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王重荣给王楚卿准备了那么多陪嫁,齐慎这边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默认了赵霖准备的聘礼。
实话说,就齐慎目前的占有的地盘以及收取的赋税而言,其实已经足以傲视周边无数藩镇了,不过他还是感觉远远不够。
打仗就是打后勤,如果短时间内没有充裕的财富,那就只能慢慢地积累——自己的年纪已经有二十四,让自己花个六七年慢慢发展,等三十而立了再向周边用兵,那实在是有些太漫长了。
历来穿越者回到古代,大都会利用本身拥有的知识,想办法对周边环境做出改变。
作为一个非理科专业出身的穿越者,齐慎感觉自己能记住黑火药的配方,已是非常难得。要自己像其他穿越者那样,造什么火枪、大炮、炼钢高炉、水泥、玻璃……纯粹是在为难自己。
自己如果真想对这个时代做出什么改变,大概也就只有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入手了。
政治方面,官制和军制,齐慎觉得暂时还没有改革的必要,毕竟自己只是一个郡王,并没有正式封邦建国,还不到考虑这一步的时候。
经济方面倒是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尤其是税收制度。
大唐自唐德宗建中元年开始,废除隋代以来的“租庸调”制度,推行“两税法”,在全国范围内征收赋税,收税不再以粮食、布匹等实物为主,而是以铜钱为主、实物为辅,于夏、秋两季,分别收取户税和地税。
应该说这种收税方式,在推行初期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一度让大唐朝廷的税收翻倍。
但随着唐末以来土地兼并加重,无数世家大族开始隐瞒人口和土地,各大藩镇又私自截留赋税,不再向唐廷输送,导致两税法开始渐渐失效。
在齐慎看来,自己完全可以把后世那些行之有效的赋税制度,例如明代的“一条鞭法”,清代的“摊丁入亩”制度,斟酌参用,拿到这个时代,当作新政推行。
只要推行的力度足够,将来想快速积累财富,让自身的整体实力超越甚至碾压周边藩镇,肯定都不在话下。
“好不容易穿越一趟,总要在这个时代做出点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才算不枉此生吧?”
…
推行新政之事,毕竟牵扯太深,肯定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做到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齐慎在慎重考虑多日,初步拟好施行方案后,立刻将帐下重要的属官、幕僚,包括已经被贬为参谋的李振,甚至连远在徐州的敬翔,全都召集到了自己的衙署后堂,准备和众人商议具体细则。
“怎么样,各位,方才这些内容,就是孤打算推行的新政,各位可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建议么?”
衙署后堂,为了表示对此事的看重,齐慎特地换上了紫色官袍,端坐主位。
先是将自己对赋税制度的改进方案,深入浅出、意简言赅地说了一遍,随后望着周边一众属官、幕僚,笑着道:
“大家有什么话都可以说,哪怕说得不合孤的心意,孤也不会怪罪。”
“主公学究天人,腹中韬略远胜我辈,卑职深感佩服。方才您所说的这些新政内容,卑职认为,每一条都很切中时弊……”
听罢齐慎的方案,敬翔起身合袖,向他行了一礼,由衷地称赞,接着眉头紧锁道:
“只是主公,真要按这些办法去做的话,咱们往后要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啊……主公刚刚获得泰宁、宣武两军,时间才刚刚过去半年,现在就立刻推行新政,恐怕会阻力重重,甚至出现动乱。”
“属下建议,咱们不如先暂缓一两年,等到主公将所控之州县彻底稳固下来,无人敢违背您号令的时候,再推行也不迟。”
其实齐慎所要施行的新政,说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内容。
首先是清丈土地、核查民间人口、百姓家产。
唐朝自中叶以来,因为推行“两税法”,按家产多寡和土地数量征收户税、地税,导致大量官僚世家、商贾富户,刻意隐瞒自己的财产和土地数量、虚报佃户人口,进而导致土地兼并现象越来越严重,民间出现大量破产流民。
这种现象不仅在唐朝存在,后世几乎每个朝代都存在。因此不论是宋朝王安石变法,明朝张居正变法,还是清朝施行“摊丁入亩”制度,第一步都离不开清丈土地、核实民间人口和财产。
而这一步恰恰是阻力最大,最难推行的。
宋朝王安石变法的时候,由于大量守旧派官员集体反对,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导致这一步没能在全国推行成功,新法的后续施行也开始虎头蛇尾,最终功亏一篑。
明朝张居正则成功了,明朝在张居正改革前,登记在册的田亩只有四百二十二万顷,在张居正清查土地后,这个数字变成了七百零一万三千顷,几乎给明朝多弄出了将近一半的税源,也给明朝的国寿延长了半个世纪。
有鉴于这些后世经验,齐慎铁了心要将此事执行下去,要是第一步都做不到,其他全都是放屁;
除了清丈土地、核实人口与财产,其次就是制定新的收税制度。
无论是唐代两税法、明代一条鞭法,还是清代摊丁入亩制度,收税都是统一折成制钱或者银两,几乎不收实物。这是因为实物既不容易储藏,也不方便统计。
关于这个制度,齐慎自然是打算继承的。
不过这样做也就意味着,自己今后必须到处去开矿,不断铸造新的货币流通到市场,否则民间缴税要用制钱,货币流通量一旦不足,很快就会出现“钱荒”,也就是传说中的“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对古代百姓来说是非常要命的,由于缺少货币,市面上钱比货贵,老百姓需要用更多粮食去换钱,才能缴纳赋税。有时候明明是丰收的年份,却还是有很多百姓为了缴税,不得不典妻鬻子。
历史上大唐、大宋,大明,都出现过这种“钱荒”现象。
针对这种现象,宋朝一开始的做法是拼命铸钱,发行折二钱,折五钱、折十钱,后来发现不够,又在铜钱的基础上铸造“铁钱”,到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创造性地发明出了“交子”和“会子”两种纸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