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被锁死的司马懿
作者:画凌烟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最新章节     
    四月二十三日,杨仪疾步走进诸葛亮的营帐内。
    “丞相,捷报!”
    “嗯?”
    “魏延击败了曹魏凉州刺史刘靖的三万兵马!”
    诸葛亮立刻接过捷报,快速看完,顿时大喜:“好!好啊!文长从未让我失望!”
    见诸葛亮如此夸赞魏延,杨仪却说道:“丞相,有一些话,下官不知当说不当说,兹事体大,下官觉得还是要说一说。”
    “何事?”
    “下官听闻,魏延在平阳城屠戮无辜,又纵容士兵在永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当真?”
    “千真万确,有官员向下官检举的,当然,是否真假,丞相召回魏延,一问便知。”
    诸葛亮陷入沉默。
    现在召回魏延,显然是兵家大忌。
    魏延在司州永安击败并州魏军主力,却不意味着并州已经归属大汉。
    太原尚未攻克,还有云中。
    现在临阵换将,会影响军心。
    诸葛亮立刻给魏延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肯定了魏延的功劳。
    却也很严肃地指出了魏延此次行军之弊端,乱杀平民,只是短暂地占据主动,接下来去并州,必然会遭各县殊死抵抗。
    这势必大大增加收复并州的难度。
    为此,诸葛亮罚了魏延一年俸禄。
    至于奖赏,诸葛亮也为他提报了。
    “丞相,杀平民,可是大忌。”杨仪见诸葛亮写完信,连忙开始煽风点火,“下官觉得,现在应该立刻把魏延从前线调回来,若他去并州,恐怕要把各县屠戮个空,到时候天下震动,各州群起反抗我大汉,先帝与丞相多年的心血,岂不就此白白浪费了?”
    “我自有安排。”
    “丞相……”
    “去安排人统筹好战俘和军备。”
    “喏。”
    杨仪见诸葛亮不愿意立刻表态惩罚魏延,也不好再继续扇风下去。
    他转移话题道:“丞相,既然并州兵马被我军击溃,现在何不趁胜进攻在河北县的司马懿部呢?”
    “不急,司马懿自己会送上门来,解县在我们手里,洛阳盐出现大量短缺,司马懿不敢不出战。”
    诸葛亮重新坐下来,他召来霍弋。
    “丞相。”
    “绍先,茶叶卖得如何?”
    “已经全部抢完了。”霍弋露出了笑容,“才半个月,河东郡,几个望族,都买了。”
    “一点都不剩了吗?”
    “一点也不剩了,而且其中还有好几个家族,希望我们补货。”
    诸葛亮点了点头,笑道:“看来茶叶的售卖,比我预想的还要顺利。”
    “就因为这件事,之前持反对态度的几个大家族,现在已经帮我们开始辩论,昭告乡野,王师即将救民于水火。”
    一边的杨仪听得一愣一愣的。
    茶叶这玩意儿,这么牛逼吗?
    “那就好,济安的茶叶外交,竟然比军队更好用。”诸葛亮感慨道,“所谓上兵伐谋,便是如此。”
    “也是要王师有强大的武力做支撑的。”霍弋补充道,“两者缺一不可。”
    “还有茶叶否?”
    “长安尚有存货,益州数量充足。”
    “魏文长已经击败并州兵马,即刻往并州输入茶叶,我们要短时间内撼动曹魏在并州的根基。”
    “喏!”
    四月二十五日午时,司马懿刚醒来,高柔跟他说:“太傅,这就是最近在河东郡流传的茶叶。”
    “已经流传到河东郡了吗?”
    “各大家族的人都争相购买。”
    司马懿看着眼前这杯色泽晶莹的茶,问道:“能喝?”
    “能喝。”
    司马懿将信将疑地拿起来,引了一口气,随即面色一凝。
    “这……这就是茶叶?”
    “这是茶叶!”
    “产自益州?”
    “是的。”
    “目前有哪些郡有了?”
    “目前我还只是在河东郡听说,但听说长安有不少。”
    司马懿眼中闪过一丝痛苦,他说道:“等战争结束后,凡是购买茶叶者,一律清除掉。”
    “太傅,这是为何?”
    “此物比蜀锦更可怕,若任由其进来,我们大量的财富会被诸葛亮一扫而空。”
    “如此严重吗?”高柔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好在我军目前是占优势的,击败蜀军后,将蜀军封锁在关中。”
    他话音刚落,外面却传来紧急的声音。
    “报!报!急报!”
    “进!”
    一份急报送到了司马懿面前,司马懿好奇地接过来打开一看,震惊道:“刘靖兵败!”
    “刘靖兵败?”高柔也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刘靖有三万大军,不久前才接到命令南下……”
    “速速去查探,速速去查探!”
    司马懿强忍着痛苦喊道。
    两日之后,司马懿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刘靖真的兵败了。
    司马懿在营帐内独自待了很久,才下令全军拔营北上,进入河东郡。
    他没有时间了,汉军控制解县超出两个月,洛阳的盐就会减少三分之一,盐价必然大涨。
    到时候洛阳各方政治势力都会将责任甩到他头上。
    别说军事上的失败,政治上他可能会被反攻倒算。
    现在他几乎已经没有选择,在战术操作层面已经被锁死,只能硬着头皮北上河东郡和诸葛亮正面会战。
    而且北面没有策应了。
    如果输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并州被诸葛亮掌控。
    当然,在河东战场失去了更多的操作空间,司马懿在出发之前给潼关的王发了一份命令:密切关注长安局势。
    四月二十八日一大早,河北县五万魏军精锐开始北上。
    河东之战一触即发。
    一方统帅是大汉丞相诸葛孔明,另一方是曹魏当权者司马仲达。
    这两个人,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在关中交手过数次。
    司马懿退出关中后,逐渐掌握曹魏政权,整合各方势力,权倾朝野。
    诸葛亮则在进入长安后,开始放权,逐渐退居幕后修养身体。
    双方都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智者。
    但双方却打算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来决定这场胜负:大会战。
    大会战不是因,而是双方在经过数次博弈之后,导致的一个结果。
    当然,在河东战场之外,双方也都有进一步安排。
    司马懿安排了王,诸葛亮则安排了夏侯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