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古人读书为什么摇头晃脑
作者:半生不熟的包子   穿成乡野弃妇,空间在手怕个啥?最新章节     
    杨四郎仰着头:“娘的意思要诚实吗?”
    算了,他还小,理解能力有限。
    “是,对家人一定要诚实,你们被欺负的事情没有告诉夫子吗?”
    林铁柱说:“告诉了两次,夫子也训斥了他两次,但他还是该咋地就咋地,书院里有很多学子和我们一样,经常被欺负,大家都见怪不怪了。”
    杨二郎骂道:“书院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倒是让这些小王八羔子进去冲老大了,长大还不得欺男霸女?!”
    余采薇见杨四郎仰着头累挺,弯腰把他抱了起来,虽然小豆丁去书院肉眼可见的消瘦,可已经七岁,她抱着有点吃力。
    “二郎,你去韦大夫家里买些外敷淤青红肿的药回来,给铁柱也买一份。”
    杨二郎点头应下便往韦大夫家方向走了。
    孙春喜说:“不用,一会回家我煮两个鸡蛋敷一敷就成。”
    余采薇说:“这都好几天也没消下去,鸡蛋不顶啥用,估计身上还有伤,孩子小,要是落下什么伤疾,那就是一辈子的事情了。”
    孙春喜本来不觉得打个架有什么,被余采薇这么一说,不免重视起来,没在推辞。
    余采薇抱着杨四郎走到骡车旁,拿起他的书包和装脏衣服的包袱,挂在手臂上先回家。
    杨四郎抱着余采薇的脖颈,软萌可爱的说:“娘,我可以下来自己走。”
    余采薇嗤笑:“娘想你了。”
    “我也想娘,可想可想了。”
    “挨打的时候有没有哭鼻子?”
    “第一次挨打哭了,后来没哭。”
    “为什么?”
    “因为哭没有用啊,娘和哥哥姐姐又不在边上,反而让张子旭看扁了我。”
    “那张子旭家哪的?”
    杨四郎摇头:“不知道。”
    能住在书院,想来也是乡下的,不方便每天来回走读。
    这次再送杨四郎回书院,她非得去看看那张子旭是个什么玩意,小小年纪下手就这么狠。
    她自己也得好好想想,杨四郎这么小的年纪就住在书院是不是明智决定。
    别的孩子怎么样她管不着,但自己的孩子,必定是不想让他吃苦的,这和磨练心性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余采薇回家先去洗澡间烧了热水,让杨四郎洗澡沐浴,顺便让杨二郎进去给他的伤擦药。
    和她想的一样,杨二郎出来说杨四郎身上大大小小的淤青十几块,有新有旧,该是刚去书院就被欺负到现在,二十天了。
    晚上吃饭时,大家不停给杨四郎夹菜,恨不得把他瘦下去的肉肉一下子补回来。
    苏清慈心疼道:“娘,这次送四郎回书院一定要找夫子好好分说分说,如果夫子训斥了张子旭没用,那就找山长。”
    余采薇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找是肯定要找的,说来四郎年纪到底太小,不该住书院寝室。”
    杨大郎认同道:“的确,书院每个寝室弄几个大孩子进去,目的该就是要照顾小的,这照顾没看到,倒成了大王,以后不如每天接送吧。”
    杨四郎说:“可是每天接送我会很麻烦,来回坐骡车将近两个时辰,耽误我温习。”
    余采薇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两个时辰就是四个小时,再快也节约不了多少时间,再有阴天下雨什么的,太不方便。
    余采薇沉默片刻,说:“二郎,你明天去镇上找个房牙,买套二进的宅子。”
    杨四郎说:“镇上的宅子一定很贵,娘,不要为我读书花那么多钱。”
    杨大郎说:“买套宅子花不了多少,但二进的宅子就不便宜了,只为四郎读书用,是不是太大了点?”
    二进宅子和他们家现在住的差不多,镇上房价贵,怎么都要一千五百两。
    余采薇摇头:“不止是为他读书,我们镇上村里来来回回的做生意,偶尔太晚赶路也不方便,即便不为四郎读书,也要在镇上有个落脚点,要买就买套像样的。”
    林燕儿说:“四郎一个人不能独自一个人住的吧?”
    杨三姐提议:“要不我住过去照顾四郎?”
    余采薇说:“三姐没有出阁,住镇上更不合适,那就请个人专门照顾四郎,明天我问问春喜,让铁柱一起住过去与四郎做个伴,她应该不会拒绝。”
    杨三姐问:“娘打算让谁照顾四郎?”
    余采薇说:“外头人我不放心,还是知根知底的好,最好是妇人,能早晚接送,也能做饭洗衣,镇子房子没买好之前,先让林同早晚接送四郎。”
    杨四郎搂着余采薇的胳膊撒娇:“娘你对四郎真好。”
    余采薇用手指戳了下他的脑门:“你是娘最小的孩子,娘自然会多疼爱一些。”
    另外三个孩子余采薇也不是不疼,但他们都大了。
    按照现代的平均结婚生孩子年龄,杨四郎更像是她的儿子吧。
    其实她本没有多喜欢小孩,觉得照顾起来会很麻烦,穿越后成了四个孩子的母亲,朝夕相处后,她自己都能感觉到心境上的变化。
    林燕儿只当余采薇和大多数父母一样,喜欢能传宗接代的男孩,她默默低头看着自己的小腹,穿着袄子,一点看不出来显怀。
    希望自己能一举得男,到时候婆母和相公一定都会开心的吧?
    晚上余采薇把杨四郎带到自己屋里睡,洗完澡回屋,小豆丁正拿着书坐在梳妆台前摇头晃脑的背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余采薇坐在床边擦头发,说:“背书就背书,不要摇头晃脑的!”
    杨四郎一顿,回头看向余采薇:“娘以前就是这么教我的啊。”
    余采薇在记忆里搜索了一下,还真是这么回事。
    古人读书可以叫诵读,也叫吟诵,声音抑扬顿挫,很美。但是这个时候没有标点符号,往往不知道怎么断句,于是在读书的时候就晃头晃脑用肢体的摆动节奏附和一下,便于断句和记忆。
    古文讲究韵律,就像音律一样,入神时自然击节踏足、摇头晃脑。所以,读书时摇头晃脑可以增强节奏感,使自己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摇头还可以解除疲劳,防止或缓解颈椎病。
    此外,古人读书有时也是表演,摇头晃脑可以丰富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以至于增加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