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为弟雪恨
作者:琉璃玉净平   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     
    官员们齐声说:“两位年轻的将军请退下,让皇上休息恢复龙体。”
    一位侍臣启奏道:“陛下年岁已过六十,不宜过分悲痛。”
    刘备先主回应道:“我的两位兄弟都已去世,我怎能独自苟活!”
    说完,他以头撞地,泣不成声。
    在场的众多官员议论道:
    “天子如此忧愁,我们应当如何是好以安慰他?”
    马良提议说:“主上亲自率领大军征讨吴国,若是整日哭泣,对军队士气极为不利。”
    陈震接着说:“我听说成都青城山西部,有一位名叫李意的隐士。据传,这位老者已经三百多岁,能够预知人的生死和吉凶祸福,
    他是当今世上的一位神仙。我们何不向天子报告,召此老前来询问未来的凶吉,这样胜过我们的劝说。”
    于是他们向先主汇报了这一建议。先主同意了这个提议,立即派陈震带着诏书,前往青城山去召唤李意。
    陈震连夜赶到青城,让当地乡民带路深入山谷之中,远远望见一个庄园被清云环绕,瑞气逼人。
    忽然,一个童子迎上来问道:“来者莫非是陈孝起?”
    陈震惊讶地问:“仙童怎会知晓我的名号?”
    童子回答:“我师父昨天就说过:‘今日会有皇帝的命令到来,使者就是陈孝起。’”
    陈震赞叹:“真是神仙啊,人们说的一点不假。”
    于是与童子一同进入庄园,拜见李意,并传达了天子的命令。
    李意推辞说自己年迈难以行走。
    陈震恳求道:“天子急切希望见到仙翁一面,请您不要吝惜您的鹤驾。”
    经过多次恳请,李意最终同意前往。
    到达御营后,李意见到了先主。
    先主看到李意白发苍苍、面色红润,眼如碧玉、瞳孔方正,目光炯炯有神,身材似古柏般挺拔,便知他不是凡人,于是以礼相待。
    李意说:“我只是一介山村野老,无学无术。承蒙陛下召唤,不知有何指教?”
    先主说:“我与关羽、张飞结为生死之交,已有三十多年。现在他们遇害,我亲自率军报仇,但不知道结局如何。久闻仙翁精通天机,特来请教。”
    李意回答说:“这是天意,不是我能了解的。”
    刘备再三追问,李意便要来纸笔,画了四十多幅兵马武器的图画。
    画完后,他将它们一一撕碎。又画了一个大人仰卧在地上,旁边有人挖土埋葬他,上面写着一个“白”字。
    然后他鞠了一躬就离开了。
    刘备看了很不高兴,对群臣说:“这老头是个疯子,不值得相信。”
    随即将画像焚烧,命令军队继续前进。
    张苞前来奏报:“吴班的军队已抵达,臣请求担任先锋。”
    刘备对他的决心表示赞赏,随即将先锋印信授予张苞。
    就在张苞准备佩带印信时,一名年轻将领挺身而出,大声说:
    “把印留给我!”
    一看,原来是关兴。
    张苞回应:“我已经接受了诏令。”
    关兴质问:“你有何本领,竟敢承担此责任?”
    张苞自信地说:“我从小练习武艺,箭无虚发。”
    刘备表示:“我正好想看看贤侄的武艺,以此来判断谁更优秀。”
    张苞命令士兵在百步之外竖起一面绘有红心的旗帜。
    他拿起弓箭,连续射了三箭,全部命中红心。
    众人都称赞不已。关兴持弓站立,说道:“射中红心,有什么稀奇?”
    就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头顶飞过。
    关兴指着说:“我要射下这飞翔的第三只大雁。”
    一箭射出,那只大雁应声坠落。在场的文武官员齐声喝彩。
    张苞大怒,跃上马背,手持父亲传下的长矛,大声挑战:
    “你敢与我比试武艺吗?”
    关兴也上马,举起家传的大刀,骑马冲出,回应:
    “你能使长矛,我难道就不能用大刀?”
    两人正准备交战,
    刘备厉声制止:“两位住手,不得无礼!”
    关兴和张苞急忙下马,放下武器,跪拜请罪。
    刘备说:“我从涿郡开始就与你们的父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亲如兄弟。如今你们也是兄弟关系,应当齐心协力,共同为父报仇。怎能自相残杀,失去大义!父亲去世不久就如此,将来怎么办?”
    两人再次跪拜认罪。
    刘备询问:“你们两个谁年长?”
    张苞回答:“我比关兴年长一岁。”
    刘备于是命关兴拜张苞为兄。
    两人在帐前折断箭矢,发誓要永远互相保护。
    刘备下令,任命吴班为先锋,指派张苞、关兴护卫左右,水陆并进,骑兵船队浩浩荡荡,向吴国进军。
    范疆和张达将张飞的首级献予吴侯,并将之前的事情详细告知。
    孙权听后,接纳了他们二人。
    然后对众臣说:“如今刘备已登帝位,率领精兵七百余万,亲自出征,势力强大,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众臣听后都脸色苍白,相互对视。
    诸葛谨站出说:“我长久以来一直享受君侯的恩赐,却无法回报。愿意舍弃余生,去面见蜀主,用利害关系说服他,使两国和解,共同讨伐曹丕的罪过。”
    孙权听后大喜,立即派遣诸葛谨为使者,前去劝说先主停止战争。
    这正是:
    两国纷争,通使命,一言解难,赖于行人。
    在章武元年的秋季八月,刘备率领大军抵达夔关,并驻军于白帝城。
    先头部队已经通过了川口。
    一名近臣报告说:“东吴的使者诸葛瑾已经到达。”
    刘备传下命令,暂时不让他进入。
    黄权上奏说:“诸葛瑾的弟弟在蜀中担任丞相,他此次前来必有要事,陛下为何拒绝他呢?应当召见他,听听他的来意,如果可以接受就接受;
    如果不能,也可以借此机会向孙权传达我们的立场,这样问罪也有了正当的理由。”
    刘备接受了这个建议,于是召见诸葛瑾。
    诸葛瑾跪拜在地上。刘备问道:“你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诸葛瑾回答说:“我的弟弟长期侍奉陛下,因此我不惧生死,特来禀报关于荆州的事宜。过去关羽镇守荆州时,吴侯曾多次求婚,但关羽未予同意。
    后来关羽攻取襄阳,曹操多次写信给吴侯,怂恿他袭击荆州,虽然吴侯本不愿意。
    但由于吕蒙与关羽关系恶劣,擅自出兵,导致事态严重。现在吴侯对此后悔莫及。这是吕蒙的过错,并非吴侯的过失。如今吕蒙已经去世,恩怨已了。
    孙夫人一直想要返回,现在吴侯派我来作为使者,愿意送回夫人,绑缚降将,并将荆州归还,恢复以往的盟约,共同消灭曹丕,以纠正他的篡位之罪。”
    刘备愤怒地说:“你们东吴害死了我的弟弟,现在还敢用花言巧语来说服我?”
    诸葛瑾说:“请允许我根据事情的轻重大小,与陛下讨论:陛下是汉朝的皇叔,现在汉帝已被曹丕篡位,不思报仇雪恨,却为了异姓之亲,而牺牲帝王的尊严,这是舍弃大义而追求小义。
    中原是海内的中心地带,两京都是大汉创业的基石,陛下不取而只争荆州,这是放弃重要的而追求次要的。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即位,必将振兴汉室,恢复国家;现在陛下置魏国于不顾,反而想要攻打吴国,我认为这不是明智之举。”
    刘备大怒说:“杀害我弟弟的仇敌,誓不同天!除非我死,否则绝不罢兵。如果不是看在丞相的面子上,现在我就斩下你的人头。现在暂时放你回去,告诉孙权,准备好受死吧!”
    诸葛瑾见刘备不听劝告,只得自行返回江南。
    张昭在与孙权的交谈中提到:“诸葛子瑜明白蜀军的强大,他以和谈为名,实际上是想投奔蜀国,恐怕他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了。”
    孙权回应说:“我与子瑜立下了生死之盟,我若不负子瑜,子瑜也不会负我。过去子瑜在柴桑的时候,诸葛亮来到吴国,我想让子瑜留住他。
    但子瑜说:‘我已效忠刘备,忠心不二。我不留他,就像他不来见我一样。’他的话足以证明他的忠诚,
    今天他怎么会投降蜀国呢?我与子瑜的关系,可以说是心灵相通,不会被外界的言语所影响。”
    在他们谈话时,传来了诸葛瑾返回的消息。
    孙权问道:“我的话怎么样?”
    张昭羞愧地离开了。
    诸葛瑾见到孙权,向他传达了刘备不愿意和谈的决定。
    孙权大惊失色地说:“如果真是这样,那江南就危险了!”
    这时,一位官员上前说:“我有一个计策,可以解除这个危机。”
    众人一看,原来是中大夫赵咨。
    孙权问:“你有什么好办法?”
    赵咨回答说:“主公可以写一封奏表,我愿意作为使者,去见魏帝曹丕,陈述利害关系,让他攻打汉中,这样蜀军就会陷入困境。”
    孙权说:“这个计策很好。但你此行,千万不能失去东吴的威仪。”
    赵咨坚定地说:“如果有任何失误,我就投江自尽,怎能有脸再见江南的人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