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刘姥姥
作者:昭华灼灼不见青山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最新章节     
    宝玉一听,当即就急了,他口中说道:“我虽不是什么有才之人,也知在外不可以权势压人。
    每每出去,都十分小心,从不做巧取豪夺之事,那掌柜这么做,这件事岂不是都成了我的错处,我可没有这个意思啊!”
    黛玉将桌上茶水往他面前一推,语气十分淡然,“我只说是可能,又没说一定是,下面我还有猜测,你想不想听了?”
    宝玉接过茶水,猛灌一口,心中还有一丝希望,他诚恳地问黛玉。
    “那剩下的两种,又是如何?妹妹一并告诉了我吧!”
    宝玉安静下来,黛玉方道:“第三,那便是这个掌柜自己掏腰包送给宝二哥哥你的。
    不过,宝二哥哥,说到这里我得提醒你了,底下的人就算是有孝敬,那也拿不出这么多银子。
    若是真的是这掌柜送宝二哥哥你的,那他在宝二哥哥你管铺子之前,必然从铺子里拿了不少好处,你更得查查他到底拿了外祖母多少银子。
    还有,最后一种,那就是那掌柜将玉料买来之时,没有人看出来这块璞玉能出好玉,真的只花了一百五十两。
    当然,这种可能我就是说说,几乎没可能的。”
    宝玉将黛玉这一番话从头到尾听下来,脸色从不解,到愤怒,到若有所思,最后他感叹道。
    “我原以为,我把老祖宗交给我的铺子管得极好,每月进项都不少,没想到这里面还有这么多事。
    妹妹比我小都懂得这么多,我竟像是白活了这么些年。”
    史湘云见宝玉长吁短叹的样子觉得好笑,随口说道:“二哥哥已经照前两年好多了,自从上次碧痕那件事以后,二哥哥屋里剩多少银子,二哥哥心里都有数了呢。”
    “云妹妹,你说什么呢!”
    史湘云后知后觉地发现宝玉的脸色在听到碧痕的名字之后,变得极为难看。
    宝玉扭头不去看史湘云,接着和黛玉探讨该怎么试探那珠宝铺子的掌柜。
    黛玉心思灵透,一听便知这件事肯定和银钱有关,保不齐就是监守自盗。
    她知道宝玉对他屋里那些丫头们的态度,她才不会多嘴去问宝玉,只笑道:“外祖母交给你的铺子我可不管,你自己想办法去,我今儿说的就够多了。”
    说罢,黛玉便去和贾瑶说悄悄话去了,只留宝玉自己在那冥思苦想。
    宝玉想了一会儿,没想出来什么好办法,便将这件事给暂时丢开,然而他一抬头就看见了桌上被黛玉拒收的礼物,又是一阵着急。
    诸姊妹的礼物,黛玉可是都收下了,唯独他的没有,他急的直暗暗跺脚,在屋子里转圈踱步。
    忽地他看见了桌子上的文房四宝,心中一动,快步走到桌前,挥笔写就一笺。
    吹干墨迹,他便将笺纸递到了黛玉面前,“林妹妹,生辰快乐!”
    早在宝玉走过来的时候,黛玉便用余光瞧见了他,她伸手接过来一看,便看见上面写着几行字。
    “一岁一礼,几寸欢喜。”
    “且逢良辰,顺颂时宜。”
    黛玉看了莞尔一笑,对着宝玉笑道:“那多谢宝二哥哥了!”
    荣国府众人一直在林家待到夕阳把天边映照成橙红一片的时候,才启程回府。
    等回来的时候,荣国府的门房等马车停稳,便凑上来对着管事嬷嬷说了一会儿。
    鸳鸯在听完了管事嬷嬷的话之后,对着史溁说道:“老太太,上回来的那位刘姥姥带着孙子来了。”
    原本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的史溁倏地睁开了双眼,她问鸳鸯道。
    “什么时候来的?他们人现在在哪?”
    “回老太太,他们现在已经被安排到客房里了。”
    史溁点头,然后对鸳鸯吩咐道:“一会儿回去,将他们请到我那去说话。”
    刘姥姥来的消息不是秘密,没一会儿邢氏和王熙凤便也得知了消息,众人各自回房换过衣物之后,便再次过来。
    史溁自然也再一次见到了这位刘姥姥,刘姥姥一见到史溁便带着他的外孙王宣上前问好。
    “请老太太,太太,奶奶安。”
    史溁早吩咐过,一定不要让刘姥姥弯下身子,故而琥珀借着倒茶的功夫,就站在刘姥姥身边没走,此时直接就将刘姥姥给扶住。
    史溁亦笑着回道:“老亲家,家里一切都好吗?”
    刘姥姥在琥珀的搀扶下坐下,笑着答道:“一切都好,托府上的福,我们那里虽然遭了灾,但也挺过来了,倒是府上的事情让我忧心不已。
    后来,我听府上来找人的人说,那人找到了,也送了官。
    只是他们也没说府上找人做什么,我这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就想着来看看。
    说句不怕府上笑话我的话,我这个老骨头虽然没什么本事,好歹在咱们乡下还算是能说上话。
    我就过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到府上的没有,有就帮上一帮。
    昨儿,我从家里出来半路上,本路上遇见了隔壁张家村来押人的官差,这才知道府上的事情有多大。
    我好说歹说央了那驾车的人,赶着今日到了府上,不然照路程,我得明天才能到哩。”
    史溁闻言笑着对刘姥姥说道:“劳你挂心了,原是有人要故意与我们家过不去,如今当今圣人英明神武,已然惩治了恶人,我们再不怕他们挑唆。”
    刘姥姥听史溁说了家里已经平安,她一颗悬着的心也放到了肚子里,笑着说道。
    “平安是福,平安就好。”
    史溁见来见她的只有刘姥姥一人,不见她那外孙,便问刘姥姥。
    “老亲家,你那外孙怎么不见?”
    见史溁问起王宣,刘姥姥不好意思地说道:“刚才我就说要带他来,走到老太太门口,被府上的宝哥儿给叫住了,这会儿应该还在门口。”
    话音刚落,众人就见宝玉拉着一个男孩子进来,他穿着一身半新的衣服,头发也整整齐齐地扎着,一看就是静心收拾过的。
    两人走过来的时候,史溁也在打量这个王宣的变化,他比上次史溁见到他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改变。
    整个人往上长高了很多,面部五官也长开了许多,看着干净利落。
    一进来,他便跟在宝玉身后,向屋里的人问好,全然没了之前来的时候,怕生的样子。
    刘姥姥慈爱地将王宣拉过来,对着史溁说道:“我家这孩子按照老太太的吩咐,上了学,如今跟着老先生一起去了镇上的私塾里面读书,认了许多字。”
    史溁一听忙问王宣现在都读了什么书,王宣恭敬地回答,都是最开始要读的,如今已经读到了弟子规。
    史溁点头笑着称赞,“是个聪明的孩子。”
    刘姥姥急忙摆手,“当不得,当不得,老太太可别夸他了。
    总共才认几个字,我只求将来他能有个营生,过个安稳日子吧。”
    一阵说笑过后,史溁想着之前从周要嘴里说的底下村子遭灾的事情来,便起了话头试探性地问。
    “我听人说,你们所在的村子当初遭了匪了?”
    刘姥姥一听,脸上的笑容便散了,她长叹一声,这才答道。
    “可不是,原是地里收不上来,这日子就不好过了,可没想到这还不算完,又来了鞑子。
    隔壁村的那张财主家就是第一个被盯上的,他家的女儿当初嫁给了县城里的太爷,鞑子来了第一个灭的他家。
    他心心念念的女婿家也被鞑子给杀了,从老到小,一口人都没剩,那人头都被摞在了县城边上。
    不过啊,好在之前那个被张财主硬是退了亲的云家那才是真的对他女儿好,那家的公子拼命把张小姐给救了,也算是张财主他家没死绝。
    那张小姐也算是得遇良人,她们两人将张财主留下来的这套空宅子给卖了,两人去了外省过日子。
    上回张家村的人见了那云公子身边的人,还说张小姐生了个大胖小子,如今云家待张小姐好的跟亲闺女一样,可见这苦尽甘来是有道理的。”
    邢氏心中一动,开口问王熙凤道:“凤丫头,我怎么听着这么耳熟,莫不是那水月庵静虚老姑子揽的那个官司?”
    王熙凤早就想到了,笑着应道:“应该就是了,只是没想到这报应来的这么快。”
    刘姥姥听了奇道:“太太、奶奶莫不是知道他们家的事?”
    王熙凤走到刘姥姥身边笑道:“可不是知道的一清二楚,那张财主当初想退亲想疯了,竟托了那庵里的老姑子,找上了我,想要我去做那缺德事。
    我没答应她,哪里知道他到底还是找了其他的人。”
    刘姥姥听了赞同道:“奶奶做的对,咱们做人父母的,哪里就能为了攀龙附凤,把自己的儿女往火坑里推呢。
    就是平时没见过的人,也没有这么歹毒的心思,奶奶不知道,那张小姐在夫家可没过上好日子,那太爷是个贪恋美色,脾气又极差的人,每每喝醉了就要打人。
    他把张小姐抢到手,心里却总想着张小姐当初不愿意嫁她,每每动手,后来竟然把张小姐给关到了柴房里。
    不过,好在也是因为他这么对张小姐,在鞑子来的时候,张小姐才逃了一条命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