俪珠不屑一笑:“设置了太子妃,又设置太子嫔,一定可以让太子的后院鸡犬不宁,因为太子嫔这个位份本就十分特殊,传说是明宣宗的孙皇后独有。这位孙皇后从小养在张太后膝下,十分受宠,可惜因为八字的缘故,没法成为明宣宗的正妻,最终只能退而求其次先被封为太孙嫔,后来又成为太子嫔,最后一路又成为明朝第一个拥有金宝的贵妃,压过了普通贵妃一大截,皇贵妃这一封号便是起始于她,虽然她没有正式被封为皇贵妃,但也是因为她的缘故才有了明朝后面的几位皇贵妃,后来她更是直接成为了中宫皇后。原本的明宣宗正妻胡皇后也因此无过被废。若是太子有了太子嫔,将来的太子妃能容得下太子嫔就怪了。”
其实在明朝的历史上,太子嫔只是口语化的叫法,书面上真正的叫法是太子侧妃、太子偏妃或者太子次妃。
只不过这三种叫法听起来不太好听,所以口语上直接称作太子嫔,显得更贵重一些。
夏果茅塞顿开:“原来娘娘抱着的是这个打算!奴婢受教了。”
之后俪珠就把所有小选的事务交给了淑嫔,让淑嫔盯着此事。
毕竟只是一次小选而已,还用不着俪珠专门大动干戈。
不过她想到之前落下的闲棋如今倒是到了收网的时刻,她连忙将李母召进了宫。
俪珠直接问道:“额娘,之前我让你留意的那两个女子,现在怎么样?她们应该到了参加小选的年纪吧?”
李母愈发觉得俪珠深不可测:“娘娘,您让臣妇去找的那两个女子,臣妇早就把她们控制住了,这两个女子虽然都是包衣,但却是上三旗的包衣,而且家里祖上还曾经从龙入关,有着爵位,果真如您所说,就算没有咱们插手,那两个女子也极有可能成为太子的侍妾,正好这一届她们都已经把名单报了上去,都在小选之列。”
俪珠再次问了一句:“可都牢牢的掌控住了?”
李母郑重点头:“娘娘放心。”
俪珠真心实意地道谢:“多谢额娘了。”
李母连忙道:“娘娘说得这是什么胡话?为娘娘做事,本就是理所应当的,何须言谢。咱们是亲母女,不必如此见外。”
俪珠笑了笑:“我还是得谢谢额娘,若是没有额娘在背后替我出力,纵然我再怎么得宠,也不容易把手伸到宫外去。”
李母微微一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臣妇和李家都明白这个道理,请娘娘放心,无论什么时候,臣妇与李家永远都是娘娘的后盾。”
……
一转眼,就来到了小选的日子。
这一次小选,一共有三千多人,质量比前几次都要强上不少,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康熙有意给太子挑选伺候的女子。
对于这些出身包衣的女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纵然如今整个后宫都是俪珠一家独大,但是太子并不是没有登基的希望,反而在并不了解历史的人看来,太子登基的希望很大。
对于那些出身包衣的家族来说,完全是可以赌上一把的。
毕竟他们家族又不止这一个女儿,赌输了也不怕什么,赌赢了,那可就是赚大发了。
甚至只要进了太子的后院,对于这些包衣女子背后的包衣家族来说也都是赚的。
因为太子成为储君,分量可不轻。
自家的女儿成为了太子的女人,说出去脸上有光,也能叫旁人忌惮几分。
三千多名包衣女子,俪珠也没有精挑细选。
首先她把所有父兄官职在五品以上的包衣女子全部圈了出来,直接留下。
剩下的她就挑了一些长得还算过得去的,也留了下来。
父兄官职在五品以上的包衣女子,即使不进入太子的后院,大多也会进入那些宗室的后院成为侍妾。
剩下的选上了包衣,就正常入宫成为宫女,将来能有什么造化,就看她们自个儿的本事了。
最终,俪珠在这一次的小选之中挑出了八名女子,父兄官职全在五品以上,其中便有历史上太子的两名李家氏侧福晋。
一个年纪大一点,一个年纪小一点,分别称作大李佳氏和小李佳氏。
大李佳氏的阿玛是轻车都尉,官居三品。
小李佳氏的阿玛是云骑尉,官居五品。
其中,大李佳氏直接成为了太子的庶福晋,小李佳氏和另外六名父兄官职在五品以上的包衣女子成为了太子的普通侍妾。
太子对此自然是欢喜无比的,因为哪怕是包衣,但这官职和爵位都是实打实的。
尤其是大李佳氏,轻车都尉可不是等闲,必须要立有军功才能成为轻车都尉。
因为这也是个爵位,可以世袭罔替。
所以大李佳氏虽然出身包衣,但她们家族乃是武将,对于太子有不小的助益。
小李佳氏原本也是武将家族,只是势力要比大李佳氏要弱上许多。
剩下的几个侍妾的父兄官职也不算太低,至少聊胜于无,这些人入了毓庆宫,她们背后的家族都将成为太子的助力。
夏果撅了撅嘴:“娘娘,皇上只是让您随便给太子选几个包衣女子,您怎么一下子就选了八个,还有一个阿玛位列三品的,这下子真是助长了太子的气焰。”
俪珠弹了弹指甲,不屑一顾:“别说只是八个,纵然有八十个又怎么样呢?真以为那些包衣家族是好相与的?若是太子有一天倒了,那些包衣家族恐怕是第一个树倒猢狲散的。”
夏果瞬间懂了:“多谢娘娘教诲,奴婢明白了。”
秋花奉承道:“其实给太子多送一些女人也不是没有好处,如今太子的正妃还没有入宫,太子就有了这么多的侍妾和庶福晋,等到太子的正妃入宫之后,还不知道毓庆宫之中要乱成什么样子呢!”
俪珠颔首:“本宫确实是有这个打算,只不过本宫更加想要把大李佳氏和小李佳氏不着痕迹的安插进毓庆宫,因此必须得多挑几名女子,否则大李佳氏和小李佳氏就太显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