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为君难,为储君更难
作者:昭华灼灼不见青山   穿越红楼:开局成为贾府第一人最新章节     
    贾琏凑到贾赦露在被子外面的耳朵旁边,将宫里来人报喜的消息简洁地说了一遍,要说简洁也还是真的简洁,其实贾琏就说了四个字。
    “娘娘生了!”
    贾赦其实已经被贾琏吵醒了,但是是个人都知道,当你睡得正好的时候,尤其是被窝里面异常温暖的时候,脑子还有些木,通常都是不愿意起床的。
    而且贾赦也不是一个事业心特别重的人,他刚跟着当今参与完惊天密谋,正想松快松快,自然不答应,谁料竟然听到宫里的元春生了。
    “你说什么?”
    贾赦也不再装睡,直接翻起身来,看着贾琏,却因为起的劲头猛了,眼前一阵金星飘过,甩了甩头将眼前发暗的景色扔出脑海,他疑惑地问道:“太医之前不是说还有本个月娘娘才能生产吗?”
    贾琏笑道:“哪里就有这么准了,前头我媳妇生孩子的时候,算的时间也有出入呢!”
    贾赦闻言点头,笑道:“娘娘生的是男是女?”
    贾琏一边亲自将贾赦的外袍拿来,给贾赦穿上,一边笑着答道:“是个小皇子呢!”
    “陛下算上之前夭折的和还健在的皇子有六位,如今娘娘又为陛下生了一个皇子,按照序齿应该是七皇子了。”
    宫里来报信的小太监正等在正堂里面,他是戴忠全的徒弟,来之前戴忠全仔细叮嘱了他半天,要他小心着对待荣国府,断不可在荣国府众人面前轻狂,更不能向还在太上皇身边伺候的夏守忠那样轻易地向外臣索要钱财。
    小太监机灵的很,戴忠全如今接替了夏守忠的位置,是宫里最有权位的大太监,他跟着师傅,将来的前途光明着呢,自然是要好好学习他这位师傅的本事。
    小太监将师傅的话都记在心里,在荣国府正堂里面等待的时候没有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色,甚至在见到被贾琏刚叫来的贾赦的时候先问了好。
    “贾大学士,恭喜恭喜!”
    贾赦脸上也洋溢出了笑容,“公公客气了,不知娘娘可还好?”
    小太监笑道:“娘娘好着呢,宫里老太妃听说了之后开心得不得了,就连太上皇和陛下都欢喜的很。这不咱家就来给贵府报喜来了。”
    贾赦凑近小太监往小太监手中塞了一个荷包,随后对着小太监笑道:“娘娘平安生产,咱们府上高兴的很,只是府里先前闹了时疾,为了宫里贵人们的安康,还望公公能替咱们府上给陛下传个话,暂时就不进宫了,等府里风波停了,我自然带着家眷进宫拜谢恩典。”
    小太监早就得了戴忠全的吩咐,见贾赦将自己要说的话先说出来,也是心中松了一口气。原本确实是为了太上皇的身子考虑,当今让他们传话最好不进宫谢恩,他来的时候想了一路该怎么说。
    谁料到贾赦竟然早就想好了说辞,此时小太监更是觉得荣国府的人不简单,真不愧是百年公府,要是今天生下了皇子的是宫里别的妃嫔,指不定怎么趾高气昂,想着怎么告诉别人家他们家现在是皇子外家了。
    现在谁都知道陛下正值壮年,按照太上皇的寿数来算,距离下一次心新皇继位还得好几十年,这样的话,年长的皇子空有年长的名头,实际上是一点都不占优势的。
    你说什么前朝有人说立嫡立长不以贤?
    这样的说法在大徒可说不通,大徒皇室在建立大徒王朝的时候,就深刻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他们在律法上都规定要求大徒百姓尊嫡尊长,实际上在皇室里,这里是最不遵守这条规矩的地方。
    试问,一个王朝不论继承者的才能,只追求继承者是哪个女人所生,又能存在多久?
    要是皇后生出来的孩子无能,岂不是要断送大好江山?先祖就充分意识到了前朝因为这条规矩而导致灭亡的惨痛经验,这个时候就得有人问了,为什么太上皇那么宠爱前太子。
    那你就不能忽略一个前提,就是前太子本人真的很优秀,他的治国才能甚至比当今圣上还要好。前太子做储君这么多年,朝中重臣一大半都对他十分信服,这份信服不仅仅是因为太上皇加诸在他身上太子储君这个身份,更是对他本人的一种认可。
    如果太上皇早十几年前就没了,没有活这么久,那么继承大徒皇位的一定是前太子,而不是当今圣上。
    前太子败就败在他做了几十年的储君,他的势力已经大到让坐在龙椅上的他的君父产生消除不掉的猜疑和忌惮上。
    大徒就这么大,朝廷中的文武百官也就这么多,那么就代表权柄就这么多。身为皇帝的太上皇当时手里握着一部分,前太子手中有一部分,剩下的有的是纯臣,其余的各自选择了成年的皇子党附。
    一方手中的权力大了,那么剩余的人手中的权柄必然会变少,这个时候又有人说了,只要握在太上皇手中的权柄不减少不就行了?
    其实也不对,在皇帝的心中,他所掌握的力量必须是能够绝对压倒另外己方的,如果另外几方的力量加起来能够超过他手中的力量,或者是逼近他手中掌握的实力,那么作为皇帝的太上皇是不能够接受的。
    这就会让太上皇感受到深深的威胁,而前太子当年就是这样,在其余的兄弟都没长成的时候,他年长,跟随太上皇处理朝中事务,他往往都追求尽善尽美,极近可能地为太上皇分忧,甚至有的前太子处理过的政务,太上皇都不必再看一遍。
    太上皇是非常欣赏前太子的能力的,所以他也交代了前太子去做更多的事情,前太子一如既往地完成的很好,于是太上皇越来越欣慰了,毕竟自己的儿子有能耐,谁不高兴。
    朝中重臣都是人精,看出了太上皇对储君的满意,所以对前太子的接触就更多了,大徒说白了是他们李家的天下,别的人都只是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