始沾染了已婚男人的恶习。
    大臣们摇头晃脑,深感以后的太子将会越来越难缠!
    不用以后,太子用实力证明:现在他就很难缠!
    比如太子妃提议在全国各地建立书院,让天下有心向学的学子能够有书可读,有学可上。
    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太子听完,没有嘲笑陈葭提出的计划有多少漏洞,反而肯定她的建议。
    二人促膝长谈,针对计划中诸多不完善的细节,太子都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意见。
    这让陈葭充满动力,整个人都活力满满。
    皇帝虽然支持太子的上书,但不同意一下子把步子迈太大,认为应该先建立一座试点书院。
    等这书院开办起来,有了足够的办学经验后,再以京城为中心,向外辐射出去。
    而教书的先生和学院的管理者,也可以从退休的大儒和第一家书院选取。
    太子表示受教,其实他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这个,但如果一开始说了这个,恐怕皇帝又要大打折扣。
    还不如一开始就给皇帝搞个大的,皇帝讨价还价后,就会达到太子心中真正的目标。
    该说不说,坑爹如果有排名,全京城的纨绔子弟都比不上太子一人。
    皇帝拨款,就会有很多大臣跳出来反对,因为这触及了他们的利益。
    毕竟,在科举上考取了功名的人,有多半是出自官宦人家。
    普通百姓有心向学,也没有钱财供养一个读书人。
    正所谓上品无寒门,就是这个道理。
    皇帝把烂摊子扔给了太子,拒绝大臣们的反对意见,拨款干脆,但其他帮助就没有了。
    皇帝也想看看,太子如何与诸位大臣抗衡。这是当皇帝的必修功课之一,连这帮顽固的老贼都搞不定,坐上皇位也是摆设!
    大臣们吝惜人脉,以为这样就可以迫使初生牛犊的太子放弃筹划此事。
    完全忘了太子是皇帝的种,最是顽固和不可忤逆。
    书院建立在京郊,占地面积宽广,建设有条不紊的进行,没有人敢居心不良地搞破坏。
    最多是在人才流动当年严格控制罢了。
    不过是负隅顽抗。
    太子完全不把臣子们的抵抗放在眼里。
    重金之下必有勇夫。
    人皆有弱点,抓住弱点就能一击必中。
    人才的收罗,他势在必得。
    大臣们千方百计的阻拦,不过螳臂当车,不值一提。
    国师听闻此事,非常上心,他在太子身上看到了仁君的潜质。
    近来夜观星象,发现乱世征召几乎要消失了,说明他没来错地方!
    转折点就在苍蓝国,就在京城,甚至就在太子身上。
    国师有钱也有人脉,朝野上下反对声一片,国师丝毫不惧,站出来力挺太子。
    他不仅捐赠大量建校钱财,书籍,还提供很多学识丰富的人才,真可谓太子身边第一大利器。
    国师一出手,直接让这帮心怀不轨的大臣们傻了眼,有国师助阵,书院的人才招募完全尽在掌握,大臣们想要阻拦也有心无力。
    皇帝更是偷偷跟皇后吐槽:老早看这帮鬼东西不顺眼了,太子替他好好出了一口恶气。
    皇后笑而不语,皇帝说的正是她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