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兰桂齐芳(二)
作者:昭华灼灼不见青山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最新章节     
    只是因为他胎里带了一块通灵宝玉,他的父亲贾政当时大喜过望,给他起名宝玉。
    大家也都惊奇于这块通灵宝玉,便这么叫着,只是贾家的子孙,男孩子三岁上族谱,女孩子则是要等到六岁。
    在要给他上族谱的时候,当时接手了他老子贾敬成为族长的贾珍,虽然混账,却也是懂规矩的,只说这名儿不行。
    当时他都被抱进贾氏祠堂了,却在录名儿的时候出了问题,开祠堂不是小事,香火果案那是一应不可少的。
    更有贾氏宗族的人在外等候,不可随便了事,于是几个大人在祠堂里商量了一阵子,贾珍没想到荣国府竟然没想好名字就来了,便直接说道。
    “反正宝玉,他这也算是天降祥瑞,不如就将宝字去掉,单名一个玉字,叫贾玉吧!”
    贾政一听当时就否决了他这个不靠谱的提议,说听着像是“假玉”。
    后来还是贾赦说了一句中肯的话,他说:“宝玉生来带玉,那玉双面皆有字,不如便取名为珏。”
    ps:(珠琏珏环——株连绝患,又是侍者与补天之五彩石之联系。)
    贾政听了读了几遍,觉得不错,便应了下来,于是乎,虽然平时大家都看着通灵宝玉的面子上叫他的小名宝玉,实际上,若是衙门宗谱上,写的都是贾珏。
    宝玉想着自己的名字,又想了贾兰的名字,轻笑不已。
    那个识字的婆子定然是学了个半斤八两,兰字如何就没有草字头,定然是那婆子将兰记成了阑,这才闹了笑话。
    宝玉摇头,又想到了那婆子说的桂字无草头的事情,便回忆起一个字来,蓕也是有草头的,可见认字不多,便要闹出笑话来。
    宝玉被这两个婆子一打岔,便也不想去打扰王熙凤了,王熙凤这会子事情多,他就不过去给凤姐姐添乱了。
    想到许久没往贾琛住处去,他索性一拐道去了贾琛的住处。
    宝玉进屋时,贾琛正对着一本翻开的史书发呆,宝玉见了便打趣道。
    “三妹妹可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竟这般出神,连我来了都不知道?”
    贾琛被宝玉突然一句惊醒,回了神来,她也不恼,只指着面前书上的一则传记问宝玉。
    “二哥哥,我今儿得了空看书,却见前朝多有为了劝谏君王,一头撞死的朝臣。
    我不太明白他们的做法,他们是一头撞死了,可是他们劝谏的君主,听或者是不听他们的建议,也只是多做出了一些表面文章。
    很多时候并没有真的解决问题,可是我翻遍了许多的书写,那上面的人都对他们的做法大加赞扬,甚至还推崇他们的做法。
    我想了很久都不得其意,二哥哥,你有先生,不如就帮我想想这些到底是为什么?”
    宝玉听了她说的话,也是对他所说的事情开了兴趣,拿起贾琛面前的书籍,仔细的看了,她指出来的那几段话,随即冷笑一声,将书扔下,冷笑道。
    “他们一个个的都是榆木脑袋,遇到问题连想都不想,便只知道死谏。
    可是他们也不想想他们这么死去有什么用处?
    在我看来,人都是要死的,可是死的方式确实有很多种,像他们这些为了一个建议便至自己的生命与不顾的。
    还有哪些鞠躬尽瘁死在自己任上的那些人。
    这两种人到最后都是要死的,不过我却觉得,后一种比前一种好上千百倍不止。”
    宝玉的话正中贾琛疑惑不解的部分晕染,他便直言问宝玉,他这么说可有什么依据。
    宝玉平时读书也没少看这些忠臣气节的事迹,之前为他们授课的太爷也经常推崇他们这种做法。
    只是他却总觉得不对,后来他看见了司马迁的事情,便想通了他之前一直想用来的问题。
    “有什么依据,其实也没有什么依据可言。
    三妹妹,你最近读史书可读了司马迁?”
    贾琛点头,她最先看得就是这本书,也是因为这本书上面想说的东西,他在对其他的事说起了一些兴趣,想要再多看一些,多了解一些,这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宝玉便道:“那三妹妹便知道他的事情了,若他当初一死了之,哪有咱们如今看得这本书存在。”
    贾琛闻言似乎有些触动,宝玉打开了话匣子,便一股脑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都说了出来。
    “三妹妹,他们都说我不爱读书,其实不是,我也爱读书,不过就是不喜欢他们这将几本书作为经典反复读来读去,然后歪曲其中的意思。
    就说科举,我也在先生那里见过八股文章,其中全是条条框框。
    我亲眼见着父亲门下的那些学生们,每人一本所谓当世的大儒标注的注释经典,他们在那里勤学苦练,为的就是要将那些人的话记住,将来在考试中好写在文章里面。
    我曾经好奇问过他们,是否有自己的想法,对这些文段的注释,他们竟然只说他们背出来的那些,反而过来嘲笑我多思多想。
    说老师们的想法总是没有错误的,他们是需要学习,不需要再去思考其中的含义。
    可是我却觉得他们的做法不对,三妹妹,你说我们平时读李白杜甫的诗,都会有自己不一样的感受,也会在闲暇的时候自己写一写感悟的随笔。
    那么,在面对其他书籍的时候,我们不也是会有不同的想法吗?那么,这些想法都是错的吗?”
    贾琛摇头回答宝玉:“不是,上回林姐姐来,我向她请教了许多问题,他的回答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茅塞顿开的感觉。
    我觉得面对同样的事情,有不一样的想法和不一样的角度是正常的。”
    宝玉听了不免对这个谨慎的三妹妹刮目相看。
    平时贾琛跟她说话的时候总是向着他,说顺着他的意思说,没想到竟然还能和他说到一块儿去,于是他的兴致便更高了一些。
    “所以,我觉得那些以此劝谏的人,他们与其这么死去,还不如不死的好。
    他们都是忠烈之士,自然也不是身上一点才学本事都没有,他们什么死了,那他们的才学本事岂不是浪费掉了。
    与其说他们这么死去,博得一个什么万世流芳的名声,我更希望他们能够活下来,真正的为天下子民做出一些实际的事情来,这样才不忘他们得到的那些夸赞和敬仰。
    当时只是为了一些名声而做出一些不是很重要的行为,我觉得他们与那些尸位素餐的人也没有什么两样。”
    宝玉说的酣畅淋漓,加之之前他便口渴,虽然喝了袭人的一杯茶缓解了一下,但是在外面走了这么久,到了贾琛这里又说了这么大一篇子话。
    只觉得自己口干舌燥,贾琛急忙命丫鬟给他倒茶,他咕嘟咕嘟连灌下去三杯,却是有了一种饮酒的豪气。
    惹得贾琛看他模样直笑,宝玉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思所想的话,也觉得畅快,见她看着自己笑,便也跟着笑起来。
    贾琛原只知道宝玉骂朝中他们那些人是国贼禄鬼之流,其实并不知道他自己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如今听他这么一解释,便知道他的意思不是众人所想的那样。
    宝玉但对于拥有真本事的人,还是十分敬佩的,也希望多一些有本事的人真正的能被朝廷做出一些贡献,只是他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想法罢了。
    有了一个好的开端,兄妹二人便一起看起书来,互相讨论自己看书所得,宝玉惊奇不已,贾琛的一些想法,就是他也没有想到过。
    他看了那么多遍的书,有的时候还要贾琛来提醒,才能发现其中更深一层的含义。
    两人一直讨论着,直到史溁派人来叫她们去荣庆堂吃饭,他们才恋恋不舍地放下书本。
    这顿饭是他们回来第一次吃晚饭,家里面的人只要是没有生病或者是其他的原因,都是无必要到场出息的,他们这些孙辈们是必须要到场的。
    宝玉和贾琛不敢耽搁,急忙收拾了收拾,然后往史溁所在的荣庆堂赶去。
    不过,等他们到了的时候,人已经来了不少,他们两个行完礼之后,也纷纷的走到自己的位置上。
    贾赦在外面忙了许多事情,还回来的比较晚,不过他还是赶在晚饭之前回来。
    然而,他却给荣国府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是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惊讶万分,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他反复的确认消息的来源非常可靠,而且已经是明面上定下来的事情,大家才相信他所说的话。
    那就是前来和亲的北狩公主,她没有成为当今圣上的妃子,而是亲自提出要嫁给太上皇,原因就是她真的仰慕的不是当今,而是英勇了几十年的太上皇。
    这个消息一转出来,顿时轰动了京城的所有人,大家谁都没有想到,竟然会发生这种事,不过让大家更为惊讶的是,太上皇欣然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