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没有出力倒是让剑桥大学十分开心,之前还担心科技小镇谁说了算,现在这个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英国和美国有很大不同,美国境内有很多知名度和实力超凡的企业,高校不可能在如此重大项目中占据主导。英国境内可没有那么强悍的企业存在,至少没有能够服众的企业;这就使得高校必然会在科技小镇中占据主导地位。
英国境内最好的大学无外乎牛津和剑桥,现在牛津方面主动退让。剑桥肯定会有更多话语权,英国的科技小镇应该命名为剑桥小镇更为合适,这是剑桥大学领导的真实想法。
英国人有一点还比较好,那就是知道自身实力。只计划建设一个科技小镇,再多即使有资金也没有那么多企业和高校入驻;可是在选址上又发生了矛盾。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英国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和苏格兰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
科技小镇的建立可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与科技发展,最理想的选择还是建设在英格兰境内,相比起经常闹独立的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还是英格兰更值得相信。威尔士虽然比较听话,可是土地面子实在是太小,而且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合适。
建设在英格兰境内很快达成共识,在怎么说大英帝国真正掌握权力的还是英格兰人。最理想的选择就是伦敦,可是伦敦已经没有多余的土地规划,想要在伦敦城建设科技小镇根本行不通。
英国人对于保护私人财产这一块做的非常到位,有几十款法律条文都是在强调私人财产问题。现在看来只能把科技小镇选在利物浦或曼彻斯特。
可这又会挑起另一个矛盾,那就是两个城市之间的矛盾。而且还是几个世界的矛盾,这两个候城市都不会退让,毕竟谁都输不起。
利物浦在18世纪达到了城市发展的顶峰:这里曾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第二大城市,依靠并不光彩的奴隶贸易,一举成为欧洲第二大港口。这里诞生了不列颠的第一个船坞。19世纪初,40%的世界贸易均通过利物浦船坞完成。
阿尔伯特港是当年利物浦重要的港口,英国工业革命前后与世界各地贸易以及奴隶贩卖都与这个港口有着密切的联系。
不过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恪守传统贸易的利物浦掉了队,而距利物浦仅40余公里的曼彻斯特却躬逢其盛,依靠以“珍妮机”为代表的纺织业成为了英国新工业中心。
由于利物浦是原料出口大市,曼彻斯特的许多工业必须依靠默西河的传输,这让曼市人一方面慨叹传输成本的高昂,一方面暗自开发专为自己服务的运河。
19世纪末,曼彻斯特运河开通,绵延58公里,从东哈莱姆通往曼彻斯特,完美地让所行船只绕开了利物浦码头。
利物浦人自感尊严受到侵犯,用嘲笑的口吻攻击曼彻斯特人,说他们是只懂制造业的“蓝领老土”。曼彻斯特人用“scousers”这样的称呼来定义利物浦人,暗讽利物浦人以“scouse”为食,整座城市的气质粗鄙不堪。
两座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彼此角力,造就了史上最佳双城记剧本:一条运河引发的骂战。
时间进入到20世纪,两个城市又因为足球使得矛盾加剧。现在突然之间又加上了科技小镇的选址,让英国高层十分头疼。
这两个候选城市一下子把英国高层定位一个科技小镇的计划打乱,两个城市可以说是互不相让。而且两个城市国会得票以及自身实力可都差不多;最后没有办法只能退而求其次,分别在两个城市建立科技小镇。
才勉强平息了矛盾,可这绝不是英国高层希望看到的事情。不过事情已经成为定局,谁都改变不了。
继美国、苏联宣布建立科技小镇之后,英国人也宣布在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建立两座科技小镇。
看到这种情况其他国家当然不能落后,法国人有着固有浪漫。现在英国一下子建立两座科技小镇,法国人觉得他们的实力可不比英国人弱。因此很快通过决议在马赛和巴黎市郊建立两座科技小镇,这个年代法国人面对英国人的确可以骄傲一下。
不同于二战时期的不作为,戴高乐执政时期法国直接退出了北约。国内所有的武器装备基本自产,这就使得国内有很多高科技和军工企业。法国人单独成立一座科技小镇的实力或许有,而且都非常勉强。现在一下子也成立两家,很难发展起来,结局已经注定。
德国人在这方面就很务实,知道自身实力和短板。因此他们在鲁尔区成立了一座科技小镇,而且还是拉上瑞士一起。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
德国人只是想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现代化工业,更想在数控机床、机械仪表领域加强。这也是为什么拉上瑞士的原因之一,两个国家联合在一起爆发的潜力和实力绝对不容小视。
看到德国人的做法,包子轩知道这才是劲敌。德国人实在是太过务实,没有被经济发展和国内技术基础蒙蔽双眼。是一个可怕的对手,现在看来只能在东德想点办法。
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谁都没有办法阻止。可要是在东德布局成功,德国的发展肯定不会那么顺利,看来要做好提前准备。
法国、德国宣布建立科技小镇之后,日本人也宣布在福岛和大板两地各建设一座科技小镇。日本企业也是谁都不服谁,最后也只能退而求其次。而且此时国内房地产市场正火,本身土地面积就十分狭小的日本,一个城市也很难分出太多土地。
日本人宣布建设科技小镇之后,世界其他国家也相继公布了自己的科技小镇计划。
当然这其中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科技不行的国家和地区可没有这样的底气与实力。
华夏方面也讨论过科技小镇事宜,可是国内根本不具备建设科技小镇的基础。改革开放刚刚有点起色,经济情况和科技实力都不具备建立科技小镇的条件。
不过阿拉伯人倒是很有想法,尤其是以色列宣布在特拉维夫建立科技小镇的时候。更是极大刺痛了阿拉伯人的神经,因此沙特决定在地效飞行器工厂的技术上建设科技小镇。
财大气粗的沙特宣布只要是有高科技企业愿意过来,什么条件都可以谈。还别说真的起到了一定效果,西方很多小企业看到沙特如此给力,都想过来占点便宜。
有些拥有技术的企业还真在沙特巨额资金扶持下发展起来,当然更多企业是过来骗钱。此时的沙特也顾不上那么多,只要是有企业过来就可以,一定不能被犹太人给比下去。
以色列因为有包子轩的宣传在国际上收获了很多芯片企业入驻,犹太资本对很多企业的经济掌控绝对没话说。与其说是在特拉维夫建立科技小镇,还不如说是建立芯片生产、研发基地更为合适,因为内部大多数企业都是从事芯片的生产与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