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尼亚聚集地
作者:你好好说话   文明模拟:迷失舰队最新章节     
    「尼亚」地区,尼亚聚集地,「失落荒原」五大人口聚集地中实力最弱的聚集地。
    其总人口在30万左右,还不如「星联邦」人口最少的「轻泉」地区\/轻泉州。
    该聚集地也是五大聚集地中唯一一个在灯塔文明崩溃后建立的聚集地。
    「尼亚」地区位于世界的最北部,真菌群落未曾涉足之地。
    对于人类来说,该地区的自然条件还不错,拥有品质不错的可供耕种的土地,淡水资源充足,还有一些矿产资源。
    没有人知道,在那段真菌群落大扩张时期,它们为什么没有占据这里。
    目前仅有两种猜测。
    第一种猜测来自灯塔地下庇护所的科学家,他们在长期的观察和实验中发现,单体巨型真菌生命拥有「自限性」。
    它们的体型和可控制范围拥有一个不确定的上限。
    一旦超过阈值,巨型真菌生命就会从内部崩溃。
    因此,即使是真菌感染区内也会存在很多未被真菌控制的区域,正是这些区域养活了一些小规模的人类聚集地。
    灯塔科学家猜测,有可能是真菌感染区边缘的一批已经达到扩张极限的巨型真菌生命挡住了来自南方的扩张。
    但这个猜测存在很多漏洞。
    巨型真菌生命在接近扩张极限时,会自发地对空喷射孢子,形成所谓的孢子雨。
    孢子雨会覆盖一大片区域,新生的真菌群落会在此相互厮杀,最终的胜利者会成长为另一个巨型真菌生命。
    质疑者认为,真菌群落的扩张方式就决定了,它们不会被所谓的陆地阻碍挡住脚步,它们甚至可以跨越数百千米的海域,跨岛,跨大陆传播。
    肯定有其它原因。
    于是,第二个猜测应运而生。
    每一个成年灯塔人都知道,尼亚聚集地的基址是一座原灯塔文明的登陆场,其中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正规军武器。
    正是靠着这一批武器,尼亚聚集地的先辈们才得以立足于当时混乱的世界之中。
    核武器。
    尼亚岛至少经受过三次核打击。
    这是客观事实。
    即使过去了五百年,该地区的核辐射还是略高于其它未被打击过的地区。
    这一猜测的支持者们从土里挖出了真菌扩张时期灯塔文明的布防图。
    通过当时的布防图可以得知,五百年前真菌群落的控制范围远没有如今大,仅占据了尼亚岛南部的一小片区域。
    在相关的战报中可得,灯塔文明在全面崩溃之前曾经完全肃清了整个岛屿。
    如果当时的良好状况可以维持到现在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灯塔1」地区\/岛屿了。
    很可惜,「终末地」距离尼亚岛太近了,最近距离仅有120千米。
    真菌孢子飘都能飘过来。
    支持者认为,真菌群落没有扩张到「尼亚」地区的唯一原因就是,还没有来得及。
    当真菌群落重新上岛的时候已经处于了真菌扩张期末期,真菌群落整体的扩张欲望开始消退。
    加之尼亚聚集地初建,利用灯塔正规军留下的武器,经过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才为后代打出了生存空间。
    这是尼亚聚集地出身的灯塔人都知道的事情。
    尼亚聚集地已经将这个猜测建构成了增强集体认同感的神话。
    猜测的前半部分是事实,但后半部分就不知道有多少想象的成分了。
    实际上,每一个灯塔人口聚集地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一套共同体叙事,正是这些看似虚无缥缈的叙事帮助灯塔人团结一心,维系到了现在。
    「星联邦」也在大规模地采用类似的手段。
    所有联邦人团结在伟大星族的旗帜下,共享联邦的繁荣,为联邦扫清扩张道路上的一切敌人,荣誉归于所有联邦公民。
    其本质是一样的。
    「尼亚」地区的主要产业是高端食品,各类经济作物和矿物。
    所谓高端食品,指的是地表生产的粮食,还有水果,海产品等等‘奢侈品’。
    经济作物主要是甘蔗甜菜等糖料作物和香料,这些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矿物自不必说,尼亚聚集地没有多少工业能力,全靠这些生存。
    这些东西会出口给其它拥有大型地下庇护所的聚集地,换取工业品和技术援助。
    可以说,尼亚聚集地就是灯塔庇护所的粮仓。
    在尼亚聚集地的灯塔人是幸福指数最高的一批人,没有之一。
    他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生活标准为农业时代末期到工业时代初期。
    尼亚聚集地与其它所有灯塔聚集地都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联系。
    其政治结构是标准的农场主式统治。
    统治阶层作为农场主,掌握着最尖端的武装力量(这些武装力量大都来自其它聚集地,有的高价购买,有的有偿接收)。
    掌握着绝对的军事力量就拥有了绝对的权力。
    管理阶层主要有两大来源,本地精英和来自其它聚集地的外来管理者。
    由于尼亚聚集地良好的生活条件,其它聚集地的很多精英阶层成员会想方设法地移民到这里,享受美好生活。
    他们大多以协助管理,技术支援,军事支援的名义出现,很多人的亲属就是其它聚集地的统治阶层。
    这部分人代表了外来者,一般担任技术岗位,不涉及人事管理权。
    本地精英则全权掌控着尼亚聚集地的核心岗位,他们大多是统治阶层的亲信,未来统治阶层预备役。
    统治阶层和管理阶层仅占据总人口的极少部分。
    尼亚聚集地的劳工阶层最值得一说。
    不可否认的是,相较于其它聚集地,尼亚劳工阶层的平均幸福度是最高的。
    他们很少遭遇真菌群落的威胁,不会因为实验或工业需求,被当作奴隶或小白鼠鞭笞。
    尼亚聚集地的官方宣传一直如此。
    以强烈的对比,让劳工阶层安于现状,磨灭反抗的意图。
    这是典型的以恐惧宣传为主的管理思路,掐断所有民间信息源,只保留官方信息源。
    因此,尼亚聚集地在过去一百年间仅出现过一次有组织的内部叛乱。
    其叛乱原因不是反抗统治阶层的严苛管理,而是为了共生者而战,是灯塔地下庇护所共生者变革的余波。
    但事实上,从星衍的视角来看,尼亚聚集地的灯塔人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他们的平均寿命仅有35岁,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6小时到20小时之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种植粮食的人却吃不到自己种的粮食,他们每天只能分到足以果腹的配给。
    生育被严格控制,所有适龄妇女必须生产两个孩子,不能多,不能少。
    少了会被官方以抗拒生育罪拘捕,在特定设施内完成生育任务后才能离开。
    多生的孩子会被官方收走,有的被卖给其它聚集地当作实验材料,有的被直接投入海中杀死。
    民间没有任何经济活动,劳工阶层活得就像个牲口。
    没有教育,99.9%的灯塔劳工阶层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
    而这,却是所有灯塔劳工阶层中过的最好的一批。
    这就是在生存危机中自然发展出的极权体制。
    尼亚聚集地。
    “很高效,很有意思的社会学模型。”
    星衍感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