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朱标:还好有补救的机会!
作者:扶摇   大明:最强藩王最新章节     
    黄车制度!
    这是朱元璋在全国统一之后,觉得过去的户贴制度和“均工夫”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
    朱元璋也认为,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户籍制度,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下令全国府州县开始编制户籍黄册。
    黄册制度的比户帖制度更加详密,详细登记了每家每户的乡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并按照职业将户口分为民、军、匠三大籍。
    民籍除民户外,还有儒、医、阴阳等户。军籍除了军户以外,还有校尉、力士、弓、铺兵等。
    匠籍,也就是登记的手工业户。
    另外还有灶籍,登记制盐户。
    从黄册制度可以看中明朝的的等级制度。
    历史上,朱元璋曾说:“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
    也就是必须将士人和“野人”加以区别,来鼓励士人进入仕途。
    明朝将全国户口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宗室、官绅和文人是最高的等级,他们不仅在政治上享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也可以享有一定的免税免役待遇。
    第二个等级是庶民,他们还是社会中最广泛的群体,也是被征派赋税的基本群体,包括一半的平民和庶族地主。
    第三等级贱民、奴婢、佃仆等,他们不被列入黄册,没有政治权力,但是和主人家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所以,从朱元璋制定的黄册制度,就能看出来,就算他骨子里是农民出身,可人只要到了一定高度,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本来这无可厚非。
    再加上时代的关系,有些东西在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
    而根基浅薄的朱元璋,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这点,也没什么可说的。
    可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变迁。
    如果一直保持不变,固步自封的话。
    那终究会被时代所淘汰。
    就像蛮清的皇室一般,如果他们那个时候通过了君主立宪制的话,或许又是一番场景了。
    就像英吉利一般,到现在,皇室不也好好的么,虽然没有了过去那种大权独揽的威风。
    可也过的潇洒滋润。
    而这些,本来大明也可以实现的,张居正的出现,或许能改变大明的结局,可奈何,世事无常。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每当出现人杰能臣的时候,反派一方,也空前的强大。
    张居正一死,他的那些改革,立刻就被那些权贵阶层,扔进了垃圾堆。
    如果,如果接任的帝王,能继续实行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话。
    或许,大明又是一番景象了。
    随着朱权停下话头,御书房顿时陷入到了一片死寂当中。
    朱元璋更是深陷到自责当中,本以为自己定下的国策,能让大明千秋万代,可结果呢!
    他定下的国策,却成了毁灭大明的元凶。
    这样的结果,朱元璋真的接受不了。
    朱标也是一脸懵逼。
    黄册制度,居然还有这样的危害,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可这些,他的老师宋濂却从来都没有和他说过。
    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呢!
    朱标也感到无比的迷茫。
    好一会,朱权看着朱元璋和朱标这对父子,还没有从自己的世界中挣脱出来,知道自己说的东西,对他们的打击有点大。
    要是在接着往下说的话,恐怕今天晚上的家宴,可以提前结束了。
    “那个,父皇,儿臣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一下,剩下的问题,以后有时间,儿臣在细说,可好?”
    “啊!可以!”
    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后对着朱权摆了摆手。
    此时,他巴不得请朱权早点离开,看到朱权,他仿佛看到了自己有多失败。
    朱标也回过神来,起身道。
    “十七弟,我送你。”
    “那就有劳大哥了。”
    朱权对着朱元璋点点头,随后和朱标一前一后,离开了御书房。
    看着消失的两个儿子,朱元璋灰败的脸上,突然露出了自嘲的笑容。
    “系统,你说,咱之前制定的安歇国策,真的有那么不堪么?”
    这个时候,朱元璋只能从系统身上找些安慰了。
    自从得到系统,他已经把系统当成了最信任的伙伴,虽然这个系统,很抠门,像个铁公鸡一样。
    可此时,朱元璋除了向系统诉说,再也找不到旁人了。
    “宿主,你何必纠结这些呢,就算宁王说的都是真的,可现在,你已经意识到问题,着手改变,这已经就够了。”
    “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既然已经做出了改变,那未来也跟着改变,宁王所说的事情,不会在发生,你纠结个什么劲儿啊!”
    在朱元璋脑海的深处,系统撇了撇嘴。
    要不是看着朱元璋确实难受,他真想来一句。
    贱人就是矫情!
    是啊!
    未来已经改变,老十七所说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他矫情个鬼啊!
    都说一语惊醒梦中人。
    系统的一番话,直接点名的朱元璋。
    啪!
    “老十七呢,老十七又跑哪去了!”
    朱元璋抬头环顾,原本昏聩的眼神,此时却精芒四射,虎虎生威,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洪武大帝。
    又回来了!
    “啊!父皇,十七弟说有事,先回去了,您刚才不是同意了么!”
    朱标茫然的看着老爷子,一时间竟有些转不过弯来。
    “什么,回去了!”
    他答应过么?
    好像有吧!
    朱元璋嘀咕了一句。
    “算了,既然回去了,那就回头再说吧,你也该去准备晚宴的事情了。”
    得知朱权离开,虽然朱元璋心中有很多话想在问问朱权,可急切的心还是被他给压了下来。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好在,改革的事情他只是和标儿商量了一下,还没有对外透露,一切都还来得及。
    不然,他非得把朱权抓过来问清楚不可。
    “是,父皇,儿臣这就去准备。”
    朱标虽然一脑子浆糊,可他也知道,眼下还是家宴重要一点,至于改革的事情,他和朱元璋一个想法。
    好在还没有实施,一切都有补救的机会。
    如果实施了,那他们父子,可就真的丢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