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迭代循环
作者:潇洒出风尘   超能机甲师最新章节     
    张志豪如今对待设计工作就如同运作一个项目一般严谨,早已告别了过去那种一周之内随意拼凑设计方案的日子。随着技艺的提升,他拥有了更多可能性,也对以前忽视的诸多因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先前的利马尔比赛中,时间紧迫,容不得他反复检查和完善设计。严格的时间限制迫使他遵循旧有的方式——依赖直觉,相信自己一次成型的设计是正确的。
    而在当前的最新项目中,他采取了一个设计、测试、再设计的循环流程。凭借愈发扎实的知识基础,他能够更好地运用系统中的众多数学模型,不再是简单粗暴地摸索前进。
    每一个设计决策,他都能通过严格的测试来验证其效果。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计算分析,就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避免错误。
    当然,这个过程耗时不少。尽管系统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张志豪也只能调动其中一部分资源。更重要的是,他时常需要调整模型来模拟各种不同的情况。
    在着手设计之前,他不忘明确初衷,制定了一份简明的工作计划:“看样子,三周时间应该足够拿出一个像样的设计方案,再拖沓就没意义了。我会花一周时间来构思整体设计,然后用两周时间通过建模和模拟进行精细打磨。”
    他将整个项目分解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他要修改的部分。他倾向于从内部结构开始,逐步向外扩展。首阶段集中于内部骨架和各内部元件,每当完成对相关组件的改造,他会对其进行严苛的测试,直至满意或是时间耗尽为止。
    就这样逐一推进各个阶段,确保设计的每一部分都经过仔细审查。最后预留充足的时间,以整体的方式测试新设计的机械性能。
    “首先从内部框架开始。”
    基础模型的骨架对腰部和腿部给予了不成比例的关注。这款“赫普利特”在发动强力冲刺时会对腿部产生巨大的压力。
    张志豪决定不对内部框架做太大改动,因为任何细微的改变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现有的框架设计已经可以正常运作,他只是将其两百年前的设计更新到现代标准,并对改动之处进行了严格测试,使得框架上半部分在抵抗重击时表现得更为优秀。
    接下来转向核心部件。他并未更换任何主要部件,而是对它们的设计进行了修剪,使之适应当前需求。真实的机械需要坚固耐用,能使用多年;而虚拟机械顶多只需在几场团队战斗中撑下来就行。“赫普利特”在保证冗余度的同时,也增加了相当的重量负担。
    由于这些核心组件相对封闭的特点,张志豪对动力反应堆、引擎和其他部分所做的改进无需耗费太多时间测试。林德霍姆显然已从专业设备制造商那里获取了许可,因此张志豪发现几乎没有多少地方还能进一步优化设计。
    “那些制造商和研究机构靠产品授权为生,他们的产品肯定已经经过数年的精心优化。”
    由于这些部件几乎找不到明显瑕疵,张志豪在没有损失的前提下很难取得优化成果。于是,他主要是按照一定比例交换了坚固性与减轻质量之间的平衡,他认为做出的权衡是值得的。
    之后,他又转入下一个阶段。他花了大量时间从头开始重新规划机械的内部布局。凭借熟练级机械师和学徒级电气工程师的能力,张志豪专注于提高机械的动作范围。
    在所有类型的机械中,骑士型的活动范围最为受限,厚重的装甲和缓慢的动作使它并不需要太大的活动幅度,这也使其成为新手驾驶员起步的理想选择,因为他们无需掌握太多技巧就能熟练操控这类机械。
    “原版‘赫普利特’惯常以极大的冲力向前刺击。林德霍姆并没有设计它在近身格斗中有出色表现,甚至还加装了强化盾牌以便推开进入贴身肉搏距离的对手。”
    这对任何想要将“赫普利特”改造成持剑者的机甲设计师来说都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它缺乏响应速度和活动范围,难以应对激烈的碰撞交锋。
    张志豪并不打算直接与那些同样面对这个问题且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们竞争,他只想把“赫普利特”变成一个擅长用剑的战士,同时保留骑士型机械的内在特性。
    他没有直接参考原有的布局方案,而是先构建出自己的内部布局,然后再与原始版本进行比较,在此过程中花费了不少时间。由于需要维持专注的设计意图,张志豪在完成这项枯燥乏味的挑战时,经常需要休息以恢复精力。
    当他终于完成自己的布局时,将新的布局与原来的进行了对比,两者差异巨大。他融合了两者优点,采纳最佳部分,然后将新的布局方案置于一轮又一轮的测试中。
    经过一次次的测试和调整,设计方案逐渐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张志豪成功地削减了一些不必要的部分,同时保留了足够的冗余设计,释放出来的空间使机械手臂的活动范围得以提升。
    此时,张志豪的项目进程正好走到了一半。尽管在测试上花费了大量时间,但收获的效果比以往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每当注意力难以集中时,张志豪都会适时暂停工作。因为他非常重视将“导师”的理念融入新设计,所以在思绪开始涣散时,他不敢继续进行下去。
    为了转移注意力,张志豪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来辅导他的新员工吴明轩。吴明轩也在努力理解组装流程,但至今进展有限。
    一天下班后,吴明轩抱怨道:“这台机甲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感觉像是有人硬生生把两个不同的机甲塞进了一个框架里!”
    张志豪喝了一口啤酒,回应说:“马克·安东尼号一旦剥去装甲外衣,确实不够美观。当时我已经尽力简化混乱的设计,但能做到的毕竟有限。现在我有一些新的想法,等我完成手头的项目就会尝试应用。”
    吴明轩接着问:“你是不是打算更新你唯一的一款真实产品呢?我在练习制造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你不觉得那个导弹发射器有点多余吗?即使凯撒·奥古斯都也很少有机会有效地利用它,就那点导弹容量和火力,单独作战根本实现不了什么实质性效果。”
    说实话,张志豪也不喜欢肩部的导弹发射器,它们为仅仅两轮导弹的发射增加了不必要的体积,拆卸麻烦,装回去更难。
    然而,张志豪从未考虑过完全移除它们。他在“赫普利特”变体上的持续工作中,对骑士类机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明白了杰森·科兹洛夫斯基当初设计之初所追求的目标。
    “导弹发射器是凯撒·奥古斯都系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有很多混合型骑士机甲结合了激光炮、剑和盾牌,但是敢于添加第三种武器的型号却寥寥无几。发射器可以装载多种导弹类型,为原本较僵硬的机甲增添了必要的灵活性。”
    “僵硬简直是轻描淡写了,凯撒·奥古斯都就像一块板砖一样。”吴明轩说。
    张志豪解释:“凯撒·奥古斯都本来就不追求这方面优势,近距离作战时它仍是一款胜任的骑士机甲。任何接受过高级骑士训练的机甲驾驶员都应该有能力弥补它的不足之处。”
    一款先进的机甲需要高级驾驶员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普通的队列驾驶员通常不会接触到凯撒·奥古斯都这样复杂的机型。马克·安东尼虽说是打折版,但仍保留了许多令其难以驾驭的先进特性。
    吴明轩指出:“我觉得大多数高级驾驶员压根不在乎导弹发射器。”
    虽然吴明轩说得有道理,但张志豪仍然坚持保留导弹发射器。去掉它们就意味着他的变体会变成一款普通的混合型骑士机甲,直接与其他大量成熟的同类设计竞争。
    第二天,张志豪回到工作岗位,完成了机甲的内部构造。接下来,他要着手处理骑士机甲最关键的部分——装甲。
    “赫普利特”与凯撒·奥古斯都相似,都在尽可能增加装甲厚度,如果承载更多的装甲,那么在躲避敌人火力时就会丧失过多的速度。
    他在重新设计装甲方案时的主要目标是与之前的工作相互配合。既要考虑到机甲增强后的运动范围,又不能牺牲防御力。
    首先,张志豪剥离了原有的装甲方案,勾勒出了新型装甲的大致轮廓。凭借他在冶金方面的知识,他能够以现代方式充分利用“赫普利特”装甲系统中合金材料的特性。
    “可惜的是,老式装甲已经采用了装甲压缩技术,我能做的只是将现有公式应用到现存的装甲板上。”
    借助中级装甲优化二级技能,他将草图精炼成精确形状。当开始建模时,他才真正意识到这一子技能的价值所在。它不仅帮助他更好地塑造机甲装甲的形态,更重要的是,它让他能够深入理解更高级别的模拟,并且能够微调数学模型以达到理想的结果。此外,他还通过跳过冗余计算并将几个模型合并,节省了不少时间。
    张志豪充分利用节约下来的时间,逐步改良装甲。虽然改进幅度不大,但却是积极的变化,而且他及时发现了两个潜在的小缺陷并予以消除。
    最终的成品与基础型号的装甲方案有很大区别,张志豪基本上将原先最大最硬的部分装甲分割成了小块的分段式装甲板,这样既增加了受影响部位装甲的灵活性,又不至于大幅度降低防护力。
    为了抵消因移动部件增多带来的脆弱性,张志豪在许多关键区域增厚了装甲,同时通过建模每一种可能的加强措施的结果,尽量保持最低限度的增重。对于改善效果不明显的改动,他会果断回滚。
    完成机甲框架的改造后,张志豪转向了变体的装备部分。他对帝国剑不做改动,因为在这方面他不具备专业知识,目前的规格他已经很满意。
    而对于盾牌,张志豪看到了提升其主动系统可靠性的机会。针对“赫普利特”最常见的投诉就是增强功能在承受压力时常常失灵。
    “这是两百年前的试验品,就算我不允许使用更现代的组件,也能看出很多加固增强功能的方法。”
    事实上,林德霍姆公司在两百年的时间里并没有创造出技术革命,只有少数高端发明引起轰动,低端技术仅得到了渐进式的改进。《铁血精神》不允许张志豪引入突破三星限界的创新,所以他只能实施那些在两百年前也能达成的优化。
    当然,他不仅仅局限于复制显而易见的优化措施,他还试图通过对脆弱组件周围建立改进型减震外壳的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增强功能。经过反复调试和测试,张志豪谨慎地接受了最新的设计迭代,认为这已经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好程度。
    “只有真正的专家或者更有经验的机甲设计师才能做得更好。”
    在完成对剑和盾的改进后,张志豪将整套配置放入一系列模拟中进行测试。他测量了机甲在沙漠、雪原等各种环境下的性能,模拟了对抗多种不同机甲的情况,还测试了机甲在单挑和大规模战斗中的表现。
    虽然模拟存在局限性,但它们都在特定条件下揭示弱点方面发挥了作用。
    例如,在极端高温环境下,机甲会在靠近臂关节的特定位置散发过多热量,导致臂部性能下降,更容易受到热能伤害如激光的攻击。张志豪据此修改了内部结构以及相应装甲板块,堵住了热量泄露的缺口。
    在近乎相同条件的数千次模拟测试后,张志豪终于感到足够了,结束了当天的工作。“我几乎快接近三周的截止期限了,差不多是时候结束这个设计了。”
    张志豪对自己的设计颇为自豪,这款变体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原始的“赫普利特”,其规格轻松达到了学徒级机甲设计师应达到的标准。
    如果他以随随便便的态度来做这个项目,那么最终设计可能只会达到八成好,虽然花费大量时间只为提升那额外的两成性能,但这绝对是物超所值的。
    现在他只需要给设计加上最后的点缀。
    “等等,我想我忘了件事儿。”张志豪突然停下动作,静立了几分钟,直到意识到自己忘记了一位“老朋友”。他拍着脑门说:“我怎么能把节日云雾发生器给忘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