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计中之计
作者:芥末辣不辣   秦凤药传奇最新章节     
    药品分发下去,冻肉馋得大家直流口水。
    解冻后大锅炖上,香气飘出两里地去。
    在大雪天有个热汤锅炖肉,快乐似神仙。饿了许久的人,怎么抵抗得了美食的诱惑?
    本次抢来的粮食颇丰,大家吃了个痛快。
    蒙古人不知不觉吃了这顿上路饭,夜间才发作起来。
    驻营地如修罗地狱,鬼哭狼嚎。
    此药能引发腹内剧痛,肠穿肚烂而死。
    此计虽毒,却保住大周士兵以最少伤亡赢得最大胜利。
    正当蒙古兵在鬼门关挣扎时,犹如阎罗亲临——
    大周骑兵踏着魔鬼的步伐冲入蒙古人的驻营地,砍瓜切菜般收割性命。
    为首的徐忠举着长剑高喊,“皇上有令,不留活口!”
    熊熊烈火中,营帐被烧,里头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士兵被大周将士一脚踢进鬼门关内。
    大周此战未死一兵,大获全胜。
    此为皇上与凤药商定的一计。
    归山受伤倒是老天助攻了二人的计中计。
    第二环倒比第一环更急要些,若是下棋,这棋眼就在公主身上。
    李瑕带着笑意沉声问,“皇姐愿再助朕铲除异己否?”
    “阿弟可保归山无恙否?”长公主反问。
    …………
    李珺离开书房时松了口气,她要调整好状态。
    宫里人人作戏说谎,这是生存之道,这种事可难不倒她李珺。
    皇上下旨召回归山,接到圣旨,即刻回京。
    得胜的军报被他压下来,暂时未公布,他想看看自己掌握的情报,准不准。
    朝堂上谁是跳梁小丑,也该出来表演表演了。
    大周战败的消息不径而飞,很快传遍京城。
    据说蒙古铁骑已经踏过山海关向着京师而来,一时间人心惶惶。
    还不等人们分辨这些消息真假,又一个坏消息传来——
    归山押运粮食被劫,人也被俘虏,粮食贮藏之地泄露,整个军需被蒙古人抄家了!
    …………
    立了军机处后,所有军情全部归入一级机密,除了军机大臣与皇上,谁也不得过问。
    几位军机重臣几乎全部去了边关,那么军情只有皇上和内阁受重要的几位青年大学士知晓。
    这几个大学士是皇上由寒微没落之家选拔出的,对皇上极忠心。
    向几人打听消息是不可能打听出来什么的。
    百官都心急如焚,每日上朝,皇上总是阴沉着脸,说没接到战报,谁乱传谣言便是动摇民心,拿住便是死罪。
    不过很快,他们就亲眼看了场大戏。
    这日早朝,群臣议政,商议明年税收并农桑新政。
    只听含元殿外传来吵嚷呼喝之声。
    细听是女子声气。
    大家停了奏报,都用好奇的目光向朝堂外瞧。
    一个艳妆女子走路带风,闯上殿来,满脸涕泪不顾众大臣在场,快步走到御座前跪下,“皇上,本宫听闻归山被俘,可是真事?!”
    “你答应过我,要他安全归来的,金口玉言呀皇上——”她哭得伤心欲绝,正是长公主本人。
    “皇姐你先起来,劳烦各位大人先殿外略等片刻。”
    “我不管!我要归山回朝!”她狂喊着,仿佛已经失了理智。
    皇上从御座上亲自下来,去扶公主,公主拉住他的衣襟,“你是皇上,不能说话不算数。我们姐弟四人,四弟已被发配封地,六弟残疾,就我一个长姐,你怎么可以这么铁石心肠……”
    她声音响亮尖锐,殿外众臣听得清楚。
    所有官员目光都瞧向太师,太师面无表情,抄手垂头不关己事。
    谁都知道因为九皇子登基,太后被打入冷宫,太师与这个外孙女关系降至冰点。
    当日,如若长公主略略配合,现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也不会是这个贱婢所出的野孩子!
    太师一直瞧不上李瑕,只是从未流露过。
    四皇子虽性子暴躁了些,倒底是亲外孙,由他扶持,太后指点,能错到哪去?
    现在,皇上因为自己的出身,一力打压门阀勋贵。
    想抬举不入流的贫寒之家,一想到自己要与下九流的人一起共事,太师一腔的不乐意。
    对寒门普通百姓的轻视,经过数代人的传承,早刻入贵族骨子里。
    对百姓乐善好施是一回事。
    抬举他们与自己处于平等的位置,那是天大的笑话。
    不止他是这样的想法,与他不同派系的贵族在这件事情上,与太师站到同一队列。
    大家都不愿和泥腿子,王八戏子吹鼓手共同出入朝堂。
    皇上,他搞不成事儿!太师心中暗想,他不会由着这毛头小子把大周搞乱的。
    堂上传来外孙女的尖叫哭喊,太师清楚自己这个外孙女,脾气暴,性子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从小到大她都是这个样子。
    由着皇上自己作难吧,他要是脾气上来杀了自己的亲皇姐……这个污名,瞧他背不背得动了。
    殿中传来一声脆响,哭喊突然中止,陷入一片诡异的安静。
    众人虽好奇,也不敢伸头向内偷看。
    门口侍卫面无表情,威如金刚,站立两旁。
    大臣站得略远,一律面向殿外,只凭耳朵听取殿中发生的一切。
    沉静片刻,一声尖叫,布帛碎裂之声传入耳中,接着皇上大喝一声,“来人!”
    声音已是带着八分怒意。
    “把长公主押回修真殿,闭门思过三天!送回公主府,无召不得入宫!”
    过去几个侍卫,将长公主围起来,又不敢太粗鲁,只得以人墙逼着她退出殿外。
    长公主已换了副面孔,睚眦欲裂,面目狰狞。
    口中不停骂着大逆不道之言,“李瑕你个无知小儿,言而无信,父皇怎么就看上你,要是我四弟在,今日必不会如此待我。”
    太师仍是垂首而立,李珺路过外祖父突然哭出声,“外祖,珺儿不孝,珺儿知错……”
    太师听到皇上召唤,快步走入含元殿,一眼不看李珺,仿佛不认识她。
    进殿后众臣面面相觑,只见皇上衣袖被扯烂一大片。
    皇上面色铁青道,“今日就议到此,所有政见写成折子承报,散朝!”
    他袖子一甩由侧门转入内室,留下一屋子不知所措的官员。
    太师一言不发,也不理会几个官员招呼,“太师、太师……”
    几人追着太师跑出含元殿外。
    大家都信了,朝廷战败不是谣言,十有八九是真的。
    果然,李瑕颁布新令,明年天春季税赋翻倍。
    抄家与乐捐的银子都用光了,皇宫中的用度已缩减至原来的一半。
    皇帝自己用度更是节俭到大周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程度。
    种种迹象表明,国库不但亏空到不能承担。
    国力也节节衰败,大周仿佛走入一个死胡同。
    太师人脉甚广,他如冬天过河的狐,一步一回头,害怕冰面破裂。
    边关战报一直没有消息,怕是那边战败也想翻盘。
    若大周一败涂地,京中四大家族,将重新排名。
    国公与曹家也许就此一蹶不振……
    他发动自己的关系搞战报,只挖到一条消息,边关缺粮,粮草被抢后,军粮一日一送供不上需求。
    军心大乱,边城百姓已经有人饿死,其状之惨可比大周先帝时的大饥荒。
    连老天爷都在帮太师,这么好的时机,他是把握还是任由其白白溜走?
    古话说得好: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这话不就是在寓意今日之情形?
    三天过去,公主被护卫送回公主府,并有御林卫换班守住大门。
    当夜公主府开在僻静处供送货出入的旁门悄悄找开。
    一个婢子伸头左右瞧了瞧,见附近无人,偷跑出去。
    跑得不远便钻入一辆停靠在路边的不起眼小车。
    小马车快速驶离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