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黛玉为魁首
作者:昭华灼灼不见青山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最新章节     
    霍、柳二人见了,都说当得,元姑娘好奇地问道:“刘姑娘,你是怎么想到要咏这牡丹的,我看你身上穿的衣服上绣着的是木槿啊?”
    刘姑娘不好意思地答道:“是我身边这回廊上,就点缀着牡丹,我方才也不知该咏什么,索性四处看看,便看到了它。”
    刘姑娘抬手一指,众人皆看见刘姑娘身后那朵用碧绿色的翠纱卷成的牡丹,都是会心一笑。
    黛玉说道:“就地取材,乃返璞归真之乐也。”
    诸人皆赞同,于是乎这一篇算是过了,元姑娘三人复又去看其余人的,只见下一张纸上面写着。
    睡起名园应掩门,一年春事多寄盆。
    秋千庭院红三径,舴艋池边栖半魂。
    千红万缕和风渡,花漾吹暖弊裘痕。
    主人自欠西湖债,管领风光只近昏。
    落款上写着闲鹤君。
    三人一看便知这是史湘云所作,柳姑娘开口评道:“此诗咏的是海棠,行句中满是闲云野鹤悠然自得的惬意,不输前首。”
    众人亦皆称是,自此一一看去,有人咏梅,有人咏莲,多是根据自身的喜好来作,各有意趣。
    一圈看毕,众人又去看元姑娘三人之作,亦为佳作,复称赞一回,便轮到了黛玉的诗稿。
    黛玉笑着将折好的诗稿从镇纸下面拿出来,交给了元姑娘三人。
    元姑娘打开来读,前两句还未读完,便已有人开始喝彩,及待全诗读完,众人意犹未尽。
    柳姑娘笑道:“思绪飞扬,虚敲傍比,全稿飘逸脱俗,我看当以世外仙姝为魁首,你们一位如何?”
    史湘云是第一个开口表达自己意见的,“甚好,林姐姐当之无愧。”
    众人亦然,因而魁首既定,黛玉莞尔一笑,多此并不做谦虚,众人亦不认为她托大,实是实至名归。
    魁首既出,当论以下次序,众人凑到一起,又论出二三来,乃是湘云与霍姑娘,至第四位便是贾瑶和刘姑娘并列。
    担任监社的元姑娘,只得了第八位,但是她毫不在乎,只道:“以我诗才,当居此位。”
    黛玉深知刚才评诗之时,有几人心中不服元姑娘,特意挑了许多刺出来,也有言说她诗中转折生硬等语,故而元姑娘之作,在三位监社中垫底。
    然而元姑娘对此不以为意,她大方地承认自己技不如人,反倒让那几位挑刺之人略红了脸。
    黛玉见元姑娘的胸襟气度,心中感佩,心中将元姑娘此人列为可相交之人。
    姑娘们这边的热闹是瞒不住大人那边的,她们从摆上桌案,史溁这边便得知了消息。
    锦乡侯家的韩太太笑道:“她们小的在外作诗,倒显得咱们是个老古董了!”
    贾敏笑着接口:“都是女儿家的小玩意儿,咱们当初在闺阁之中,不也经常以此为乐。”
    北静太妃见外面热闹,也坐不住起来,当即提议道:“她们作诗,不如咱们投壶吧,再这么每日坐下去,可就真动不了了。”
    史溁一听,顿感不妙,她知道投壶是什么,只是她哪里会,还是先将自己摘出去的好,她立刻开口说道。
    “我这把老骨头老眼昏花的就不下去了,我给你们做见证。”
    王熙凤立即过来笑道:“老祖宗年岁最长,做见证自然合适,不过,既不下场,不如老祖宗出个彩头,也让咱们乐一乐?”
    史溁笑骂道:“你们看看,我还未开口,她便来拆台了。
    好好好,彩头我出。”
    史溁想了想,将头上一只做了珐琅的金钗取下,笑道:“这是咱们京城鉴金楼出的孤品,那师傅说此生只做此一件,可够做彩头的?”
    北静太妃急忙看了一会,惊喜道:“够了够了,老太太的东西就是比我们的好,不过待会若是到了我手里,老太太可不要心疼才是。”
    史溁听了哈哈一笑,指着北静太妃对一脸惊讶地看着北静太妃的韩太太说道。
    “你看看,还没比呢,就好像她已经胜券在握了一样。”
    韩太太笑道:“太妃擅长这个,自然视老太太这钗为囊中之物了。”
    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着北静太妃说道:“太妃,不过这金簪,我看着也喜欢,待会比起来,我可不会让着你哦。”
    北静太妃豪气地一挥手,“无妨,咱们各凭本事。”
    她的动作又是惹了屋内一阵笑声,投壶等需要用的物件,贾敏早已备好,只为及时之需,不遑多时,投壶便开始了。
    投壶是北静太妃提起的,且她也说了,不论身份,于是众人便按照年龄来做了投壶的次序。
    北静太妃这个提起人,反倒落了个中等的次位。
    这些太太、奶奶们原也都是大户出身,锦衣玉食,如何能不会,她们纷纷命人将自己的袖子用襻膊捆好,自己下场来。
    有的人在投壶,便有的人在一边等候,几个太太便走了过来,与贾敏说话,言语之中多提及黛玉。
    贾敏人如其名,心思敏锐得很,一听她们话头总是向黛玉身上引,她便知道这几人是来探她口风的。
    贾敏一边笑着应付这几个太太,不着痕迹地绕过了她们的问话,一边在心里啼笑皆非。
    且不说黛玉才多大,不应该这么早就开始议亲,就算是将来黛玉要议亲,也不能这么草率,须得细细考察琢磨,这几位太太,太心急了些。
    贾敏总是绕开话题,只是这几位太太并不想轻易罢休,还待问时,便见到门外进来一个丫鬟,走到贾敏面前回道。
    “太太,宫里来了一位公公,说是老太妃身边的人,就在门外。”
    贾敏对着和她交谈的几位太太笑了笑,到了声赔罪,急命人将这位公公请进来。
    来的正是从宫里出来的李公公,他满面笑容地进来,身后还有两个内侍搬着一个大盒子。
    李公公一进来就笑着对贾敏说道:“侍郎夫人,这是给贵府姑娘的生辰贺礼,不知贵府姑娘现在何处?”
    贾敏笑道:“她如今不得空,公公交由我来收下便是。”
    李公公自然感觉到了四周人暗暗打量他的目光,面色不改,对着贾敏说道。
    “这是礼单,侍郎夫人收好,咱家这就回去复命去了。”
    贾敏将随着盒子来的信笺收下,并没有立刻打开来看,而是揣进了袖中,作为当家主母,她须得送送李公公,便跟着一起出了门。
    到了外头没有其他人的时候,贾敏才笑着问道:“只是小女生辰,如何就惊动娘娘了?”
    李公公呵呵一笑,对着贾敏摇头道:“不是娘娘,是住在咱们娘娘宫里那位。
    说是怕让人听了多想,便央了娘娘,以娘娘的名义将这礼物送出。”
    贾敏惊讶了一下,随后笑道:“那就请公公替我们多谢他了。”
    说罢,贾敏身边的周文音上前塞给李公公一个荷包,李公公笑着推拒了,只笑道。
    “贵府姑娘生辰,不知咱家能不能讨杯茶,也沾沾福气。”
    贾敏命人急急端茶来,李公公接过喝了一口,品了品,说道。
    “这是白茶,京中甚少有人品此茶,都觉味道不够浓郁,贵府竟然喜好此茶。”
    贾敏笑道:“这茶我也不怎么喝得惯,只是小女喜爱,觉得味儿好,因而府中常备。”
    李公公心中了然,喝了茶,便带着同样得了茶的两个内侍回宫去了。
    绕道前院的时候,正好看到了林如海和他身边的贾赦。
    林如海和贾赦与李公公说了几句话,然后两人亲自将李公公送出了门。
    路上,李公公嘴角一直都勾着笑意,他身边的徒弟不解,开口问道。
    “师父,您什么事这么开心啊?”
    李公公瞧他一眼,伸出袖子里一直没拿出来的手,徒弟看去,就发现李公公手里拿着三个荷包。
    “这……这……师父,这些都是哪来的?”
    李公公将其中一个荷包扔给他,“这个你们两个分了吧,也不枉跟着我出来这趟。”
    随后将两个荷包收进自己怀里,这才解释道:“你们以为我没要,我也是这么以为的,出来之前,小王爷就给了咱家赏钱,我是不好再拿林家的钱。
    可人家林家会做人呢!该有的一样都没少,你们呀以后学着点儿。”
    徒弟点头,他出来之前,师父就嘱咐过了,不许他收钱,没想到师父竟然自己收了三个荷包,他有些想不明白。
    “师父,这林老爷给一个,林夫人给一个,那剩下那个是谁给的?
    而且,您刚才不是告诫我们不许去林家要钱吗?”
    李公公拿着手里的拂尘杆就敲了一下他的头,口中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怎么脑子就不开窍呢?林老爷和林夫人自不必说,那多出来的那个,是林家的舅老爷给的。”
    李公公的徒弟哎呦一声,随后才反应过来,他捂着嘴说道。
    “是贾大人?”
    李公公点头道:“这回知道我不让你去林家要钱的原因了吧?”
    徒弟急忙点头说道:“明白了明白了,贾大人是陛下面前的红人,咱们可不能向贾大人的妹妹家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