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富察·马齐:一位政治长青树的传奇
作者:枫之羽   古代历史着名人物最新章节     
    一、家族背景
    富察·马齐出生在一个显赫的满族贵族家庭之中,这个家庭在清朝初期就拥有很高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他的祖父哈什屯在顺治年间就已经是内大臣,而父亲米思翰则在康熙年间官至户部尚书。哈什屯原本是满洲正蓝旗人,后来转入镶黄旗,这也让马齐成为了镶黄旗的一员。由于家族的显赫地位,马齐从小就生活在汉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环境中,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满族传统制度与习俗的影响。
    哈什屯去世时,马齐尚未成年,而他的父亲米思翰则在清朝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因竭力备办军需而过度劳累,最终在任上去世。米思翰的离世给马齐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同时也为马齐未来的仕途埋下了伏笔。
    18岁时,即康熙八年(1669年),马齐以“荫生”的方式踏入仕途。“荫生”是当时满族贵族后代较为普遍的一种入仕途径,指的是通过家族的地位和影响力直接获得官职的机会。马齐首先被授为工部员外郎,这是一个负责监督和管理工程项目的官职。在国子监读书并通过考试之后,他开始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马齐的官职不断得到提升。康熙十一年(1672年),他被任命为管佐领,这表明他在军事行政方面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到了康熙十四年(1675年),他又调往户部任职,这显示出朝廷对他的信任与重视。
    到了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七月,马齐被升任为工部郎中,并且获得了监督芜湖关的机会。在监督芜湖关期间,由于税收超额完成,他还得到了特别的表彰和晋升。两年后的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马齐又被提拔为内阁侍读学士,这是一个更加接近皇帝的核心职位。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九月,马齐被授予山西布政使之职,这意味着他已经成为省级行政官员,负责处理山西省的政务。紧接着,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马齐又被擢升为山西巡抚,这是一份更为重要的职位,不仅负责民政事务,还肩负着地方治安和军事指挥的责任。从18岁以荫生身份步入仕途,到成为山西巡抚,马齐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
    二、仕宦转折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对于富察·马齐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一年四月,康熙帝为了表彰直隶巡抚于成龙的清廉,特地下令大学士等高级官员根据他的指示推荐优秀的官员。在这次推荐中,马齐与范承勋、姚缔虞等人一同被提名,这表明他在朝中已经赢得了较高的声誉。
    同年十二月,发生了一件震动朝野的重大事件。御史陈紫芝向康熙帝上书,弹劾湖广巡抚张汧贪污腐败的行为。张汧是一位由当时的权臣大学士明珠所举荐的官员,因此,当被派去调查此案的钦差大臣色楞额在奏报中试图庇护张汧时,引起了朝野上下广泛的不满。色楞额的奏报中故意避重就轻,企图保护张汧免受牵连。
    面对这种情况,康熙帝决定派遣于成龙、马齐与副都御史开音布三人共同前往湖广调查此事。这次调查对于揭露腐败行为至关重要,因为张汧的案件背后涉及到了权臣明珠的利益。经过详细的调查,于成龙和马齐等人发现张汧确实存在严重的贪污行为,包括勒索属员、科派盐商等;同时,祖泽深也被查出有 婪 取 民财的行为;而之前被派去调查此案的色楞额则被证实存在徇私舞弊的情况。
    这一案件的成功审理不仅彰显了马齐的刚直不阿和清廉无私,而且也为康熙帝在次年二月罢黜权臣明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马齐在审理此案过程中的表现赢得了康熙帝的高度赞赏,并且被认为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同年三月,马齐被提升为左都御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官职,负责监察百官,确保国家的法律和政策得到公正执行。
    三、辉煌时期
    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开始,富察·马齐的仕途迎来了辉煌时期。这一年,他被提升为左都御史,并在参与中俄边界谈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建议在档案记录中使用汉字,并有汉族官员参与,这反映了他对于维护国家利益的深刻理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马齐再次提出类似建议,要求在理藩院的事务中同时使用满洲、蒙古和汉文注册,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长久保存。这些提议不仅体现了他对多民族国家治理的理解,也为清朝的多民族文化融合做出了贡献。
    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马齐担任左都御史的同时,与理藩院尚书阿喇尼一起成为议政大臣,这是清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情况,显示了他在政治决策中的重要地位。同年十一月,他暂时兼任兵部尚书,并不久后兼任理藩院尚书,这标志着他在清朝政治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
    康熙三十年(1691年),马齐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在此期间,他还负责调集军队以安抚喀尔喀蒙古,以应对噶尔丹的威胁。他与侍郎布彦图等人一起行动,确保了边境地区的稳定。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马齐转任户部尚书。在这个职位上,他展现了卓越的行政能力和对财政事务的精通。例如,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他被派往盛京赈灾,有效地分配粮食和物资,缓解了当地的饥荒问题。
    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当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马齐被委以重任,包括调遣军队和兼任理藩院尚书。他还被安排与其他几位大臣轮流值守紫禁城,辅佐皇太子允礽处理政务。这些任务充分证明了康熙帝对马齐的信任和倚重。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马齐被委派审查官员的失职情况,如按察使囊吉理、副将杨琳等人的运粮迟误问题。通过仔细审查,他确保了公正的处理结果。
    到了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马齐继续承担重要的外交使命,前往喀尔喀诸部主持会盟,宣读禁令。同年,他还参与了对漕运系统的考察和改进工作,为保障漕运的安全和效率作出了贡献。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马齐处理了山西巡抚倭伦与布政使齐世武之间的争执,公正地解决了涉及地方官员的腐败问题,确保了地方行政的正常运作。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马齐的贡献得到了康熙帝的高度认可,被御书“永世翼戴”匾额以示褒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也是对他为清朝做出的贡献的肯定。
    四、遭受挫折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对于富察·马齐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期。这一年,康熙帝第一次废黜了皇太子胤礽,但在废黜之后不久,康熙帝又对自己的决定产生了悔意,想要重新立胤礽为太子。然而,由于皇帝的权威不容许轻易改变决定,康熙帝面临一个尴尬的局面:如何恢复胤礽的地位而不失颜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康熙帝决定采取一种间接的方式,他希望通过朝臣们的推举来达到复立胤礽的目的。为此,康熙帝在十一月召集全体朝臣进行推举,但他特别下旨不让马齐参与这次推举活动。这可能是出于对马齐个人能力的信任,或者是考虑到马齐在朝中的影响力,希望避免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然而,马齐并没有遵守康熙帝的特别指令,而是与国舅佟国维一起暗中倡导朝臣们推举皇八子胤禩为太子。他们得到了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鄂伦岱等人的支持,最终导致全体朝臣一致推举胤禩为太子,这与康熙帝的初衷背道而驰。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初,马齐等人的行为被康熙帝得知后,遭到了严厉的斥责。马齐被革去了大学士的职位,并被交给胤禩“严行管束”。此外,马齐的三弟马武、四弟李荣保以及他的族人都受到了牵连,被卷入了这场政治风波之中。
    这次事件对于马齐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打击。在此之前,他一直被视为康熙帝的股肱之臣,深受信任。然而,这次事件导致他在朝中的地位急剧下降,不仅失去了重要的官职,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他的声誉。尽管这次挫折是马齐仕途中唯一的严重失败,但它却给他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件的发生并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所致,而是当时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的结果。在康熙帝晚年,围绕着皇位继承问题的斗争日益激烈,各种势力集团纷纷涌现,试图影响皇位的归属。马齐的举动可能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做出的选择。
    五、重新启用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二月,富察·马齐的人生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经历了之前的挫折之后,他终于迎来了重新启用的机会。这一年,俄罗斯请求与清朝开展贸易往来,康熙帝认为马齐在过去曾经负责过与俄罗斯相关的事务,因此决定让他重新管理这项重要的外交任务。同时,马齐的弟弟马武等人也在不久之后被重新起用。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康熙帝意识到内务府的事务堆积如山,需要一位有能力的人来整顿局面。于是,他下令让马齐暂时接管内务府的管理工作。此外,康熙帝还特意提到,马齐和他的兄弟之前所管辖的镶黄旗佐领,曾经短暂地被划归给了胤禩,现在已经被收回,可以让他们继续管理族人,并跟随本旗。
    到了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五月,马齐再次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的职位,这标志着他在政治上的全面复出。武英殿大学士是当时极为重要的官职,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这表明马齐在朝中的地位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恢复。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正月,马齐被任命为纂修《省方盛典》的总裁官,这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旨在总结和记录康熙帝巡视各地的情况,反映地方治理的经验和成果。马齐在这一项目中的领导地位,再一次证明了他在文化领域的深厚造诣和对国家文献工作的贡献。
    到了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马齐还参与了一件关于修订《世祖章皇帝实录》的争议。副都统永泰向康熙帝陈奏说,《世祖章皇帝实录》中遗漏了记载他祖上图赖的事迹。马齐对此进行了复核,并回复说,《实录》只记载国家大事,其他细节通常不会被编入其中。他认为永泰的陈奏是无理的,并建议给予处分。最终,按照部议的结果,永泰被革职。
    六、雍正重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四日,也就是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尚未正式登基的雍正帝即刻指派了四位总理事务王大臣,他们是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和尚书隆科多。这一任命体现了雍正帝对这四位大臣的信任和倚重,尤其是对马齐的特别看重。
    在谕旨中,雍正帝高度评价了马齐过去多年在大学士任上的表现,称赞他“甚属敬谨宽厚”,并且在康熙帝出巡时经常随从,表现出极大的忠诚和勤勉。在处理康熙帝去世后的各项事务中,马齐的表现同样出色,因此雍正帝决定赏赐他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并命令他承袭其祖父哈什屯的一等男爵,合并新赐的世职,授予二等伯爵。
    在康熙去世后第21天,即“三七”之际,康熙帝的灵柩从乾清宫移至景山寿皇殿。由于各项丧仪进行得非常顺利,雍正帝再次表彰了马齐等人的努力,并恢复了马齐曾被削去的世职,使其可以世代承袭。雍正帝在谕旨中强调,马齐在处理康熙帝去世后的事务中表现出的努力远超一般意义上的勤劳,这种努力堪比任何功绩。
    不久之后,马齐提出了纂修《圣祖实录》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了雍正帝的支持。雍正帝随即任命马齐为《圣祖仁皇帝实录》的监修总裁官,同时还增加了张廷玉和蒋廷锡两位监修总裁官。这一任命不仅体现了雍正帝对马齐的信任,也反映了马齐在文化事业方面的深厚造诣。
    雍正帝对马齐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马齐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巩固。马齐不仅在处理康熙帝身后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文化领域也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
    七、中俄交涉
    雍正元年(1723年),富察·马齐被改任为保和殿大学士,并晋封为太保。然而,在这一年七月,雍正帝对马齐和其他大学士的表现表示不满,指责他们“不肯尽心办事”,“漫不经心”。这一批评可能反映了雍正帝对于朝中大臣在处理政务时不够积极主动的态度感到失望。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马齐因为对国家事务的忠诚付出而被赐予骑都尉的世职,这一荣誉由他的第十一个儿子富良承袭。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皇四子弘历迎娶了马齐的侄女、李荣保的女儿富察氏为嫡福晋,她就是后来的孝贤纯皇后。这一婚姻不仅加强了马齐家族与皇室的关系,也为马齐在朝中的地位增添了新的光彩。
    同年,中俄之间进行了重要的边界谈判,最终签订了《布连斯奇条约》。这一条约确定了中俄之间的中段边界,但也导致中国丧失了一部分领土。在谈判过程中,俄国代表团团长萨瓦通过传教士巴多明结识了马齐。据记载,马齐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向萨瓦透露了中国大臣们的态度和意见,帮助俄方更好地了解中方的立场。
    作为回报,萨瓦承诺给予马齐价值2000卢布的礼物。条约签订后,俄方通过商队向马齐赠送了价值1000卢布的貂皮作为酬谢。这一行为虽然在当时可能被认为是正常的外交礼节,但后来的历史研究中也有人质疑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了某种形式的利益交换。
    八、老病去世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即雍正帝去世后的第二个月,富察·马齐以身体不适为由请求退休。此时,他已经步入老年,多年的政务劳顿和岁月的积累使得他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鉴于他在朝中的地位和贡献,马齐得以以原官的身份致仕,结束了他长达几十年的官场生涯。
    乾隆四年(1739年)五月,马齐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病情危急。乾隆帝对马齐的病情非常关注,不仅派遣御医为其诊治,而且还派遣自己的弟弟和亲王弘昼以及皇长子永璜代为探视。这显示了乾隆帝对马齐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马齐去世后,乾隆帝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并赏赐五千两白银用于治丧。此外,乾隆帝还追赠马齐为太傅,并赐予谥号“文穆”。数年后,乾隆帝又下令将马齐的名字纳入贤良祠,以表彰他在清朝历史上的卓越贡献。
    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帝再次追封马齐,加封号“敦惠”,进一步彰显了他对马齐的怀念和尊崇。
    马齐去世后,他的家族继续在清朝政坛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的侄子傅恒和侄孙福康安等人在乾隆中期以后相继崭露头角,成为了乾隆帝的重要辅臣。傅恒在乾隆朝的政治和军事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福康安则以出色的军事才能闻名,多次率领清军征战四方,为清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
    富察·马齐的一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作为一个身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大臣,富察·马齐被誉为“三朝宰相”,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