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城门终于开放
作者:洛倾城   战乱?狠辣男配愁如何带家人破局最新章节     
    新年伊始。
    族中男子皆要给长辈磕头拜年。
    孟氏迁徙至此,也无亲朋好友,妇人们更没娘家可走,最后干脆聚一起吃了顿饭,图个喜庆热闹。
    年初六,阳光明媚,寒风刺骨。
    六,寓意吉祥,是以从清晨开始,处处都有铺子燃放爆竹开业。
    商户站立门前,相互拱手庆贺,喜气洋洋。
    孟老头跟孟平入乡随俗,同样在门口向相邻的铺子掌柜说着吉祥话。
    经过相处,附近的商户混个脸熟,都知道孟家有后台,表面上也都愿意笑脸相迎,礼让三分。
    “让一让!让一让!”
    “城门开了!城门开了!”
    “快去看告示!”
    在一片热闹景象中,敲着铜锣的士兵从街道小跑而过,语气兴奋高亢。
    “城门开了?”
    “爹,你看着店,我去看看。”
    孟老头忙同意:“快去,快去。”
    同孟平一样,许多人也对终于开放的城门和告示好奇,纷纷抬步走向城门。
    其实平时除了商户时不时要出城进货物,百姓倒也没觉得有什么。
    可人都有别筋,城门开着不出城不觉得,可要城门关闭,没法出城,这心里就觉得憋堵,越不能出去就越想出去。
    突然大开城门,可不撒欢似得迈出城门呼吸自由空气吗。
    “哎!我进,我出。我又进,我再出。哈哈,自由的感觉太好了!”
    一幼稚少年,在城门口反复进出跳跃,玩够了就叉腰大笑,状若癫狂。
    “啧啧,这孩子关傻了。”
    “以后娶媳妇难了!”
    围观群众对可怜的疯孩子充满怜悯。
    “可怜见的,白长那么大个头了。”
    “先别管傻孩子,谁识字?快念念告示!”
    一衣袍洗的发白的男子举手:“我!我来念!”随着举手男子话落,人群立马让出一条路。
    可当大家看着举手男子装模作样的背着双手,走着慢吞吞的八字步摇头晃脑时……
    怒了!
    你搁这走猫步呢,磨叽!
    “陈老五!你装什么大头蒜,麻利点!”
    “就是,快点!不然老子给你一脚。”
    “快点念,不然以后写书信不找你写,让你挣不到铜板吃饭。”
    “就爱装叉,也不怕跌个狗吃屎。”
    举手装十三的男子立马点头哈腰做讨好状,屁颠颠跑向告示。
    都是他的衣食父母,得罪不得。
    大丈夫就要能屈能伸,方能大展宏图。虽然他只是个靠代写家书的穷童生。
    哎,都是不能多说的心酸史。
    在穷童生看向告示时,孟平已经盯着告示看个大概。
    内容主要是说外面暂时安全,偶有匪徒出没,提醒百姓尽量不要单独出城。
    城门每月开放三次,供商户购买物资。
    凡进城者皆需要户籍路引,逗留不得超过三日。
    外地百姓进城,每人需缴纳十文,商户五十文。读书人定居免费办理户籍文书。
    另外,朝廷广开科举,望各地学子早做准备,争取金榜题名,为国效力分忧。
    孟平默默退出喧闹人群,边走边寻思告示上的可用信息。
    族内子弟要想参加科考,就必须回青州府,不知今年有没有变动。
    回去得打听打听,像他们这种情况,能不能在燕州科考。
    “回来啦?咋说的?”
    孟老头一直在门口徘徊等消息,儿子刚走到跟前就迫不及待询问。
    “说是一月开三次城门……”孟平把告示内容说与爹听。
    “十五!你来。”
    孟老头听完就把在铺里帮忙的十五喊到身边,让他回村去跟族长报信。
    “希望这世道早点安定,我这把老骨头还有回祖地的那天。”
    孟平嗔怪:“爹,说什么呢,这大过年的,您老当益壮,且活呢,咱们家这么好的日子,您不想多享两年福啊。”
    孟老头点头乐呵呵道:“这倒也是,日子红火,我可得多活几年。”
    以前日子苦,没吃过啥好东西,现在日子好过了,可得多吃点肉才算没白活。
    “这肉怎么卖的?”
    “十八文!”店里忙碌,有客上门,孟老头也顾不得感伤,乐颠颠去称肉了。
    孟平笑着摇摇头,去了隔壁铺子。
    下人多,其实也用不到爹亲自忙活,可老人家闲不住,就想找点事做,那就宠着吧。
    ——
    族长正忙着带族人处理最后一批青菜。
    听到十五传来的消息,眉心皱了皱,叹了口气,就又投入到忙碌中。
    “快点干!”
    “等卖完这些,还得抓紧时间拆除棚户养地,都麻利点!”
    “这可都是铜板板,老五!你小心点,蔫了卖相就不好了,别砸了咱招牌!”
    既然得回原户籍地科举,那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厚积薄发,再加挣钱!挣钱!
    没钱可读不起书,贵着呢!
    族学现在有三郎提供的书籍,笔墨纸砚,让族里五岁孩童,不论男女,皆上族学启蒙三年。
    行不行,有没有读书的料,都得读上两年试试,就算不是读书的料,也得会认字。
    女孩是不指望科举,但读过书,会认字,也能提高点身价,说亲时会容易些。
    家家孩子都不少。
    一个供的都费劲,要是有两个聪明孩子,穷家百姓根本负担不起,趁着现在就得赶紧多挣钱。
    现在孩子们能挤族学启蒙,等三年以后,再想继续读书,那可就要孩子爹娘自掏腰包供养了。
    可得老鼻子钱了。
    “这批菜卖完又能进账几两银子,我儿参加科考的银子又能富裕些。”
    想到儿子能继续读书,满脸风霜的孟老七越干越有劲。
    “咱们老百姓干点啥愁的都是钱,天天除了吃饱就是满脑子想怎么挣钱,你说那些不愁吃穿的富贵人家,人家那脑子是不是就不用想钱了?”
    “你个妇道人家就是头发长见识短,越有钱的越精于算计,谁还嫌钱多。”
    “这话说的没错,越有钱越抠,你没看原来咱们隔壁那些家产丰厚,又只有女儿的人家,就她们本族人都想着法的想吃绝户呢。”
    族人边干活边聊天。
    “太可怕了,幸好咱们族里一直团结,就连我家丫头都能跟着读两年书,还是我闺女有福,比我这个当娘的强!”
    妇人话中都是心酸感慨。
    她从懂事就被娘指使着干活,洗衣服,做饭,刷碗,扫地,打猪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她娘不让干的。
    吃的差,干的多,还得时不时被嫌弃打骂,村里大多女娃娃都跟她一样待遇,她也麻木习惯了。
    谁让她是赔钱的女娃呢。
    读书?
    梦太美,不敢想,她娘能跳起来骂她三里地。
    想想她娘骂她的那些难听话,她就心疼……
    如果所有被轻视的女娃都一样也就算了,现在看到族里所有女娃都能读书。
    她就想。她要是晚生几年就好了。
    投生到孟氏,投胎到一个能爱她的妇人肚子里。她也能尝一尝被娘疼爱的滋味。
    一定很甜,很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