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陈宝刚妈妈的遗书
作者:屏山映月   红尘雪泥晴海梦最新章节     
    陈宝刚因为在监狱表现良好,被提前释放了,他一共判了两年,在看守所呆了半年多,在监狱呆了一年,从一开始的度日如年,到慢慢习惯监狱生活,陈宝刚都有点麻木了。
    环境对人有巨大的塑造能力,一些服刑时间较长的犯人,出了监狱,反倒不适应外面的生活,无法融入社会,成了边缘人,可能监狱更适合他。陈宝刚在监狱呆的时间还短,不存在这个问题。
    办完出狱手续,领取私人物品和劳动报酬,脱下囚服,换上自己的衣服,陈宝刚走出监狱大门。
    昨晚刚下过雨,空气中有种淡淡的花香,法国梧桐开花了,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随风飘出很远。监狱里面没有树,也没有花,除了混凝土地面,就是高大结实、窗户上焊着铁条的厂房和监舍,网围栏倒是绿色的。
    “宝刚。”陈宝刚正在胡思乱想,李颖来到面前。
    “小颖。”
    “你袋子里装的什么东西?”李颖见陈宝刚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
    “我的衣服,还、还有一些生活用品。”
    “一会儿找地方扔了吧,重新买。”
    “扔、扔了干啥,毛巾、牙膏还能用。”
    “扔了吧,监狱里的东西不吉利,走吧,走的时候不要回头。”李颖讲究还挺多。
    “好吧,我听你的,我妈怎、怎么没来?”
    “你妈妈,宝刚,我把你的车开来了,一会儿你开车吧。”李颖欲言又止。
    “一年多没开车了,还、还是你开吧。”
    “好吧,我开吧,先找地方吃饭,宝刚,你想吃什么?”
    “还、还是先回家吧。”
    “回家不着急,快到中午了,先吃饭吧。”
    “好,先吃饭。”
    “你想吃什么?有什么特别想吃的吗?”
    “我、我想吃肯德基,麦当劳也行,你看可以吗?”
    “可以,我带你去吃肯德基吧。”
    陈宝刚瘦了很多,衣服穿在身上显得有些宽大,剃着平头,脸上没有多少血色,整个人有点显老,在监狱里呆的有些木讷。
    李颖不知道该怎样和陈宝刚说他妈妈的事,她怕陈宝刚一时接受不了,只好提出先吃饭,吃完饭再说。
    在美国,麦当劳比肯德基受欢迎,价格便宜、方便快捷的连锁快餐,深受普通美国人喜爱,一份汉堡、鸡腿、可乐套餐才十几美元。黑人尤其喜欢吃快餐,汉堡分量大热量足,一大包薯条,一大块炸鸡腿,配上一大杯可乐,越吃越高兴,一日三餐都是它。
    无论哪个国家,吃饭都是个大问题,汉堡包很好地解决了底层人民吃饭问题,副作用就是美国黑人都很胖,肥胖导致各种疾病。
    “宝刚,有件事我一直没告诉你。”
    吃完饭,开车往回走,快到家的时候,李颖说。
    “什、什么事?”
    “宝刚,你妈妈,你妈妈去世了。”
    “什么?”
    “你妈妈去世了。”
    “去、去世了?什、什么时候去世的?”
    “你妈妈在你出事后不久查出癌症,肺癌晚期,老人家坚持了一年多,今年春节期间走的。”
    “肺、肺癌晚期,我妈妈去、去世了?”陈宝刚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怕影响你服刑,我没敢告诉你,你妈妈生病期间很坚强,她不让我和你说,强撑着去监狱看你,就是怕你知道。”
    “怎、怎么会这样?”
    “宝刚,这是你妈妈让我给你的,里面有你家的房产证,房门钥匙,还有你妈妈写给你的信,你拿回去看吧,我不陪你上楼了,车钥匙给你。”李颖拿出陈宝刚妈妈让她保管的档案袋。
    “好。”陈宝刚动作迟缓地接过档案袋。
    “想开点吧,你妈妈这辈子不容易,她只有你一个孩子,她不希望你再有什么闪失了。”
    “好。”
    陈宝刚下了车,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平时闭着眼睛都能找回家,今天一切都变得那么陌生。
    妈妈不在了,和自己相依为命的妈妈不在了,怪不得妈妈去监狱看自己的时候那么憔悴,脸色那么不好,原来是得了重病。妈妈生病期间自己不在身边,她该有多么难过,多么孤单无助,陈宝刚不敢再想下去了。
    “宝刚回来了?”一个老邻居看见宝刚。
    “王、王阿姨,我回来了。”
    “回来了就好,宝刚,你妈妈不在了,你不要太难过,你妈妈不让小颖告诉我们,正好赶上春节,我们没能送你妈妈一程,你妈妈的后事都是小颖帮办的,你应该好好感谢小颖。”
    “感、感谢。”
    “宝刚,你不要太难过了,你爸妈走得太早了,他们俩都是好人啊!”
    “好、好人。”
    “不要太难过了。”王阿姨让宝刚不要太难过,自己的眼泪却掉下来了。
    一个人在遭遇巨大变故的时候,如:洪水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亲人突然去世、发生重大财产损失,等等,在震惊和失衡之余,往往会拒绝承认现实,希望事情没有发生,悲伤和愤怒反倒不是最先到来,这是人的一种心理保护机制,防止心理崩溃。
    陈宝刚现在就处于一种蒙的状态,既不怎么悲伤,也不怎么愤怒,相反有一种无力感,想哭哭不出来,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用钥匙打开房门,房间里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只是在桌子上摆了一张妈妈的黑白照片。陈宝刚首先来到妈妈的房间,坐在妈妈的床上,一动不动坐了一个多小时,陈宝刚在监狱里天天都要坐板,坐功早就练出来了。
    天有点黑了,陈宝刚回到自己的房间,坐在书桌前,打开李颖给他的档案袋,档案袋里有妈妈写给他一封信,还有爸爸妈妈的结婚证、户口本、房产证,陈宝刚的毕业证,还有几件金银首饰,应该是爸爸妈妈结婚时买的。
    “宝刚,自从生病以后,我就想给你写点啥,我没有多少文化,不知道该怎样写。我和你爸爸没给你留下多少财产,家里这套房子留给你,虽然是旧房子,倒也能住。我和你爸爸工资低,没攒下什么钱,我生病住院期间,家里的存款都花光了,我觉得很对不起你。”陈宝刚开始看妈妈写给他的信。
    “本来,我得这个病,一开始不想治了,考虑到想等你出来,见你最后一面,就开始治了,哪知道钱越花越多。说到钱,李颖为我花了很多钱,前前后后垫了十几万,具体数字是多少,我也不清楚,可能更多,住院单和药费收据都在,你好好算一算,无论如何也要把这笔钱还给李颖。”
    “我治病期间,多亏李颖照顾我,陪我去医院,帮我找护工,我欠李颖的人情,这辈子还不了,只能下辈子还了。李颖是个好姑娘,我已经认她做干女儿了,那也就是你的干妹妹,我走以后,希望李颖能照顾照顾你。宝刚,你要是能找到李颖这样的媳妇就好了,可惜,我看不到你结婚那一天了!”
    “宝刚,我走以后,你不要太难过,找时间把我和你爸爸埋在一起吧。你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娶个好女人,宁可挣钱少点,也不要做违法的事。宝刚,你要爱惜自己的身体,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不要想我们,宝刚,我和你爸爸会在天上保佑你,我们希望你一切都好!”
    信写得很长,写得很真挚,体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中国人感情含蓄,不善于表达,明明满纸都是爱,却没在信中写一个爱字。
    陈宝刚读到这里,禁不住泪如雨下,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难受得喘不过气来。陈宝刚哭了很长时间,在监狱里也没这样哭过,一股巨大的悲痛包裹住全身,整个世界都黯然失色,真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
    “听说宝刚回来了,哪天把宝刚叫过来吃顿饭吧,宝刚妈妈也走了,孩子一个人怪可怜的。”这一天,李颖爸爸说。
    “宝刚刚从监狱出来,不知道会不会和监狱里面的人学坏了?”李颖妈妈说。
    “宝刚是我们看着长大的,那孩子挺老实的,因为传销出的事,也不是什么大错误,我们不能歧视宝刚。”
    “好吧,吃饭行,你可不能说帮宝刚啊,咱们可没有那么大能力。”
    “帮宝刚什么?”
    “帮宝刚找工作了,找对象了,借钱更不行!”
    “宝刚父母不在了,我就是请宝刚吃顿饭,你怎么想那么多。”
    “我是提醒你一下,好了,我去买菜了。”
    中国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陈宝刚所在的老住宅区,孩子们从小在一起长大,街坊邻里都很熟悉,还保留着传统生活形态。几十年的邻里关系,偶尔也会有矛盾争执,总的来说还比较融洽,用不着攀比,大家生活水平都差不多,谁家有事都会帮忙。
    陈宝刚在家缓了好几天,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突然没有人管了,反倒不适应了。监狱虽然不自由,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到点起床,到点吃饭,到点出操,到点去车间干活,时间精确到秒。
    “叔叔、阿姨好”陈宝刚应邀来李颖家做客。
    “宝刚来了?”李颖爸爸迎了出来。
    “叔叔,这、这是我给您买的酒,给阿姨买的水果。”陈宝刚给李颖爸爸买了两瓶泸州老窖。
    “买酒干什么,我平时也不喝酒,坐吧,宝刚。”
    “宝刚来了?宝刚这孩子瘦了,瘦了不少。”李颖妈妈从公用厨房回来了。
    “阿、阿姨好。”陈宝刚站起来问好。
    “宝刚,阿姨给你做好吃的,你一会儿多吃点。”
    “谢、谢谢阿姨。”
    “宝刚,吃点水果吧。”李颖拿出洗好的水果。
    “不、不用忙了,打扰你们了。”
    “宝刚,你不要拘束,到这里就像到自己家一样。”李颖爸爸说。
    “好。”
    “怎么样?回来这几天,还适应吧?”
    “适、适应。”
    “男子汉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宝刚,你要振作起来!”
    “是。”
    “虽说你父母去世的早,父母不能陪你一辈子,你还年轻,人生的路还很长,即使犯了点错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是。”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亲的指引,父亲要为儿子提供男人的基本模式,帮助儿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性别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相比女性,男性更擅长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经常和父亲在一起,有利于男孩的个性发展,长大后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果敢的人,可能这就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法的来源。
    陈宝刚爸爸去世得早,陈宝刚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不长,他受母亲影响大,多少有点妈宝男的一些特征。
    妈宝男一般做事缺乏主见,没有自信,缺乏男子汉气概,对妈妈十分依赖,什么事都听妈妈的。妈宝男一般产生在家庭条件好、母亲比较强势的家庭,单亲家庭,由母亲抚养长大的男孩,更容易成为妈宝男。
    “饭菜做好了。”李颖和妈妈把菜从厨房端回来。
    “宝刚,上桌,喝点酒吧。”李颖爸爸说。
    “不、不喝了。”
    “少喝点啤酒,你陪我喝两杯。”
    “好,谢、谢谢叔叔。”
    “宝刚,我今天做了8菜1汤,给你接风,啊,不是接风,是欢迎。”李颖妈妈说。
    “接什么风,就是请宝刚吃顿饭。”李颖爸爸说。
    “对,就是吃顿饭。”
    “谢、谢谢阿姨,给你们添、添麻烦了。”
    “不麻烦,要不我们自己也得吃,宝刚,你尝尝阿姨的手艺。”
    “好。”
    “宝刚,先吃菜,吃完菜再喝酒。”
    “谢、谢谢。”
    李颖妈妈很会做菜,虽然只是家常便饭,却也做得色香味俱全,糖醋排骨、草头圈子、腌笃鲜、扣三丝、熏鱼、白斩鸡,等等,菜量不大,看着就很有食欲。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李颖妈妈虽然有点嫌贫爱富,有点势利眼,买菜做饭操持家务却是一把好手。李颖做饭就不太行,没有把妈妈的手艺学到,也许是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做饭。
    “宝刚,你回来了,将来有什么打算?”李颖爸爸问。
    “我打算找工作,不、不能总在家里呆着。”
    “这就对了,出去工作可以散散心,分散分散注意力,你这么年轻,以后的路还长着呐!”
    “为、为了给我妈妈治病,小颖垫了不少钱,我妈妈说了,能有十几万,我妈妈让我无、无论如何也要把钱还给小颖。”陈宝刚说。
    “不用着急还,宝刚,等你挣到钱了再说。”李颖说。
    “我妈妈说了,她治、治病期间,多亏了小颖照顾她,非、非常感谢你们!”
    “感谢什么,这么多年的老邻居了,帮忙是应该的。”李颖爸爸说。
    “我听说咱们这片老住宅要拆迁了,宝刚,真要拆迁的话,你不用上班就能得到一大笔钱,欠小颖的十几万,也不在话下。”李颖妈妈兴奋地说。
    “你从哪儿听说拆迁的,这么些年一直说拆迁,也没见拆呀?”李颖爸爸说。
    “我听房屋中介说的,这回估计差不多了。”
    “宝刚,即使拆迁也要好好工作,再说了,能给多少补偿还不一定呐,不要听风就是雨,咱们是老百姓,得踏踏实实过日子。”
    “叔、叔叔说的对。”
    “宝刚,你别听我妈说,拆迁是没有影儿的事,补偿再多,也不能吃一辈子。”李颖说。
    “是,是。”
    “要是真能拆迁,只可惜了宝刚妈妈,等了这么多年,也没住上新房子。”李颖妈妈说。
    “来,喝酒,宝刚,你别信你阿姨的话,老老实实过自己的日子,拆迁也成不了富人。”李颖爸爸说。
    “你们呀!就是吃苦受穷的命,拆迁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呀,只要一拆迁,每家怎么也得补偿六、七百万,低于六百万都不行!”李颖妈妈说。
    “宝刚,来,喝酒。”
    怪不得李颖妈妈今天这么高兴,做了这么多菜,没给陈宝刚脸色,也没说风凉话,连李颖给陈宝刚妈妈治病垫了十几万,都有点无动于衷,原来是听到了拆迁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