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成立公司
作者:一身旧雪   重生76,带领全村吃肉奔小康最新章节     
    宁若若后来和李向东说,“这位姐姐总算是把重心放到学习上来了。”
    李向东笑,“你这也算是日行一善了。”
    宁若若摇头,“毛蒂花的资质很好,我是不想她走偏了路,浪费了一个人才。”
    一个贫困了快三十年的人,一朝之间被繁华迷了眼,暂时扭曲了心性也是有的。
    只要及时的拨乱反正,就还能走上正途。
    “你不总是说咱们国家缺少农业方面的人才吗?四舍五入,我这也算是为国家做贡献了。”
    宁若若很少开玩笑。
    李向东牵住她的手,正色说道,“你就是给国家做贡献了啊!”
    后来,毛蒂花成了辣椒育种领域的权威专家,一生研究出了上百个辣椒品种,这就是后话了。
    宁若若的功课很忙,李向东并不能时时看到她。
    不过,李向东最近也很忙就是了。
    他没干别的,他最近在忙着注册公司。
    他手里的人参,鹿茸越来越多,既有了稳定的货源基地,也有了基本的销售渠道,注册公司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李向东在燕京注册成立了长寿乡参茸药业总公司,注册资本50万,是集人参鹿茸种养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人参经营企业。
    李向东还办理了自营进出口权,经营范围包括:
    人参、中药材、土特产品的种植、收购、销售。
    野山参、雪蛤油、鹿茸、蜂产品和其他农副产品的收购、销售。
    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加工销售,中成药、中药饮片的批发、零售等等。
    接着,李向东又去浙东正式成立了一家南波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这家公司整合了之前苗木基地的进出口生意,另外经营范围又扩展到了蔬菜花卉种子、菌丝体、水培、鲜切花、培养基质等等。
    同样的,这家公司的注册资金也是五十万。
    傅有德和傅有才两兄弟不明白李向东为啥要起那么个名字。
    “向东啊,南波湾是我姥姥他们村的名字啊!你咋还用他们的村名?”
    “是啊,是不是应该叫四十八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李向东被逗乐了,还没解释呢,冯玉才端着一大茶缸子茶水过来了,奚落道,“我让你们也学点外文书,你们就非得不学!真是露怯啊!”
    他们几个人天天在一起是极熟悉的,傅有德闻言翻个白眼,“行了行了,别掉书袋了,快告诉我们哥俩儿,这啥意思啊!”
    冯玉才站定,悠闲的喝口茶水,又从嘴里吐出一根茶叶梗子,“这南波湾啊,是英……”
    “南波湾是英文,第一的意思,行了,赶快去看合同,没事儿装什么大尾巴鹰啊!真是闲的!”
    方诗蓝从不远处走过来,嘴里爆料豆一样截了冯玉才的话头,说完又一阵风一样走远了。
    冯玉才憋了半天就想好为人师一下,结果半路被憋了回去,难受劲儿可想而知。
    “嘿!嗨……哎!”
    说着,认命的回办公室看合同去了。
    李向东偷笑,悄悄和傅有才说,“方经理以前说话挺温温柔柔的呀,怎么现在变的这么泼辣起来了?”
    傅有才哈哈大笑,然后凑到李向东的耳朵边小声说,“这冯玉才的英文还没有方经理好呢!我们现在都听方经理的,冯玉才也就在我们这俩大老粗面前找找优越感了。”
    李向东笑的更欢畅了。
    看来不管是什么人,有了本事那腰杆儿都是笔直的。
    硬的很嘞!
    李向东在浙东逗留的时间长一些,因为新公司成立,要剪彩,要典礼,还要宴请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同行们。
    虽然有傅家兄弟和冯玉才,方诗蓝的帮忙,李向东依然忙碌了好几天。
    待一切事毕,李向东直接出发川西。
    李向东这次去,就是要承包川西安春国营白酒厂!
    说起这事儿来,和上辈子也小有不同。
    本来我们国家在1983年和1984年的时候分别进行了两次利税改革。
    可是,这两次的利改税都以失败告终。
    然后,在1986国营企业改革进入承包和租赁的阶段。
    但是,这辈子,利改税只进行了一年,国家就宣布国营企业改称“全民所有制企业”,后来又叫“国有企业”,企业可以承包或者租赁给个人经营。
    国营企业签订承包合同似乎成了大势所趋。
    为了拯救濒临破产的企业,政府牵头招商引资,以特别优厚的条件吸引承包人。
    其实,以李向东的经验看,许多国营企业都是承包给了当时国营厂的厂长。
    他能顺利用20万谈下安春国营白酒厂的承包权,简直是老天爷给重生人士开的金手指!
    李向东都想喊老天爷爸爸,然后再给爸爸磕一个了!
    不过等正式进入安春国营白酒厂,哦,现在应该改口叫川西绿意永白酒有限公司了,李向东终于知道这个白酒厂为啥那么轻松愉快的让他承包了!
    这个白酒厂,设备落后,工人懒散,一盘账目才发现,竟然欠账十八万块!
    都是欠周围农民的粮食钱。
    怪不得没人接手,谁接手不得提前还上这个大窟窿!
    这可是十八万啊!
    简直是天大的窟窿。
    李向东盘完账,又围着酒厂仔仔细细的看了一圈。
    幸好,这地方挨着赤水河——大名鼎鼎的美酒河,且距离凤凰岭也不远。
    有好水才有好酒,再加上李向东从张玉松那儿弄来的绿意永酒的配方,想来一朝东山再起也不是难事。
    毕竟,别人看这个酒厂最大的缺点就是欠账,而李向东是最不缺钱的。
    承包了酒厂,李向东又急着去注册“绿意永”的商标。
    然后他连“绿意永”周边所有相似的商标一并注册了,免的有人利用相近商标进行不正当竞争。
    忙碌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酒厂终于步入了正轨,生产出来了第一批绿意永酒。
    这批白酒用的是凤凰岭上的山泉,口感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爽净。
    酒生产出来了,接着就要忙市场了。
    李向东着急干别的,就把郭玉喜抓过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