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姜维斗阵破魏兵
作者:琉璃玉净平   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     
    王含和蒋斌由于新营地未稳,担心敌军夜袭,不敢脱下战甲安睡。
    当听到中军大乱,急忙拿起武器上马时,敌军邓忠已带兵杀到。
    面对内外夹击,王、蒋二将虽奋力抵抗,但最终不敌,只得放弃营地逃跑。
    姜维在帐中听到左寨的大喊声,意识到可能是敌人内外夹攻,立即上马站在中军帐前,下令:
    “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即使敌军到达营边,也只需用弓弩射击。”
    同时,他也通知右营不得妄动。
    魏军多次冲击都未能成功,直到天亮才撤退。
    邓艾收兵回营后感叹道:
    “姜维真是继承了孔明的战术精髓。他的部队能在夜间保持镇定,将领面对变故也不慌乱,真是难得的将才!”
    第二天,王含、蒋斌收集残兵,在大营前请罪。
    姜维说:“这不是你们的错,是我没能准确判断形势。”
    随后重新部署军队,让二将重新安营扎寨,并把阵亡士兵埋在地道中,然后向邓艾下战书,邓艾欣然接受挑战。
    次日,两军在祁山前摆开架势,姜维按照武侯的八阵图,摆出了天、地、风、云、鸟、蛇、龙、虎的形状。
    邓艾一看,也摆出了八卦阵,两边门户一模一样。
    姜维挥舞着枪,大声喊道:
    “你模仿我的八阵图,但是能变阵吗?”
    邓艾笑着说:“你以为只有你会布阵?我既然会布阵,当然也会变阵!”
    说完,邓艾骑马进入阵中,让执法官挥动旗帜,变成了六十四个门户。
    他再次出阵问道:“我的变法怎么样?”
    姜维说:“还不错,你敢用你的阵法包围我的八阵吗?”
    邓艾说:“有什么不敢的!”
    于是两军开始交战。
    邓艾在中军指挥,但两军的阵法都没有错乱。
    姜维走到中间,挥动旗帜,突然变成了“长蛇卷地阵”,将邓艾困在中心。
    四周的喊声震天响,邓艾不知所措。蜀兵逐渐逼近,邓艾带着众将突围不出,只听到蜀兵齐声喊道:
    “邓艾快投降!”
    邓艾仰天长叹:“可恶!我一时自负,竟然中了姜维的圈套!”
    突然,从西北方向冒出一支军队,像是一群饿狼闯入羊群。
    邓艾一看,原来是魏国的援军,立刻趁机突围。
    救出邓艾的不是别人,正是司马望。
    等邓艾被救出来的时候,祁山的九个据点都已经被蜀国的军队占领了。
    邓艾带着残兵败将,退到了渭水南边扎营。
    邓艾问司马望:“你怎么知道那个阵型能救我出来呢?”
    司马望说:“我小时候在荆南游学,和崔州平、石广元是朋友,我们一起研究过这个阵型。
    今天姜维用的,就是‘长蛇卷地阵’。如果从别的地方攻击,肯定破不了。我看到它的头在西北,就从西北攻击,自然就破了。”
    邓艾感谢道:“我虽然学过阵法,但真的不知道变阵。既然你懂这个,明天用这个方法夺回祁山的据点怎么样?”
    司马望说:“我学的这些,恐怕骗不了姜维。”
    邓艾说:“明天你在阵上和他斗阵法,我带一支军队偷偷袭击祁山的背后。两边混战,就能夺回原来的据点。”
    于是命令郑伦为先锋,邓艾自己带兵偷袭山后;同时派人下战书,挑衅姜维明天来斗阵法。
    姜维看完后,对众将说:“我得到武侯的密传,这个阵型的变化有365种,按照周天的数字。
    现在他挑衅我来斗阵法,真是班门弄斧!但其中一定有诡计,你们知道吗?”
    廖化说:“这肯定是想骗我们斗阵法,然后带一支军队袭击我们的背后。”
    姜维笑着说:“正合我意。”
    立刻命令张翼、廖化带一万兵去山后埋伏。
    次日清晨,姜维如同魔术师般调动九寨大军,在祁山前摆出了一道道迷魂阵。
    司马望带着他的队伍,像参加派对一样兴冲冲地来到祁山前,准备和姜维来一场智慧的较量。
    姜维挑衅地说:“你不是要和我比划阵法吗?你先来个示范吧。”
    司马望自信满满地布下了一个八卦阵。
    姜维却哈哈大笑:“这不就是我平时玩的八阵图嘛,你这是在给我致敬啊!”
    司马望不甘示弱:“你不也是借鉴了别人的创意。”
    姜维好奇地问:“你这阵能变出多少花样?”
    司马望得意洋洋:“我既然会布置,当然也会变化,这阵有81种变化呢!”
    姜维挑衅地说:“那就变来看看。”
    司马望在阵中变来变去,最后问姜维:
    “你能看懂我的变化吗?”
    姜维轻蔑一笑:“我的阵法可是按照天上星辰365种变化来的。你就像井底之蛙,哪里懂得这其中的奥妙!”
    司马望心里明白自己确实没学全,但还是嘴硬地说:
    “我不信,你来试试看。”
    姜维大笑:“把你家的邓艾叫出来,我给他展示一下。”
    司马望尴尬地回答:“邓将军他有自己的计划,对阵法不感兴趣。”
    姜维笑得更欢了:“什么计划啊!不就是想趁我布阵的时候偷袭我后方嘛。”
    司马望大惊失色,正想冲锋陷阵,却被姜维轻轻一挥鞭子,两翼伏兵杀出,把魏兵打得落花流水,四散逃命。
    却说邓艾像赶鸭子上架一样催着郑伦去偷袭山后。
    郑伦刚转过山角,突然“砰”的一声炮响,鼓声震天,伏兵像蚂蚁出洞一样涌出来,为首的大将竟然是廖化!
    两人还没来得及打招呼,两匹马交错而过,廖化一刀就把郑伦砍下马来。
    邓艾吓得魂飞魄散,急忙撤兵时,张翼又带着一队人马杀到。
    两边夹击,魏兵大败。
    艾拼了老命才突围出去,身上还中了四箭。
    逃到渭南寨时,司马望也到了。两人商量怎么逃跑。
    司马望说:“最近蜀主刘禅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宠信黄皓。我们可以用反间计召回姜维,这样就能解围了。”
    邓艾问大家:“谁愿意去蜀国找黄皓?”
    话音未落,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愿意去。”
    邓艾一看,原来是襄阳的党均。
    邓艾高兴坏了,立刻让党均带上金银财宝直奔成都,跟黄皓搭上线,到处散布谣言说姜维对天子不满,打算投降魏国。
    于是成都人人都在说这件事。
    黄皓报告给后主后,立刻派人连夜召姜维回朝。
    却说姜维天天挑战,邓艾却死活不出门。
    姜维心里七上八下,突然接到命令,要他回朝。
    他一头雾水,只好带着队伍回去。
    邓艾和司马望一看,知道姜维中了圈套,立刻带着渭南的部队,跟在后面追杀。
    这就像:
    乐毅去打齐国,结果被人搅局;
    岳飞打败了敌人,却被人陷害回家。
    姜维宣布撤军,廖化开玩笑说:
    “将军在外面,有时候得对老板的命令装作没听见。”
    张翼则建议:“我们蜀国的人已经因为连年征战而心生怨气,不如趁着这次胜利,让士兵们回家抱抱妻子孩子去,稳定一下民心,然后再慢慢计划下一步。”
    姜维一听,觉得有道理,就下令有序撤退,还特别嘱咐廖化和张翼负责殿后,防止魏军偷袭。
    邓艾带着部队追上来,看到蜀军旗帜整齐,有条不紊地撤退,不由得感叹:
    “姜维这小子真是学到了武侯的精髓啊!”
    于是不敢贸然进攻,只能带着部队灰溜溜地回到祁山寨。
    且说姜维抵达成都,拜见后主,询问为何召他回来。
    后主回答:“因为你在边疆太久,担心士兵辛苦,所以叫你回来,没别的意思。”
    姜维说:“我差点就能拿下祁山,现在却要放弃。这肯定是邓艾的诡计。”
    后主沉默不语。
    姜维又说:“我要去打敌人,报答国家。陛下别被小人的话迷惑了。”
    后主过了好久才说:“我不怀疑你,你先回汉中,等魏国有事再出兵吧。”
    姜维叹了口气,就回汉中去了。
    却说,党均匆匆赶回祁山的寨子里,把情况一五一十地报告了。
    邓艾和司马望听了后,对视一眼,意味深长地说:
    “当君主和臣子关系紧张时,往往就是内部要出乱子的预兆。”
    于是,他们决定派党均去洛阳,将此事告知司马昭。
    司马昭听后喜上眉梢,立刻动了心思要去征服蜀地,便问贾充:
    “我现在想去攻打蜀国,你看怎么样?”
    贾充沉思片刻后回答:“现在还不是时候。皇上对我们心存疑虑,如果我们轻举妄动,恐怕会引发内部的麻烦。
    去年在宁陵的井里两次出现了黄龙,大家都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纷纷向皇上祝贺。
    但皇上却不以为然,他说:‘这并非什么好兆头。龙是帝王的象征,但现在它既没有在天上遨游,也没有在田间穿梭,而是被困在井里,这分明是暗示着帝王正遭受困境。’
    为此,皇上还特地写了一首《潜龙》的诗,诗中的内容似乎就是在暗指我们。那首诗是这样写的:
    ‘真令人痛心啊,龙竟然被困住了,无法潜入深渊。它既不能飞上天际,也没法出现在田野。
    只能在井底蜷缩着身体,看着泥鳅和鳝鱼在自己面前嬉戏。它只能收起自己的利爪和尖牙,暗自叹息,发现自己竟也落入了同样的境地!’”
    -司马昭一听,气得脸都绿了,对贾充说:
    “这家伙想学曹芳那一套。再不动手,他得给我下套。”
    贾充拍胸脯保证:“放心,我早晚给他来个大逆转。”
    -到了魏甘露五年四月,司马昭带着剑就上殿了,曹髦吓得站起来迎接。大臣们纷纷说:
    “大将军功劳大如山,应该封为晋公,享受九锡之礼。”
    曹髦低着头不敢说话。
    司马昭板着脸问:“我们父子三人为魏国立下汗马功劳,现在当晋公,难道不合适吗?”
    曹髦连忙点头:“当然合适!”
    司马昭哼了一声:“《潜龙》这首诗,把我们比作泥鳅黄鳝,这是什么礼仪?”
    曹髦哑口无言。
    -司马昭冷笑着走下殿去,留下一群官员瑟瑟发抖。
    曹髦回到后宫,召集王沈、王经、王业商量对策。
    曹髦哭着说:“司马昭想篡位,大家都知道。我不能坐以待毙,你们帮我想办法吧!”
    王经向王髦进言:“这个计划不明智。过去有位君主因为不能忍受权臣的嚣张,最终落得失去国家的下场。
    现在司马氏掌权多年,朝中很多官员都忘记了忠诚,只求自保,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而且陛下身边的护卫力量不足以对抗强敌。如果陛下不能忍耐,可能会招来更大的灾难。我们应该慢慢来,不能急于行动。”
    王髦坚定地回答:“‘连这都能忍,还有什么是不能忍的呢?’我的决心已定,就算牺牲生命也不怕!”
    说完,他就去向太后报告了。
    王沈和王业看情况紧急,对王经说:
    “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如果我们不配合,可能会被灭族。我们应该去司马昭那里告密,以求自保。”
    王经愤怒地回应:“君主有难,臣子应该感到羞耻;君主受辱,臣子应该赴死。我怎么能有二心呢?”
    王沈和王业见王经不肯听从,便自己去向司马昭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