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彧现在并不打算去做什么月老,靳平既然没有表达出来他的倾向,孙彧也便只是笑了笑,不再说这个话题。
离宿舍本来就没几步路,路上一群群往校外走的大概是毕业班的学生,而靳平半路也被班里的一群同学叫住,要一起出去喝酒,两人便又分道扬镳。
“你们怎么这么早就走了?”看到孙彧进门,杨岿便嚷道。
“9点半走的,你下了课还又跑过去了?”
“本来是想跟小陈老刘去看看他们那里现在搞得怎么样了。”
“那说不定路上错过了。”
“没有没有,刚下来就小陈就看到你们一群人,男男女女的,就不过去了。”刘爽笑道。
孙彧哦了一声,然后说道:“他们现在在搞那个ide-串口转接卡,今晚上电路测通了,应该马上就要做电路板了。”
“这东西搞了有什么用?为什么不直接做成插ide外接插头上的。”陈坚问道。
“都要试的,一个个来而已,有用没用那是另外一回事。”杨岿说道,然后又问孙彧:“你那里怎么样?”
“页面大小改了下,回头再看看效果,驱动那里dma配置不一样,请求失败,那里要重新写一个。”
“怎么不考虑用c++来写?“杨岿问道。
“用c写,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也知道程序会变成什么样,用c++,就算我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也不能保证编译出来的会是个什么鬼样子。”
“那你现在要改写那个dma请求结构......唔,确实工作量也没什么区别。“杨岿想了想。
“封装而已,c++能做的,c也一样能做。”
“防君子不防小人嘛。”
“我觉得那是过度设计,反正我觉得哈,用c++来做项目,项目组的能力取决于项目组里边水平最低的那个,用c来做项目,项目组的能力大体上依赖于项目组里边水平最高的那个。”
“但是你不觉得c++将来会越来越有市场?”
“劣币驱除良币难道不是一种市场规律?”
“你不至于这么恨c++吧?”
“我不恨啊,我不喜欢而已。”
“我看你不也挺喜欢写脚本的?”
“是啊,能用脚本做好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自己再去做个轮子?”
“所以你觉得c++是两头不靠?”
“我觉得是搞c++那帮人想两头吃,系统底层想占,用户层应用也想占。”
“你要说搞图形界面开发,显然c++要比c合适。”
“是啊,那又怎么样,你要是搞数据库开发,不还有专门的语言,比c++还高级。”
“我说,现在搞数据库开发也很热门的。”
“我觉得网络开发更加有前途。”
“操,你们就没听说过网路数据库开发?”
“我比较想做网络游戏。”
“你们不如先考虑做个网络即时通讯工具,打游戏的时候发现老师来了赶紧发个消息。”
“还可以做个公告牌那样的,有什么事情往上一贴,看的人有意见也可以跟着贴一个,然后大家一起讨论。”
“不如干脆做个就像聊天那样随时可以在上面说话的。”
宿舍里一群人聊的热火朝天的,表达了几句对c++的不满之后,孙彧暂时脱离聊天群,开始他的英语日常。
其实孙彧也并不是真的对c++不满,只是现在的c++跟他心目中c++应该有的模样还是差的比较多,现在的c++用一句带类的c来描述还是恰如其分的,而且,现在的c++编译器,是要先把c++代码转换成c代码,然后再用c编译器编译的,与其带那么多程序员毫不知情的冗余,不如自己直接用c去写一个。
更主要的是现在的编译器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不一定遵守标准不说,还各自都有不少不兼容的扩展,写程序的时候还要考虑用的是哪家的编译器,并且明明知道这是不符合语言国际标准的,也还是不得不这么写。
作为一个操作系统,一个近乎最底层的软件,这样肯定是没有生命力,孙彧希望将来写程序只需要一本语言标准做参考就可以了,c++现在显然是不可能做到这一步的,或者说,c++现在还在野蛮生长,各家各显神通抢占市场中。
半夜下起雨来,凉爽了许多,如果不是周五一二节没课,恐怕大部分人都要迟到了,但即便如此,很多人也还是快10点的时候起来,加上雨仍然一直下着,三四节上课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人迟到。
不过孙彧要去上课的话,通常没有意外是不会迟到的,同样不会迟到的还有班长,他甚至早早就去取了班里的信。
仍然是三封信,孙嘉,常虹,还有黄莺的。
自从家里装了电话,孙彧就没再给家里写过信,反正每周打个电话回去问候一声就行,妈妈却又嫌孙彧浪费钱。
孙嘉的来信孙彧有些意外,他打完世乒赛回国已经一段时间了,信里说他们队里总结会开完之后,他有半个月的探亲假,想来羊城玩几天,然后再回家,或者,先回家待几天,然后再来羊城,信里留了个电话,让孙彧赶紧打给他,他想听听哥哥的意见。
于是午饭的时候,孙彧给孙嘉打了个电话,建议孙嘉先回家里一趟,然后再来找他,孙彧反正也没那么快回家,而且孙嘉假期结束再从羊城去京城也方便得多。
至于胶皮的事情,打完电话出来,孙彧才想起来自己忘记说了,那就算了。
而常虹和黄莺的信,里面都夹着照片,于是跟以前一样,孙彧躺床上准备午睡的时候才拆了看。
常虹差不多两个星期就会给孙彧来一封信,信里都会夹一张照片,今天收到的信也不例外,不过除了相片之外,常虹还埋怨孙彧为什么就没有照片寄给她,她好想看看孙彧现在的样子,她决定假期回去要和孙彧去拍两个人的大头照,单人的双人的都要拍。
除了这么一些情话,常虹说假期回去就要参加县志的编撰,算是她们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题目也可以从这里找,她回去的时间可能会早一点,问孙彧什么时候能回去。
孙彧是很想给常虹打电话的,信里再一本正经的文字,从常虹嘴里说出来,那都是能让孙彧产生某种冲动的,寒假的时候他就体验过了,但是现在没有办法。
至于什么时候能回去,孙彧现在只能确认的是,在常虹开学回学校前,肯定能回去一趟,但是能在家里待几天,他现在也说不清楚。
而黄莺那里,本来孙彧是打算每周给她打个电话就算了的,然而黄莺却要求孙彧每个月要给她至少两封信,因为这样黄莺才好回信,才好在信里炫耀自己在京城和学校的生活。孙彧于是减少了跟黄莺通话的时间,问候一声,没什么话或者没什么特别的事情就挂了,跟打回家里差不多。
至于黄莺是不是会发怒,孙彧表示她不服可以过来咬自己,黄莺哼哼冷笑着表示自己记住了。
不过今天这封信黄莺没有炫耀什么,就是表达了对即将参加的四级考试的忧虑,要孙彧赶紧给她出个主意,怎么样才能在这最后两个星期里做好最后的冲刺。
每次看到黄莺对四级的这种恐慌,孙彧心里气就不打一处来,以至于他开始怀疑黄莺这是故意的,决定周日给她电话的时候好好骂她一顿。
下午雨停了,不过天气预报说周六周日还会接着下,这一次的降雨天气大概会持续两个星期,然后雨带北移,华南正式进入盛夏,以及台风季节。
再过一两个星期就要交选修课的论文,而且论文的一个要求是贴近课程,所以李媛决定剩下这两次课都去听一听,学期开始的时候讲了什么现在基本上都忘记了,那就听听老师最后这一两次课讲的是什么,然后就写相关的内容,免得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这大概也算是一种应试技巧,而且李媛建议孙彧也写上一篇,万一要是模电课没有过关,也能充两个任选课的学分。
李媛这说法当然是在开玩笑,孙彧觉得她是想如果她自己写的论文不满意,就把孙彧写的交上去,但是孙彧的这个说法被李媛坚决否认了:“谁给你的自信觉得你的论文能写的比我好的?”
孙彧于是嗫嚅不能言,毕竟周易基础课的论文成绩摆在那里,他嘴硬不起来。
老师是按照年代顺序往下讲的,这个时候已经讲到了晚清和北洋,这可是一个堪比春秋的时代,各种思潮各方人物如雨后春笋一般,自然有许多教科书上不提的乐子和段子,老师还给大家讲解了所谓的通电是什么意思,那真的就是群发电报。
最后老师感叹的说道:“这之后,各种思潮很快就变得壁垒分明,不管自称是什么,必然不是站这边,就是站那边,这部分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
此外,老师交代大家别忘了下次课就要交论文,所以下次课所讲的内容,大家听听就可以了。
下课了,孙彧李媛还有杨敬王凝便同路一起回去,一起去饭堂喝粥。
“你们打算写什么?”孙彧问道。
杨敬打算写写太平天国,“上帝的二儿子吗?”孙彧微笑起来。
“中学的时候我就知道太平天国跟书上讲的不是一回事。”杨敬冷哼道。
“哦,土人?”
“废话,但我们是站着太平天国一边的。”
孙彧于是又哦了一声,继续微笑着,毕竟是上了纪念碑浮雕的,他本来担心杨敬会借机泄私愤,既然这样,那就不用担心了。
“你们呢?”孙彧又看看王凝和李媛。
李媛说她打算写三国季汉,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她专门来听过课,当时她就打算写这个的。
王凝说她打算写写今天老师讲的通电,电报网也是一种网络,她觉得还是可以贴合一下自己的专业来写的。
于是三个人一起看向孙彧,意思是问他想写什么。
“我不写啊,我又没选这门课。”孙彧摊手道。
杨敬和王凝这时候才意识到确实如此,于是只是嘁了一声,李媛却是瞪着孙彧:“你真不写?”
“没空啊。”孙彧继续摊手。
“那我帮你写。”李媛突然嫣然一笑。
孙彧愣了一下:“你打算写什么?”
“写写南朝咯,反正你说的,3000字随便写个综述就够了。”
杨敬和王凝对视一眼,又一起看向李媛。
“你们要写的内容我不熟的哈,你们不要找我,主要是还有一个星期了,写不了那么多,找资料也要时间的啊。”李媛知道他俩的意思。
两人叹了口气,只好作罢,且不说时间确实是个客观因素,光是抄书,手写3000字那也真的是可以抄到手抽筋的。
“所以我觉得你还是不要写通电了,资料挺难找,找个资料丰富的年代,这里抄一点那里抄一段,3000字还是不难的。”孙彧劝王凝。
“嗯,有道理,那我写魏晋吧,李媛你有什么资料顺便也给我看看,反正都是连着的。”
“那过两天一起去图书馆找找咯。”
“我们明天上午一二节没课。”王凝说道。
“我们有啊,我们三四节没课。”
“那你们各自去找,然后互相交换看看不就行了。”杨敬对这两个蠢人有些无可奈何。
“那你明天跟我一起去。”王凝怒道。
“去呗,我肯定也是要去的,不过我不去叫你了啊。”
王凝点头示意无所谓,李媛看看孙彧,却没有说话。
“好吧,明天我也去看看。”孙彧当然要去趟图书馆,能不能找得到李媛要的书是一回事,帮不帮她那又是另外一回事,态度是必须要端正的。
“你不用这么勉强。”李媛白了孙彧一眼,孙彧于是伸手到她头发上薅了起来。
“你俩不要这样秀恩爱。”杨敬啐道。
“走吧。”孙彧没有理会杨敬,粥已经喝完,话也说完。
两对小情侣有意的各自走了不同的路,送回宿舍的路上免不了要亲热一下,让熟人看见总是不大好。
“昨天夏衡问张薇薇和于熙有没有男朋友。”李媛突然嘻嘻笑了起来。然而孙彧只是哦了一声,于是又恨恨的在孙彧腰上掐了一下。
“你干嘛?”孙彧紧了紧正搂着李媛的胳膊,不痛不痒的,他也懒得反应。
“你会不会聊天的,还是跟我不耐烦了?”李媛愤愤的说道。
要不是刚刚才亲热过,孙彧现在很想再收拾李媛一顿的,不过还是说道:“于熙我跟她不熟,有没有男朋友也不是我应该关心的,张薇薇......如果她有男朋友了,你觉得她会不告诉你,还有我?”
“她为什么还要告诉你?”
“我跟她是球友啊,总要一起去打球的,男女之间的事情还是要说清楚的。”
“你算了吧,如果她有了男朋友,会跟我说,但是肯定不会跟你说,最多以后不见你,不和你去打球。”李媛哼了一声。
“好吧,所以你觉得我刚才应该怎么反应?”
“你就不会问问我她俩怎么说的?”
“哦,那她俩怎么说的?”
“你自己问张薇薇去。”李媛继续哼哼着。
“行,明天下午我去问问张薇薇。”
“你要问她什么?”
“问她有没有男朋友啊?”
“行,那你问吧,问完了晚上告诉我。”
“明天天气预报要下雨。”
“下雨怎么了?你冒雨跟她去打球,就不能冒雨来找我?”
“能,就算是下刀子我也去找你。”
李媛叹了口气:“张薇薇的事情你真的就打算跟她这么耗下去?”
“嗯。我没有别的办法,她并没有跟我说过什么,我没有拒绝她的前提,也不可能对她避而不见。”
“是啊,我也不能跟她说什么。”李媛咬着嘴唇低下头看向自己的脚尖。
“不管怎样,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嗯,反正我肯定不会遂你们的愿的,大不了谁也别想好过。”
“我记得你说过的。”
“说过不能再说吗?”
“能,我意思是我记得你说的话。”
“好啦,再见。”李媛转身抱了一下孙彧,到宿舍大门口了。
“再见。”孙彧笑了笑,看着李媛走进院子上了楼梯。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孙彧都已经没有拒绝张薇薇的可能,只不过这条路两个人可能会走得很长,也许没有终点,接过张薇薇递给他的发带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开端。
在书库里,孙彧和杨敬如约见到了王凝,以及张薇薇。
王凝来的早一些,但是她看到张薇薇一个人靠在书架那头的墙边,望着天花板发呆的时候,还是很有些奇怪的,虽然两人不大熟,终究一起去打过球,便打了个招呼,然后自己找起书来。
不过她看到张薇薇跟杨敬也打了个招呼之后,直接走到了后面一声不吭的孙彧身边,心里便泛起了嘀咕来。
“你又来找什么书?”张薇薇觉察了王凝的惊讶,她不打算把事情闹大,便问孙彧。
“李媛要写论文,她有课,叫我来给她找资料,他们两个也是。”孙彧对着王凝和杨敬示意道。
“那个什么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媛姐要找哪方面的?”张薇薇笑了笑。
“三国季汗,还有南朝的。”
张薇薇于是歪着脑袋看向孙彧,似乎有些不解,杨敬抽抽嘴角,拉着王凝转过了书架的另一边。
“她说要帮我写一篇,没事找事呢不是。”
“那我也帮她找一找吧。”张薇薇笑了笑,既然跟孙彧独处已经不可能,那就一起做点事吧。
书架上的书是按照年代摆的,三国魏晋和南北朝基本都在一排书架上,而清末太平天国的书则是隔在好几排书架之外。
于是,王凝和张薇薇两个人在书架的一面一起找三国魏晋,孙彧到另一面找南北朝,而杨敬,只好一个人远远的。
其实对于这种课程论文来说,要么展现自己的独到见解,要么能让老师看得出来自己确实是掌握了一些资料,孙彧不觉得李媛需要阐述什么自己的观点,只要让老师看到自己确实掌握了不少材料就可以了。
孙彧在图书馆目前没有借书,也就是他这回可以满额借上五本,出于方便凑字数的目的,孙彧倾向于找论文集。虽然三国在民间很热门,但学术界似乎更青睐魏晋南北朝,各种论文专着数量上三国时代明显的要少,最终孙彧找了两本南北朝的,一本三国的,他觉得足够满足李媛写论文的要求了。
找到了自己觉得合适的书,孙彧便转过去看看两位女生在干什么,半天没听到她们的声音。
王凝在那头手里捧着一本书正翻着,她面前的书架隔层上另外叠着两本,而张薇薇在这一头正对着书架上下打量着,手里也提溜着一本书。
张薇薇的注意力其实一直在孙彧身上,发觉孙彧书架对面转了过来,便转身向孙彧走了过去。
“你借好了?”张薇薇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的书递给孙彧。
也是一本论文集,孙彧于是笑了笑,也没有翻看就和自己刚找到的书叠到了一起。
“你不看一下合适不合适吗?”
“不用看了,我找的也是论文集。”
“其实我也没细看,就大致瞄了一下目录。”张薇薇脸上露出一些得意的微笑。
“嗯,我连目录都没看,就看了看书名,觉得合适就拿下来了。”孙彧哈的轻笑一声。
张薇薇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开始出神地看向孙彧,王凝在她身后,孙彧面对着王凝,所以张薇薇不大担心会被王凝看出什么端倪来,有时候做地下工作也挺刺激的。
王凝这时候也收好书走了过来,孙彧对着张薇薇示意了一下,然后自己退出了书架,随后三个人站在书架边上互相交换着书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杨敬拿着几本书走了过来,“挺难找的,那么多书,翻都翻不过来。”听到王凝说他怎么这么久,杨敬解释道,确实要说数量,关于晚清民初的书不说浩如烟海,那也是汗牛充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