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编号:g-0765。
为了方便日常管理,联盟对内部所有的宇宙,根据类别和加入的顺序,进行了序号的编排。
其中,正式成员的编号就是以「k」开头,非正式的挂靠宇宙就是以「g 」开头。
g-0765,就是追魂家乡的宇宙编号。
“这就是「首都」了。”
李修站在金莲号的船头,隔着数千万公里的距离,遥遥眺望眼前庞大星系。
虽然追魂多次提过,他们宇宙的强度很低,相对应的科技发展门槛也比较简单,但当李修看到眼前的景色时,还是忍不住发自内心的产生震撼。
众所周知,星系是一个由大量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等),综合构成,不断运动的宇宙级天体。
不规则、运动,就是星系的特征。
而李修眼前所见的星系……
它呈现了绝对的美感。
不论李修从哪个角度看过去,眼前的星系都会呈现一种结构上的美——向内螺旋的黄金构图。
而在螺旋的正中央,是一枚散发着幽兰光芒的光球。
如题一颗绝美的眼睛。
即便隔着数千万公里,李修依旧能清晰感知到光球内部,足以令人战栗的恐怖压缩能量。
他可以确信,一旦贮藏在其中的能量爆发,眼前的这座星系,会在二十秒内成为一片废墟。
“那是什么东西?”李修问。
“球状闪电。”
追魂直白的给出了回答。
李修不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词。
早在很小的时候,他就记得「走近科学」之类的科普节目中提到过球状闪电,这种神秘的自然界现象。
就目前人类的科学研究来说,至今尚未解析出球状闪电的真正奥秘,而且……
怎么会有如此巨大的球状闪电?
这枚位于星系核心球状闪电的大小规模是太阳的数万倍。
“自然界中当然不会生成这种规模的球状闪电。那是我们合成出来的能量源。”
经过追魂介绍才知道。
他们宇宙的资源相对贫瘠,想要进入到大宇宙时代,最为重要的限制就是能源。
为了破解能源限制的难题,他们走上了与人类类似的道路。
水力、火力、风力,再到核能源,伴随他们在微观领域的进一步突破,终于介入到了量子层面。
“我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原子,当它在量子层面发生跃迁时,就能够产生大量的能源,而这就是自然界产生球状闪电的原因。
当我们主动引发量子潮汐,在此过程中,注入大量的特定原子,就会产生磅礴的能量。”
追魂坐在窗边,冲着星系核心处的球状闪电微微扬起下巴。
“理论成立,实践成功,于是,就是你所看到的大东西,我们称呼它为——碧蓝星核。”
自然界引发的球状闪电十分的危险。
因为它具有三个十分诡异的特性:
第一,能量的共振传递。
根据内部原子运动场的不同,球状闪电内部会有不同的频段,它只会与有特定频段的物体产生共振,从而实现能量在微观层面的传递——
这份传递,能够一定程度上无视距离,无视常规的防御手段。
第二,量子效应。
如果不幸被球状闪电命中,因为它的能源来自围观层面,被命中的人会陷入量子叠加状态,保持死亡-生存的混沌姿态。
只有出现观察者的瞬间,量子叠加状态才会向内坍缩,最终彻底死亡。
第三,就是不规则运动。
因为规则一、二,球状闪电会被同频的物体所吸引,当吸引抵达一定的规模,它能够无视空间规则,实现空间层面的跃迁。
又因为它内部的频率是随时在变动,所以,没人能够预判它的跃迁轨迹。
正常来说,球状闪电虽然能够制造出大量的能源,但因为以上三点,它的出现往往对应着灾难。
然而——
“我们在微观层面掌握了「频段操纵」的技术。”追魂说。
因为频段操纵,他们就能够凭空制造出无比巨大的球状闪电,就能随意的控制它的移动方向。
再加上「同频下无视距离,就能进行能量传递」的特性,星系内的工厂、飞船、居民……
总之,只要保证频段正确,就算是位于星系最边缘的星球,在按下开关的瞬间,就能够无视距离,不需要部署传输网络,瞬间得到碧蓝星核的能源。
这一切的成本只需要一些微不可见的原子和一场发生在微观领域的量子潮汐。
李修忍不住发出赞叹:“还真是可怕的技术。”
追魂难得露出自豪的表情,“可怕倒不至于,不过,大家真的都在努力。”
光靠追魂,是无法拯救这片宇宙的。
毕竟……不是所有的世界,都有李修、如来这种级别的强者。
只有生活在其中的所有人,为之付出梦想,才能在残酷的无尽之海,得到那微弱的一线生机。
“走吧。”李修说。
靠十二因缘在前方凝聚成的白色光辉不断闪耀,这说明他们距离船娘已经不远了。
金莲号向碧蓝星系内部行驶过去,在追魂的帮助下,轻松的通过了海关检验。
他们走在路上,眼前所见的城市,就是李修所想象的未来都市,到处是飞天汽车,人们的衣着华美,并且不断变幻图案。
而比起这些外在的科幻,属于生命体内在的变化,更吸引了李修的关注。
李修在生命工程学领域有一定研究,打眼望去,路上的行人大概分为三种类型:
进行了机械义体改造。
进行了基因修正手术。
以及,两者都做了。
之前在空间站还没有这么夸张,或许是因为来到了首都的原因,生活在这片星系的人要更为「新潮」,也更为大胆。
打眼看去,李修看不到一个「丑」的人,每个人都像是精致的3d建模,随便一个人拉到蓝星都能当流量明星的那种。
但是……李修扭头看向追魂。
“你应该知道,忽略生物进化,盲目的基因改造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