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决战在即
作者:画凌烟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最新章节     
    最近一段时间,长安也有不同的声音。
    有人私下说,这一次宣召大将军回来,其实是一次权力的变更。
    大将军手握两州大军,已经超过京师兵力。
    万一谋反怎么办?
    当然,也有人说大将军是忠于汉室的,不会谋反。
    可反驳者却认为即便大将军不谋反,下面的人也会有异心。
    因为大将军接纳了太多扬州人士。
    荆州都还好说,毕竟朝堂上的许多元老派都是荆州过来的。
    扬州的并入,使得朝廷原本均衡的势力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更何况还有文钦、丘俭的加入。
    当然,还有人说大将军其实已经交出了兵权,接下来朝廷会另外派人去扬州。
    否则也不会将大将军以及诸多将领召回来。
    更有甚者说朝堂上已经有人掌握了大将军谋反的证据,这一次召集他和他的人回来,是为了将谋反者扼杀。
    而且皇帝想拿掉大将军的权力!
    这也是丞相的意思。
    不知道为什么,这种说法,在长安快速流传开,成为人们茶余饭后乐此不疲的话题。
    甚至有人还公然在长安的大街上讨论如果大将军在建业称帝,朝廷会如何应对。
    这些传闻,让刚搬迁到长安来的公卿旧贵们彻夜难眠。
    等到正月过后,刘禅的桌案上每天都会多一大堆关于如何整改扬州军政问题的奏疏。
    在这些奏疏里,官员们大胆地提出了自己对扬州军政的看法。
    例如户部尚书樊建就认为,现在河东战场离洛阳更近,更重要,应该调遣大将军回来主政河东。
    至于建业,另外派人过去就可以了。
    再例如,还有人提出现在朝廷对曹魏的进攻方向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从太行山进军,一部分是从荆州进军,还有一部分是从合肥进军。
    大将军可以调到荆州,扬州再另外派人过去。
    这些声音背后只有一个核心意思:限制李衡的权力。
    这些声音配上长安的流言蜚语,很快使整个气氛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但实际上,什么也没有发生。
    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李衡离开了长安。
    跟他一起走的还有诸葛恪、文钦、丘俭那些人。
    没有任何一个人被留下来,这足以说明了长安与李衡的关系,并不是之前传闻的那样。
    这一次离开长安,诸葛亮亲自来送他。
    “你提的那些,我已经全部整理下来。”诸葛亮语重心长地说道,“我很期待新政的全面实施,但以我的身体,恐怕未必能看到那一天。”
    “丞相……”
    李衡正要说什么,被诸葛亮打断:“朝中还有一批人不赞成你,我知道,我希望这一次,你不要再像过去那样。”
    “丞相的苦心,我能明白,未来的大汉,权力将会逐层分散下去,相互掣肘。”李衡感慨地说道,“这是对我们在内的所有官员的约束,这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
    “丞相是担心我还会像过去那样用强硬的手段来清除一批人。时至今日,如果我还用那种手段,就会与接下来的新政相违背,必然引导更多官员为了争权夺势来依附于我,也将一些官员推到我的对立面,形成两股不可调和的势力。”
    诸葛亮不停地点头,在政治觉悟方面,他对李衡一直很放心。
    “我们要的不仅仅临时的和平,如果一种方式快速解决眼前的问题,却诞生了新的更大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得反思这种策略了。”诸葛亮说道,“你能明白,我很开心。”
    “杜元凯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我此次将他留在长安,协助丞相修订律法,我相信他能够帮丞相减轻很多繁琐的事务。”
    “杜元凯的兵事能力也很出众……”
    “前线已经充足,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的理想,就必须修订出更加完善的律法。”李衡道,“丞相不必担心,我在扬州会稳住求进。”
    说完,李衡向诸葛亮一拜,说道:“丞相,下官告辞了。”
    “一路保重啊!”
    “丞相,要保重的是您,我北伐归来之时,还想要来找您喝一杯茶,您一定要等我回来!”
    说到这里,李衡眼中泛起泪光。
    “好,我一定能你回来。”
    诸葛亮握住李衡的手,情绪似乎也上来了:“我还要喝你的喜酒的!”
    “告辞!”
    李衡转身上马,走一段又回头,走一段又回头。
    不知何时,慢慢走远。
    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大将军带着他的人离去后,留下了长安的另一些说法。
    有人说,大将军带回来的人,又全部跟着大将军回去,这是朝廷对他的信任。
    还有人说,大将军是真正为国为民,去建业稳定扬州局势,为全面复兴汉室做准备。
    坊间又开始流传这些年英雄的故事。
    那些小孩和少年听得出神。
    自从后汉在董卓之乱后分崩,诸侯并起,帝国最后的皇帝流亡,被曹操所持,汉室衰微。
    后曹丕代汉,已经有二十四载。
    即便刘氏承大统于西川,但中原之人不闻汉帝久矣。
    德归曹魏,是中原人尽皆知之事。
    二十四年,足以让孩童而立,使少年生出华发,令青年迟暮归土。
    从出川北上,天才如诸葛亮,也走了六年。
    从出川东进到拿下扬州,李衡也走了数年。
    从两线作战,增加兵力,李衡不惜在益州大开杀戒,使人心惶惶。
    无数人前赴后继,才有了今天。
    今年关中的桃花,开得格外繁盛。
    长安街头,也出现了酒馆。
    当年汉魏在争夺陇道之时的少年们南下投靠大汉,如今竟然也能坐在酒馆里,喝上一杯酒,听那说书先生说着丞相和大将军的旧事。
    抬头间,也能看到外面街道上,车水马龙,河道里,商船如梭。
    据说,那些都是关中一些大型商社在调运物资。
    据说仅仅大汉物流商社,就往河东调运了五十万石粮食。
    在大将军走的数日之后,长安发布了讨魏贼檄文。
    刘禅带领文武百官出城祭拜了汉太祖刘邦的长陵。
    三月二十日,李衡在江陵渡口登陆。
    他接到了一份紧急情报:司马昭在南阳集结重兵,准备对襄阳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