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调研(上)
作者:闪亮的尾灯   四合院之李安的精彩人生最新章节     
    “立华啊,老百姓们可是最朴素、最实在的一群人呐!
    他们心中都有一把精准无比的秤,谁对他们好,谁真正为他们办事,他们一清二楚。
    所以说,只要咱们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把他们放在心坎儿上,那他们肯定会打心眼儿里支持咱、拥戴咱!
    但是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呀!
    咱们要做的事还多着呢,可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哦!”
    李安面带微笑,语重心长地对立华说道。
    “您说得对书记,我以后一定紧跟您的脚步,把每项工作都做好。”
    张立华真诚的说道。
    两个多小时之后,三台车停在了玉田县一个村庄外。
    众人下车之后,郝梦琳和陈浩民快速的来到了李安的近前。
    “书记您不是不想大张旗鼓吗?那咱们只能步行进村了。”
    郝梦琳一脸灿烂笑容地说道。
    “是啊!”李安点头应道:“大张旗鼓地进村,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再说了,我们这次来只是做个调研,没必要搞得那么兴师动众。”
    “说得也是。”郝梦琳笑着附和道:“不过,这一路走来,还真是有点累呢!”
    “嗯,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下去走走也好,可以活动一下筋骨,就当锻炼锻炼身体了。”
    李安一边说着,一边伸了伸懒腰,然后迈步向着村子里走去。
    看着李安的背影,郝梦琳不禁笑了起来。
    她觉得这位新来的书记不仅年轻有为,而且性格随和,没有一点官架子。
    这样的领导,让她感到十分亲切和敬佩。
    于是,她加快脚步,追上了李安。两人并肩而行,有说有笑地走进了村子。
    陈浩民和张立华两人跟在身边,一行四人轻车简从的走进了村子。
    “书记,前面不远就有一所小学,原来已经是危房了,现在正在推倒重建。”
    郝梦琳出声介绍道。
    “那孩子们在哪儿上学呢?”
    李安出声询问道。
    “等您到了,就会看到了。”
    郝梦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卖了一个关子,对着李安娇媚的一笑。
    看到李安微微一愣,心里想到,三十岁的女人熟透了,这一颦一笑都带着无尽的诱惑力。
    这个郝梦琳都三十二岁了,还不结婚,听说要把终身献给事业,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想到这里,他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询问,继续向着前面走去。
    看到李安看着自己有点愣神,郝梦琳心里莫名的有点窃喜,身体不由自主的向着李安这边靠了靠。
    两人的间隔也就是十几厘米。
    四人来到郝梦琳说的村小学,只见原来的校舍已经被推倒,三十多名施工队的工人,正在重新打地基。
    一边还放着不少建筑材料。
    还有一些老百姓自发的上前帮忙,帮着整理地基旁边的废料。
    十多个农村妇女,站在学校大门的一边,一边纳鞋底,一边小声的说着话。
    生怕打搅了,在学校操场上,上课的孩子们。
    只见操场上搭建着六顶帐篷,帐篷四周是掀起来的,现在已经快到五月份了,天气已经回暖了。
    帐篷里放着桌椅板凳,孩子们正在帐篷里上课,时不时的,朗朗的读书声从里面响起。
    外面干活的工人,尽量不发出太大的声响,影响孩子们上课。
    大妈们聊天也压低着声音,里外一静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看到李安四人来到了近前,大妈们都看了过来。
    其中一个大妈,看着站在前面的李安和郝梦琳,笑着说道:“这一对娃长得真俊,就好像从画里走下来的金童玉女一般。
    天底下怎么会有这么好看的一对小两口呀?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夫妻。”
    “他婶子,这对娃一看就是从城里来的后生,也不知道来咱们这里干什么?”
    另一位大妈出声说道。
    听见两个大妈的对话,郝梦琳的俏脸上飘起了红霞,张了张嘴,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身后的陈浩民和张立华差点没笑出来,连忙憋了回去。
    李安却没太当回事,向前走了几步,笑着说道:“大妈们,你们好啊!
    我们几人今天从这儿路过,有点口渴,所以打算过来讨杯水喝,不知道方便不方便?”
    “这有什么不方便吗?喝点水不是小事吗?这是我们给施工队的工人准备的白开水,不嫌弃的话,你们随便喝。”
    一个大妈一边说着,一边拿着暖壶,倒了一杯白开水,递给了李安。
    其他大妈也分别的倒三杯水,递给了郝梦琳她们。
    几人道谢之后,分别喝了一口水,李安才再次说声说道:“大妈们,这是在重新建学校啊?
    孩子们的学习受不受到影响啊?”
    “你有所不知呀年轻人,我听我家当家的说,我们唐市全市都在翻建或者是修缮学校。
    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娃娃们,能够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内,安心舒适的上课。
    我们老百姓举双手欢迎,这可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市里的领导,是真心实意的给我们百姓做好事啊!”
    “张大妈说的没错,如果施工队需要帮忙,我们都会去搭把手,过去帮忙。
    孩子上课也受不到多少影响,领导们办事贴心啊!这不是还特意给孩子们送来了帐篷吗?
    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下个学期,孩子们就能进新教室去上课了,这点影响又算的了什么?
    村里的男人都去修水渠了,要不然也会过来帮忙。
    谁家还没有孩子需要上学啊?”
    另一个大妈出声说道。
    “哦,你们这里人修水渠,是政府强行摊派的任务,还是号召自愿去的啊?”
    李安再次出声问道。
    “政府给我们修水渠,都是为了我们老百姓,收成能够有个保证,我们当然愿意支持了。
    何况中午还管饭,雪白的大馒头随便吃,还有大锅菜呢!
    另外去修水渠,每天还给补助五毛钱,我们家当家的,和三个儿子都去了。
    别说还给钱,就算是不给钱,我们也愿意去干。”
    一位大妈满脸笑容的说道。
    “我还听别人说,市里给县里分配了不少大型机械,就是为帮着改造农田。
    现在正在别的乡开展作业,过段时间就会来我们乡。
    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另一位大妈高兴的说道。
    随后其他大妈也七嘴八舌的议论着,听的李安等人心花怒放,却没有表现出太多。
    把水杯还给大妈,四人分别道谢之后,和大妈们告别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李安看着身边的郝梦琳说道:“郝市长还是你们女人心细啊!重建学校配发帐篷非常的好。
    这样,孩子们就有了临时上课的地方。”
    “那还不是书记争取的义捐款充足吗?我只是一个执行者罢了。
    要是没有资金,想把事情办的细心,也没有这个能力呀?
    所以说,这一切都是书记努力的结果,我们跟着您一起沾光,这才有了给老百姓办实事的机会。”
    郝梦琳娇笑着,谦虚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