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夫妻俩被国王和太子邀请,给家人和百姓治病
作者:江山不夜   带空间穿越,助王爷老公搞建设最新章节     
    萧云嫣和厉墨涵婉言拒绝国王的邀请。他们还要在这里给百姓们治疗疾病。
    除了城主父亲的疾病需要特殊治疗之外,还有很多贫民的疾病需要治疗。
    另外,他们二人的行程是随心所欲,并不想在某一处长久居住。
    可是,夫妻俩都是心善之人,禁不住国王和太子父子俩声情并茂地一番哭诉和演说。
    他们诉苦,京城里面百姓多,可是没有会治病的好大夫。所以得重病却得不到及时救治的人很多。
    如果二位神医能够去青木川的都城,会救治更多可怜的百姓。
    萧云嫣和厉墨涵十分重视,他们详细询问京都百姓所得疾病的症状。
    结果不出二人所料,因为青木川地处内陆国家,森林资源丰富,所以猎物特别多。百姓们生活富足,喜欢吃肉食。
    各种猎物打来之后拔掉皮毛,剩下的骨肉拿到市集上,很便宜地卖给百姓们。整块肉多的地方卖给了富裕人家。因此,青木川的百姓食物构成整体偏荤。
    百姓们长期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容易造成体内脂肪超标,心血管疾病增加。
    况且所有野生动物都有腥骚之气,所以为了去这个味道。本地做肉食的时候喜欢用高盐和高油的烹饪方法。浓油酱赤,既掩盖了腥臊之气,又令食肉食十分美味。
    但是,长此以往,百姓们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越来越大。
    不过幸亏这是古代,百姓们饮食还是有节制的,一日两餐;另外,还没有像现代社会百姓们那么喜欢暴饮暴食;而且,民间没有出现植物油,所以得脑血栓和心梗的人还非常少。
    不过从国王和太子描述的病人常见症状上来看,青木川的饮食习惯导致得高血压,高血脂的和高血粘稠度的人倒是不少。
    萧云嫣问国王和太子,他们国家是否有饮茶的习惯?
    国王和太子摇摇头,他们国家不喝茶,都喝马奶,羊奶和牛奶。而且在喝奶的时候还喜欢放酥油。
    萧云嫣和听到这样的饮食习惯眉头紧皱。青木川的饮食习惯与后世的蒙古族饮食习惯有些相似。
    但是不同的是,蒙古族喜欢喝红茶,茶砖加奶煮出来的奶茶非常好喝。茶叶有去油解腻,刮肠油,促消化的功效。所以,蒙古人吃牛羊肉,却不得心脑血管疾病。
    萧云嫣觉得想要彻底解决青木川百姓饮食的隐患,最好是培养他们养成喝茶的习惯。因为想要让他们低油低盐,不吃那么多肉食,也不容易实现。
    但是在喝奶的时候用红茶煮奶茶,却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如果能直接喝清汤茶水,去油解腻的效果更加明显。
    太子听到萧云嫣和厉墨涵说,青木川的百姓之所以那么容易头晕、心慌、心跳加速,嗜睡懒动……等一系列症状,主要是因为饮食上出现了问题。
    而最有效的方法竟然是在饮食当中加入茶叶。这倒是好办。青木川的百姓日子过的还算富裕。平时百姓们如果喝高档的茶叶喝不起,但是那种用大叶茶发酵压制的红茶砖,倒是能够喝得起。
    青木川的王宫里也有。茶叶,但是他平时并没有喝茶的习惯,看来以后要把喝奶改成喝奶茶,他的身体就不会像此前那样,年纪轻轻就十分糟糕了。
    因为国王和太子说都城里有太多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他们在此处,先把这里的病人看完之后,留下一部分药丸,让平价粮仓的伙计兼职继续向百姓供药。
    然后,他们应邀随国王和太子去都城走一遭。
    国王和太子再次诚恳邀请二位神医去王宫做客。厉墨涵点头答应了。
    在城主府的密室中,厉墨涵和萧云嫣正紧张地忙碌着。城主的父亲躺在病床上,非常信任厉墨涵和萧云嫣。
    萧云嫣让他放松,然后用了迷药,老人家睡去之后,夫妻俩开始修复老人家的血管。
    厉墨涵专注地运用内力,缓缓地将灵力输入老人家的血管,因为他的血管斑块多,粥样硬化的地方很脆弱,所以不能像治疗台子那样,用灵力把血管内壁的堵塞垃圾震碎。
    太子是年轻人,血管弹性好,能够承受一定的冲击,而城主父亲的血管,可以说弹性已经很差了。一不小心有可能破裂。
    同样的道理,扩张血管的药物也不能马上用。因为,血管弹性差,扩张药物直接用了之后,会造成堵塞的毛细血管多处破裂。一旦在脑部的血管破裂了,发生脑出血,会有生命危险。
    所以,萧云嫣和厉墨涵商议了治疗方案。修复着城主父亲受损的血管,要用灵力修复,使血管增加弹性,然后再上医疗手段,
    厉墨涵和萧云嫣配合。厉墨涵先施展灵力修复硬化严重的动脉主干血管和支脉。厉墨涵十分稳重。手法娴熟而精准,力道控制得缓慢而匀速。令脆弱的主动脉在一个柔性的灵力作用下,一边适应,一边修复。
    这个过程可是十分消耗精力和灵力的。灵力化作暖流,在老人家的血管里游走,这个过程持续了一刻钟。他深厚的灵力也消耗了大半。
    主动脉和支脉基本修复完成。血管弹性恢复了七成,另外三成需要后期药物调理,并且饮食和生活习惯要做相应的调整。
    萧云嫣在厉墨涵收回灵力以后,接手下一步,就是修复脑部和心脏,肝脏三处的毛细血管,这三处最容易出问题。需要她做精细的修复。
    她仔细观察着城主父亲的身体状况,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透露出对患者的关切之情。
    经过一番努力,萧云嫣成功地修复了城主父亲脑部和心脏处的毛细血管。还有肝脏,不仅修复血管,还要修复已经被脂肪包裹的肝脏。
    萧云嫣用了两刻钟的时间,才将老人家需要修复的部位都修复完成了。
    然后由厉墨涵接替萧云嫣,运用灵力在老人家的血管内产生振动,将血管内壁附着的堵塞垃圾震碎,变成极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即使在毛细血管中通过的也不会堵塞。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扩张血管的药物,萧云嫣给老人家静脉输液扩张血管的药物——香丹注射液。含有丹参和降香两种药物成分,能够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缓解心肌梗塞引发的不适。正好适合城主父亲的症状。
    治疗已经结束,萧云嫣给老人家喂了解毒丸,老人家清醒了。睁开眼睛之后,老人家感受一下,浑身非常舒服,再也没有原来那种沉重感和心跳过速或者是突然骤停的恐怖感觉。
    老人家治好了病之后,萧云嫣和厉墨涵被城主请求,为家人检查身体。萧云嫣和厉墨涵休息了一会儿,让城主的家人排队看诊。
    城主一家的身体也得到了全面的检查和治疗。城主的母亲身体也不太好。总是感觉体倦乏力,呼吸不畅,脸色发白。
    萧云嫣帮老夫人看,得知老夫人在年轻的时候小产过两次,此后就再也没有生产过。
    只是从那之后吃了很多补药,可是效果却不明显。特别在冬天的时候,老夫人不敢出屋子,一旦受了风寒,能丢掉半条命。
    经过萧云嫣的一番治疗,老夫人的脸色逐渐恢复了红润,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
    老人家开心地感谢萧云嫣。城主的家家人听到老夫人说话的时候中气十足,声音响亮,再也没有此前那种气喘吁吁的感觉。一家子孙无不开心的祝贺老夫人,终于恢复了健康。
    城主一家对厉墨涵和萧云嫣的医术感激涕零,老妇人紧紧握住萧云嫣的手,眼中闪烁着泪花。
    厉墨涵和萧云嫣微笑着表示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能为城主一家看病也是善缘所至。
    在这个过程中,厉墨涵和萧云嫣展现出了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他们的努力不仅治愈了城主父亲的疾病,也赢得了城主一家的尊重和感激。
    这天上午,夫妻两人为城主一家看完病之后,下午萧云嫣和厉墨涵也没有休息,又去城中给百姓们治病。
    并且,他们告诉这些百姓们,如果有亲人朋友需要治病,要抓紧。他们在这个城里只能再停留两日,两日之后他们要离开去都城。
    百姓们听说神医要走,都感觉非常紧张。因为他们想要将神医留在这里。
    有了神医在这里,他们就不害怕,突然有一天得了重病,无法救治了。
    可是百姓们也知道,神医不是本地人,也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他们请求神医能不能将那些神奇的药丸在本地出售。
    萧云嫣让他们放心,已经做了安排,暂时先在平价粮仓供应药丸。隔一段时间会在城中设立药铺和医馆。
    目前,青木川只有大的府城才有萧云嫣旗下的药铺和医馆。现在他们要将药铺和医馆开到中小城镇里面,方便百姓们医治疾病。
    百姓们听到这样的消息。又变得开心起来,有神奇的药丸供应,而且据萧云嫣和厉墨涵的承诺,药丸的价格仍旧十分低廉,不会涨价。
    以后百姓们有病了就可以买相应的药丸,不用在家里挺着了。
    厉墨涵和萧云嫣在城中忙碌了两天,为众多百姓治好了病。
    他们的医术高明,声名远扬,深受百姓爱戴。在离开城市之前,他们与城主一家道别,并告知他们会定期派人前来巡查,以确保城中百姓的健康。随后,他们踏上了前往都城的路途。
    路途中,他们探讨着如何更好地推广医学知识,让更多人受益。他们决定在都城内开设一所医学院,培养更多的医生,将精湛的医术传播下去。
    这个提议得到了国王和太子的大力支持,他们说,只要派医生过来就行,其余的事情他们这边都会弄好。
    萧云嫣让他在青木川招募一些年轻郎中或者学医的学徒。
    厉墨涵和萧云嫣抵达都城后,受到了热烈欢迎。
    他们立刻开始筹备医学院的建设事宜。选拔优秀的学徒进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将在其它地方医学院任教的老教授请来,不仅传授学员们望闻问切,辨证施治的医学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
    一段时间后,首批医学院的学员毕业了。
    在萧云嫣和厉墨涵的号召下,一群年轻的大夫满怀热情地加入了义诊队伍。他们年轻而有朝气,怀揣着对医疗事业的热爱和对帮助他人的渴望。
    由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大夫带领,这几支义诊队伍踏上了各地的征程。他们带着药丸,走进了偏远的山区的农村,为那些缺乏医疗资源的人们带去了希望和关怀。
    在义诊现场,年轻的大夫们忙碌而专注。他们认真地询问患者的症状,仔细地进行检查和诊断。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责任和关爱,每一个动作力求专业。老大夫则在一旁悉心指导,传授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巧。
    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风雨交加,这几支义诊队伍都坚守在岗位上,不辞辛劳地为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医疗服务。
    他们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认可和感激,人们纷纷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同时,这些大夫们到地方去义诊,也为更多的百姓们带来了健康与希望。
    在一个义诊的队伍里,一群年轻的大夫围在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身边,认真聆听他的教诲。
    老教授语重心长地说:“要提高辨证施治的能力,就必须给他们更多的实践经验。”
    老教授带着年轻医生们给那些排着队的百姓们免费义诊。他让年轻的大夫仔细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象、脉象和症状。
    然后,老教授详细询问病人的病情,引导年轻大夫们学会如何通过望闻问切来获取关键信息。
    在实践过程中,年轻大夫们逐渐掌握了辨证施治的技巧。他们仔细观察病人的神色、舌苔,倾听病人的主诉,然后结合脉象和其他症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通过这样的实践,年轻医生们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提高了辨证施治的能力,为患者更准确地诊出病情。开出相应的药丸。
    与此同时,厉墨涵和萧云嫣也没有停止治病救人的脚步。他们在都城内设立了义诊点,为贫困的人们免费看诊施药。
    在青木川,萧云嫣和厉墨涵的医术高明早已声名远扬。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当周边其它国家得知他们的举动后,立刻派遣了身份高贵的使臣前来青木川,恳请两位神医前往他们的国家。
    这些使臣们衣着华丽,神情恭敬,他们带着珍贵的礼物和诚挚的邀请,来到了萧云嫣和厉墨涵的面前。
    他们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两位神医的敬佩和对他们医术的渴望,希望二位能够远赴他国,为他们的子民治病救人。
    萧云嫣和厉墨涵面带微笑,从容不迫地听着使臣们的请求。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慈悲,似乎对这一切早已有所预料。
    在深思熟虑之后,他们决定接受这些邀请,愿意用自己的医术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于是,一场跨越国界的医疗之旅即将展开。萧云嫣和厉墨涵带着他们的医术和爱心,踏上了新的征程,他们将面对各种病症和挑战,但他们的医术和仁心将会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和健康。
    他们的善行传遍了整个青木川还有周围其它国家。夫妻二人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真正神医。
    厉墨涵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对医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执着的追求。
    在与萧云嫣一同治病的过程中,他虚心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萧云嫣医术高超,经验丰富。她仔细观察厉墨涵的治疗过程,耐心地指出他的不足之处,并给予恰当的建议和指导。厉墨涵则认真倾听,用心领悟,不断改进自己的医术。
    每一次治病,都是厉墨涵成长的机会。他在萧云嫣的指点下,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治疗技巧和方法。他的医术日益精湛,得到了患者们的高度认可。
    厉墨涵深知,自己的进步离不开萧云嫣的悉心教导。他对萧云嫣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也暗自下定决心,要更加努力,不辜负她的期望。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两人的关系愈发默契,不仅仅是夫妻,更成为了彼此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