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姜无发再议刀兵
作者:毫端   别人亮剑,我亮导弹!最新章节     
    俄曼瑞克的飞机轰炸完之后,拍了几张照片就回去交差了。
    飞机离开后,各种电磁干扰也相应解除。古寿三和姜无发之间的通信也得以恢复。
    那么,古寿三应该将俄曼瑞克误炸潘龙的事上报了吧?那是绝对不行的!
    这个时候,姜无发无论如何也不敢得罪俄曼瑞克人,最终,板子还会打在自己人身上!
    所以,古寿三向上报告道:“今晨,我潘龙地区遭到解放军百余架战机轰炸。我防空部队立即还击,取得了击落敌机十余架的战果。挫败了敌人的空中攻势。但是,我军防空部队亦受到较大损失,防空武器尽毁,潘龙地区房舍十不存一,伤亡八百余人。”
    俄曼瑞克人并不知道自己炸错了地方。
    飞机回到基地后,指挥官拿到了现场照片。
    俄曼瑞克指挥官炫耀似的给姜无发去了电话:“迷死脱姜,告诉你个好消息,今天早上,我们俄曼瑞克小伙子们,把解放军的蟠龙地区炸成了废墟。他们的物资供应必然受到影响,现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击败解放军的时机!
    你们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齐心合力,共克敌军!”
    “好好好,三克油碗里鼓捣!阿拉马上安排!”
    姜无发是宁波人,他口中的“阿拉”代表的是宁波人的自我称谓,即“我”和“我们”。很多人误以为“阿拉”是上海方言,但实际上,最初的上海方言中的“我”并不这么说。
    后来随着大量宁波人北上,上海方言受到了宁波方言的影响,逐渐将“我”说成“阿拉”。
    放下电话后,姜无发马上召集一众高参们开会,通报了古寿三的报告和俄曼瑞克的通报。
    高参们听说俄曼瑞克轰炸了我军物资集散中心,都十分高兴。他们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已经看到了我军的失败和混乱。
    他们互相传递着消息,轻声讨论着如何利用这个机会扩大战果,削弱我军的实力。
    会议室里充满了紧张和兴奋的气氛,每个人都在期待着下一步的行动。
    他们相信,这次轰炸将会对我军造成严重的打击,从而让他们在战场上占据更大的优势。
    至于古寿三的报告,被大家集体忽略了。
    “我看,可以让古寿三从西面攻向临汾、卫逸诚将军的部队从洛阳攻向晋城。至于东面和北面,就交给大膏药吧。
    我们和大膏药的部队四面合围,一举消灭敌军!”一位高参兴奋地说道。
    卫逸诚姓卫名美如,字逸诚。就是当初一起抗倭时,和我军关系比较好的那位卫将军。
    会议室里的人们沉默了下来,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困惑和不安。
    那位高参的话让他们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他们从抗倭到联倭的转变,让很多人一时之间还无法适应。
    他们做梦还能梦到与倭寇交战,而现在这个人却提出了联合膏药,这让人们心里不舒服。对倭寇的痛恨,是深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骨子里的。
    在华夏民族记忆中,倭寇是一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痛点,是一个深深的伤口,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他们曾在战场上与之交锋,曾有过血与火的较量,也曾有过生死离别的痛苦。
    虽然现在对他们来说,联合膏药对自己更为有利,但人们宁可放弃这个机会,也不想请求膏药国的帮助。
    这种情感不仅仅是对于一个敌人的仇恨,更是一种对于历史、对于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他们不愿意屈服于他人的势力,不愿意丧失自己的尊严和独立性。
    他们宁可冒险孤军奋战,也不愿意寻求曾经仇敌的帮助和庇护。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决心,是整个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姜无发是个刚愎自用、盲目自大的人,这让人们摸不准他的脉,不敢轻易发声。
    他们担心自己的发言会让他感到不快,因此选择保持沉默。整个会议室的气氛显得有些压抑和紧张,人们都在思考着如何应对这个新的作战计划,同时也担心着姜无发的反应。
    “逸诚?”姜无发轻声念出了卫逸诚的名字,心中犹豫不决。这个人一直不主张与解放军方面为敌,如果让他带兵进攻解放区,他该不会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吧?
    姜无发心中暗自想到,当初中条山大战前,自己曾经将卫逸诚将军调到了山城,结果差点让卫将军撂挑子不干。现在虽然卫逸诚是中原剿总司令,但让他带兵作战,姜无发总是有些不放心。
    想到这里,姜无发心中不禁感到一丝不安。他知道,卫逸诚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将领,但是战争的残酷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卫将军的态度,却让他无法完全信任他。这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让他感到有些无奈和困惑。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试图平复自己的情绪。
    他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既能够让卫逸诚将军发挥出他的才能,又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这种复杂而微妙的心理状态,让姜无发感到有些沉重,他默默地思考着,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在会议室的角落里,一位高参偷偷地观察着姜无发的脸色,小心翼翼地分析着他的情绪和反应。他发现姜无发对卫逸诚将军的态度有些模糊,似乎对这位将军并不完全信任。这位高参心中暗自琢磨,既然姜无发对卫逸诚将军有所疑虑,那么自己不妨给他一个台阶下,让他就坡下驴。
    于是,他轻轻地说道:“我看,可以把杜光翰将军调到洛阳,给逸诚将军当个副手。”他的话语虽然轻柔,但声音中却蕴含着不容忽视的力量,透露出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此时,姜无发的脸上并没有明显的反应。他似乎在思考着这个提议的利弊得失。这位高参则耐心等待着他的回应,同时也暗自祈祷这个提议能够得到姜无发的认可和支持。
    杜光翰姓杜,名“明熙”,字“光翰”。黄埔一期毕业,深得姜无发的信任和赏识。
    “这小子还真有本事!”会议里的一众高参们心中暗暗想道,“俺咋没想到出这个主意呢?让这小子出了风头!”这让他们有些羡慕和嫉妒,但也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
    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个机会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让自己的想法得到姜无发的认可和支持。
    最终,姜无发还是点了点头道:“不错,就这么办吧!”
    会议室里顿时充斥起各种“领导英明!”、“头头伟大!”、“首领睿智!”、“老大威武!”等等各种恭维和马屁声。
    姜无发满意地摇摇手,又背起手,踱出了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