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原生世界12
作者:了了晴山见宿空   每次快穿,总有大佬送送送最新章节     
    “今晚八点有一场直播,你让小虎带着你来学校。最好能带一点你之前做过的成品,这样粉丝能够更加直观。”陈葭对王小虎的爷爷嘱咐。
    “嗯,好!”
    他忙不迭点头,和孙子在家里翻箱倒柜,连做给小虎的一些玩具都带上了。
    最后,祖孙俩背着满满一箩筐的成品到了学校。
    宋小雨都惊呆了,没想到这祖孙俩这么给力!
    原定的直播间自然不能放在宿舍里,他们搬了几张课桌合到一起,把一箩筐的成品都放在桌子上。
    一开播,粉丝涌了进来。
    王爷爷在小虎和宋小雨的鼓励下。忐忑地来到镜头前,脸憋的通红,一声不吭。
    小虎比较胆大,凑上前,随手拿了桌子上一样玩具,捧到手心,对观众们介绍,“这是爷爷给我做刻的桃木刀,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
    “呃,这个刀有点。有点——”
    这个粉丝说了大半天,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看到的这把又短又胖的小木刀。
    “哈哈,有点可爱了。”
    “小王肥刀,你值得拥有!”
    “我也想给我女儿定一把,我也想要一把!”
    “这把刀对小孩子来说有点危险了,对我们大人就刚好!”
    “成年人自然是选择全都要啊!”
    ……
    宋小雨帮征求王爷爷的意见,把桃木小短刀加到购物链接,她出声提醒。
    “各位粉丝朋友们,这个订单是需要提前支付一定额度定金的哈,介意的勿拍!”
    “还以为多少钱呢,五元定金而已。我全款买下了!”
    “哈哈哈,我不行,必须得分期!”
    “你们是想笑死我,好继承我的额度吗?”
    接下来,有小虎的加入,直播间的气氛炒到高潮。王爷爷也没有那么紧张,说起自己的手艺来,心得是一段一段的。
    把粉丝们唬得一愣一愣的。
    最后,直播结束,订单数量一出来。祖孙俩呆若木鸡。
    “啊这,太多了!”王爷爷不敢置信。
    王小虎皱眉,“爷爷年纪大了,做不完这么多的!”慢慢做,顾客肯定等不了。
    王爷爷拍拍他,微笑地提出建议,“我一个人肯定做不完这些,但是村里还有一些手艺好的人,可以一起做。”
    这样一来,收入就少了!
    王小虎本能的想反对,但想到爷爷口中提到的那几家,又闭了嘴。
    他们村本就穷乡僻壤,他们家和这几家又是贫穷中的贫穷,有什么理由阻止呢?
    大家都只是想吃饱饭而已。
    这件事就这么悄悄定下了,王爷爷召集人来,说明了来意,这几家一脸懵。
    什么时候,王爷爷竟有如此渠道了?
    王爷爷哪能啊!
    他连忙解释清楚,大家一脸恍然。
    要不怎么说年轻人脑子活呢!
    这种方法非常适合他们这些空有手艺,却卖不出去的人。
    他们表示一定会珍惜机会,好好做,不砸了招牌。
    王爷爷把人通通叮嘱了两遍,才放他们离开。
    第一次做可以卖出去的作品,几家人都非常慎重。
    往常做的随便的地方没有马虎,较真地打磨着每一件作品。
    第一批寄出去的小物件很快赢得了粉丝们积极正向的反馈,预订的人数也较之前涨了一倍。
    王爷爷等人痛并快乐着,村里其他人看得眼红,纷纷开始找上门来。
    提着自家做的一些东西,看陈葭这边有没有门路帮忙销售出去。
    陈葭不可能一直帮忙,那她的直播间就成了卖货平台了,违背了初衷。
    在她的建议下,大青村开通了直播,村里的家家户户通过官方平台销售一些东西,赚点收入。
    这个平台交给了今年回村发展的王晓树,他原本在一线城市工作。
    一次偶然通过主播进击的蒹葭看到了眼熟的家乡,不禁热泪盈眶。
    好几年没回家了,他是村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却再也没怎么回去过,一直待在外地发展。
    家乡的父老乡亲越来越年迈,村里的年轻人走的差不多。
    只剩下这帮年老弱小的人,守着这片偏僻贫穷的土地。
    等待着不知哪一天会回来的亲人。
    看着主播蒹葭用心帮助家乡,联想到自己,忍不住汗颜。
    思考了大半个月,王晓树决定回家乡。
    他也有一腔热血,想要洒在家乡的土地上,想要让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向阳之花。
    支持家乡建设,怎么能没有村民自己的参与呢!
    王晓树熟悉网络运营,由他来运作大青村的官方账号,再合适不过。
    家乡的特产,一样样进了运输车,送往全国各地,大青村逐渐打出名气,也逐渐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仿佛收到了故乡的传唤,不约而同的赶回来,村子的人气也重新聚集。
    这一年,大青村的村民们陆续起了楼房,村子里也多了外来人口,一切都欣欣向荣。
    距离他们一个山头的老湾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隔壁村发展起来,而他们甚至连村小都办不下去!
    镇政府收到了老湾村村民的联名申请,连夜开会讨论这件事。
    镇长脸上露出了沉思的表情,“看来是时候去大青村走一头了。”
    镇长来去都没有通知任何人。
    三天后,大青村的村长就收到了镇政府的文件,他大惊失色,“什么?老湾村的学生也要过来!”
    不得了哦,村长拍腿叹息,“这才刚好上一阵儿,怎么又生出事来!”
    他们的村小那么小,容纳自己村的学生刚好。
    老湾村学生比他们多了一倍,这可往哪儿放呀!
    这真是急死人了!
    村长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得已,召开村名大会。
    会议上,半数以上的村民是抗拒并校这件事的,主要他们学校也才两个老师,捉襟见肘啊!
    大家罗列了诸多困难,村长一一记在本上。
    第二天,夹着本子去镇上开会了。
    会上,村长如数列举种种并校后的困难,镇长一边听一边点头。
    “这么说,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并校的事情就不会有异议?”镇长抛出一个问题。
    村长一时反应不过来,硬着头皮点头。
    “你等等。”镇长叫了几个人进去,临时开小会。
    他们这些参会的人,被安排在另一个房间休息。
    老湾村的村长特意过来打招呼,大青村的村长哼了一声,走得远远的,显然是心有芥蒂。
    老湾村村长没有气馁,继续靠近,大青村村长继续远离……
    大青村长终于忍不住了,“你到底想干什么!”
    老湾村村长苦笑,“别这么看我,你们村现在的生活水平远远比我我们村了。咱们曾经都是难兄难弟,那种苦日子,你也知道。”
    “这都是命,我知道,我们认。可是啊,我们村里最后一个老师也走了啊,村小开不下去了,孩子们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忍受贫穷,但不能接受孩子们没有未来啊……”
    一番解剖内心的话,说得大青村村长动容,“是啊,孩子就是村里的希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