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庚癸之呼:史上第一暗语
作者:千里草人   春秋鲁国风云最新章节     
    此时,摆在吴王夫差面前的问题,是越军攻占了姑苏的问题。
    自己虽然带着十万大军,但来自吴国的消息,令大军士气低落。这样的军队,要经历长途跋涉,虽有战舰运兵,但回到吴国已是疲惫之师,还能与越一战否?
    越国,无耻卑鄙下流至极,全天下最可恨的小人!
    此时的他,突然想起被自己赐死的相国伍子胥,再想起战死姑苏的儿孙们,世子友、公子地、公孙弥庸等人,无一不是吴国精英,文武全材,却悉数死于白眼狼一样的越国佬。
    这仇,非报不可。吴王夫差恨恨想着,也深深悔恨着。
    但如果就这样直接回吴国,说不定非但报不了仇,还极有可能再次损兵折将,大伤元气。
    由于姑苏被越军侵占,本来经邗沟等运河北上的十万吴军粮草辎重,没了!
    越王勾践绝对是出色的狠人,他一下切断了十万吴军的补给线,夫差不慌才怪哩。
    所以,夫差最近心情很差,黄池会盟虽然为吴国挣回了一个盟主的地位,但想想十万大军没了粮草这事,夫差头大如麻。
    自己家既没钱又没粮,要解决吃饭问题,往往是两个办法:索要,强抢。
    向谁索要?向谁强抢?这个名单夫差已然定下,一旦索要不成,就强抢,最好是索要能成功,强抢也得手。
    索要的对象当然是鲁国了。春秋走到这个时候,貌似对吴国最忠心的小兄弟,就是鲁国了。
    但吴国刚刚成为诸侯联盟盟主,吴国也正式告别东夷归入华夏中原,你却去向刚刚认你为大哥的鲁国索要粮食?
    居然连军粮都断了喂。这不摆明了你这个大哥是纸老虎?而且,此时又未到诸侯向盟主进贡的时候,你好意思让鲁国进贡粮食?
    其实,鲁国这两年连续遭了蝗灾,这几年又连续打仗,自己的存粮都有限,怎么可能给你吴国?
    吴国十万大军的粮草,从鲁国那里不可能搞到手。
    那在吴国的人们呢?
    这所以在这里提在吴国的人,是因为由于越军入侵,在吴国境内大举烧杀抢掠,吴国许多地方几无存粮,不用说老百姓了,甚至连一些达官贵人都没粮食了。
    史料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庚癸之呼”这样经典的历史文化。
    据说,吴国大夫申叔仪家里断了粮,就去向鲁国大夫公孙有山借粮。
    在春秋时期,如果一个国家要进口粮食了,说明这个国家有问题了。我们在前面讲鲁国贤大夫臧文仲时提到过,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应该有三年的粮食储备。
    之所以定三年,那是在当时经济基本靠农业、农业基本靠老天的春秋时代,“地无三年荒,亦无三年丰”。意思就是不可能连着三年遭灾歉收,也不可能连着三年丰收,所以国家应该有三年的储备。
    所以,如果要进口粮食,说明此前没有做好粮食储备,国君也好,执政的卿大夫也好,都存在严重的失职。
    执政失当失职,那意味着不合格!
    所以,国家不能随便进口粮食。同样道理,一个堂堂大夫级别的贵族,也是不能随便买粮。
    因为当时的收入主要的就是粮食,工资薪水什么的,都发的是一石一石的粮食。你的封邑能够产出的财富,也是地里的粮食。
    所以,贵族家里可以缺很多东西,但不应该缺粮食。所以,贵族是不会去买粮食的。
    但现在申叔仪家里的粮食都被越国佬给抢走了,全家再饿几天,那就得饿死。
    徐国、郯国等国成了吴国势力范围后,吴国就算与鲁国接壤了。申叔仪的家就在边境线上,与他的鲁国好友公孙有山仅隔着一座山,首山。
    从来没有为吃饭问题犯愁过的申叔仪,终于愁着眉苦着脸,把眼一闭把脚一跺,悄悄翻过首山,出国去找好友公孙有山。
    难道整个吴国都没了粮食?越国人真那么狠,连老百姓的口粮都没剩下?
    据说,越国突袭吴国前,做了一件断子绝孙的坏事:向吴国进贡了煮熟的稻谷。由于这些精挑细选来的稻谷颗粒饱满,吴王夫差很高兴,下令用作粮种。
    这下可害惨了吴国老百姓,用了该些粮种的地方当年就没了收成。再加上吴王夫差的十万北上争霸大军需要天文数字般的粮草,吴国国内还能剩下多少粮草?
    最后是越军入侵,吴国国内还有什么粮?
    越国,是把吴国往死里逼。三年的为奴生活,以及三年的卧薪尝胆,早就将越王勾践给炼成了魔鬼!
    申叔仪见到了公孙有山,流着泪,道:“兄弟,借点粮食给为兄吧,实在饿啊。我可是整整瘦了一大圈,连腰带都松了。”
    据说,史料记载说这位申叔仪先生向公孙有山展示了他系在腰带上的玉佩,由于腰带松了,所以玉佩低垂。
    反正,由于没了粮食,饿坏了。
    但是,鲁国这两年连续遭灾连续打仗,国家早就实施了粮草宏观调控政策,不允许粮食外流。
    但申叔仪早年对公孙有山有恩,公孙有山也实在不忍看着申叔仪一家就真的这么饿死,狠了狠心,作出了宁可触犯国法也要帮助申叔仪的决定。
    公孙有山长叹一声道:“不瞒兄弟,细粮我是一粒都没办法,盘查得太严了。但我会想办法给你搞到一点粗粮,但此事要绝对保密。
    你先回去准备一下,叫上几个担粮的族人。明天夜里,你们就在首山脚下候着。到三更时分,听得河里有响动,就喊‘庚癸’,自有人将粮食送上。”
    申叔仪感激不尽,依好友公孙有山嘱咐,总算解决了自家的粮食危机。
    鲁国大夫公孙有山在这个故事里,发明了一种后世叫暗语的东西,他嘱咐吴国大夫申叔仪见有人就喊“庚癸”,自己的人听到有人就喊“庚癸”,就知道正是来要粮食的人,遂上前接洽,顺利将粮食送到对方手上。
    这就是最早有史料记录的接头,也是史料记载最早的暗语,从此,暗语就广泛用于情报工作。
    而公孙有山所发明的“庚癸”这个词,后来就成了借贷的专用词,如向人借为“庚癸之呼”,同意借为“庚癸诺”。
    公孙有山是随便发明了这个“庚癸”么?好象不是的。
    据古时的牛人解释,“庚者,西方也,主谷;癸者,北方也,主水。”因为这一次是在首山下的河边交接粮食,所以公孙有山就用了这两个字,凑成了这古今中外第一暗语。
    嘿嘿,也许可能差不多无所谓就这样解释吧。
    但是,既然是已经碰过面了,双方随便约定什么当暗语都是可以的!比如,两人约定当时肯定不可能出现的“草泥马”这个词。
    反倒是如庚这个字,令人联想到粮食,大大不妥。
    所以,笔者认为,古时那位一直在替古籍作注释的牛人,也许这个注释有些牵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