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有海无军
作者:一蓑烟雨任书海   大明,我来了!最新章节     
    在朝鲜营造海港的事宜安排妥当后,朱祁镇便开始着手准备整合登、莱等山东半岛的九卫十所的以及山东备倭兵都司!
    这些卫所包括安东卫、鳌山卫、灵山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任城卫、平山卫和雄崖所、夏河寨前所、浮山前所、王徐寨前所、宁津所、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金山左所、海阳所、奇山所。
    其中,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宁津所、寻山后所、百尺崖后所、海阳所在威海。
    由于明初倭患日趋严重,严重威胁大明沿海地区,洪武年间朱元璋就非常重视山东半岛的海防建设。
    尤其是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棣认识到山东海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下令在沿海增设了七个卫和两个守御千户所,大大增强了山东海防力量。
    永乐、宣德年间,山东又增置了备倭都司和海防三营,基本奠定了明代山东海防的基本格局。
    但是这些海防卫所大多都是防御性质的,在对抗倭寇侵扰时有一定的滞后性,并不能完全有效应对倭寇的侵扰。
    加之宣德朝以前,明廷皇帝及大部分朝臣都认为大明真正的威胁仍然是来自北面的草原,还有就是此时的大部分人并没有意识到海权的重要性,虽然这些年大明海防力量有所好转,但是始终无法摆脱被动防守的思维。
    为了建设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一改大明有海无军的现实,基于这一点,朱祁镇决定首先整合山东半岛的海防力量,正式建设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军。
    乾清宫的军事会议一直从早上持续到下午,为了让这些武将文臣彻底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朱祁镇嗓子都说冒烟了,这才让这些大臣们勉强接受了他的后世思想。
    会议结束后,朱祁镇宣布了南巡的命令。
    此次南巡的第一站便是山东半岛。
    已经是山东备倭都司总兵官、兼大明国防部副部长的蔡福在接到皇帝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异常兴奋。
    因为自南直隶事后,虽然积功升任了总兵,又进了大明国防部任副部长,可一直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
    当他和打前站的扈从将军杨老三聊过之后,通过杨老三含糊其辞的言语中,他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皇帝似乎对海防非常感兴趣。
    为了能在皇帝面前展示山东备倭都司的最好面貌,蔡福向各海防卫所,千户所下了严令,所有将士全员上船,务必在十日内,皇帝来之前肃清盘踞在山东半岛附近的海盗和零星倭寇。
    济南府,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驻地。
    山东布政使司,明朝时管辖范围极大,除了今天的山东地区,还包括辽东半岛,下辖6府15州89县。
    朱祁镇的皇驾并没有选择白天进入济南府,而是在日落之后,从济南府北门轻车简从的进了济南府。
    此时,山东布政使司布政司使曹弘、按察使汤涤正紧张的朝布政司衙门后堂走去。
    “臣曹弘、汤涤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进了房内,二人略有些紧张的行礼道。
    “平身吧。”朱祁镇淡淡的说道。
    “谢陛下。”
    二人起身,规规矩矩的站在一旁,等待着皇帝的垂询。
    “曹爱卿,山东土地改革你做的不错,朕这一路行来,听到最多的就是你这个布政司使为民除害、亲自到田间地头为民分田的轶事。”朱祁镇笑着说道。
    “陛下行千古未有之事,臣虽愚钝,但也知道此事事关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生死,臣不敢懈怠。”曹弘躬身道。
    朱祁镇点点头又道:“山东民风淳朴,又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且是人口、产粮大省,这几年你这个布政使可要多用些心。”
    “臣必谨记陛下教诲,鞠躬尽瘁,为大明,为陛下,守好山东。”
    “放手去做,朕看好你!”朱祁镇点点头,又将目光转向汤涤。
    “朕听当地百姓说,你这个按察使不畏权贵,处置了多起侵吞军户和百姓土地的案子,深得百姓的称赞,尤其是孔家一案,你处置的非常好!”
    “陛下……”汤涤眼含热泪,几乎不能自已。
    “好了,朕知道这几年你这个铁面判官受委屈了,但朕是信任你的。”朱祁镇笑着走到他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看着他脖颈处的补丁又道:“听说你的老母亲和妻子现在仍然在老家养蚕织布?”
    “是,臣家境贫寒,所以母亲和夫人这些年在老家以养蚕织布补贴家用。”
    朱祁镇点点头,动容的说道:“汤爱卿,朕有意调你进京,任大明反贪总局局长,你可愿意?”
    汤涤一愣,随即跪下磕头道:“臣听凭陛下吩咐!”
    之前成立的廉政司因反贪总局的成立而并入反贪局,现在的李时勉不管是从能力上还是执法力度上都让朱祁镇很不满意,反贪局成立以来,只查处了一些小鱼小虾,朱祁镇在权衡再三后,决定将其换掉。
    而这个汤涤无疑是最好的人选,此人嫉恶如仇,不畏权贵,能做事,敢得罪人,最适合这个位子。
    朱祁镇笑着摆了摆手,示意他先退下。
    “曹爱卿,朕接下来说的几件事你要牢记。”朱祁镇沉声道。
    曹弘面色一紧,赶紧走到皇帝身侧。
    “第一件事,半年内,为备倭都司准备十五万石粮草!”
    “第二件事,加紧在莱州府的威海卫、莒州的石臼建造两座深水港。”
    “这两件事,务必在今年的六月底之前完成。”
    曹弘听罢,心中一惊,暗道皇帝这是又要打仗?可打谁啊?
    鞑子被揍的不敢南下,倭寇这两年还算老实,轻易不敢来山东半岛抢劫,猛然,曹弘身子一抖,莫非皇帝要打朝鲜?
    随即,他又在心中否定了这个想法,朝鲜虽说在辽东小动作不断,可在这些藩属国中,数朝鲜对大明恭敬,就差跪下认爹了。
    而且从朝廷的抵报上看,皇帝还力排众议、出资给人家修了两座海港,没理由打人家啊。
    “陛下,十五万石粮草半年内筹措到位,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不知陛下要这么多粮草……”曹弘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该问的不要问。粮草筹措到位后,立刻交给备倭都司,其它的事你就不用管了。”朱祁镇有些不悦的打断了他的话。
    “是,臣遵旨!”
    “海港的事务必上心,还有,朕已命黄福从南直隶给你调派了十几个在营建海港方面有经验的工匠,到时候你可让他们负责具体事务!”
    “是,臣谢过陛下。”
    “还有什么困难吗?”朱祁镇又问道。
    曹弘张了张嘴,最终摇摇头,表示没有困难。
    朱祁镇这才端起茶盏,下了逐客令。
    第二天一大早,朱祁镇用过早膳后,撇下大队人马,带着几十个人,便装出了济南府,一路向南而去。
    没错,他的此行第二个目的地,就是济宁府的曲阜县孔府!
    之所以要来孔府,一是他想实地看一看自从孔家一案后有没有遗留问题,二是去孔林祭拜孔子。
    在朱祁镇看来孔子能被称为至圣先师,其儒家思想虽有瑕疵,可瑕不掩瑜,他的很多思想和着作不仅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更是对全世界都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他虽然讨厌孔家,可并不代表他同样讨厌儒家思想和儒家的经典着作。
    分田到户是朱祁镇推行土地改革的核心,一路行来,虽然还是料峭寒冬,可地里已经有很多百姓开始劳作。
    “这位大叔,离开春还有些日子,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开始整治田地啊?”朱祁镇走到一处地头,对着一个正在休息的中年汉子问道。
    那汉子见朱祁镇一行皆是鲜衣怒马,为首的这个少年更是貂裘锦衣,他身后的那些长随腰间鼓鼓囊囊的,显然带了家伙,不禁有些紧张。
    朱祁镇倒是随意,一屁股坐在脏兮兮的地上,递给那汉子一个水囊笑道:“大叔,您别紧张,我们是从京城来济宁探亲的,路过这里,看你们在整治田地,所以好奇问一问。”
    朱祁镇可没撒谎,因为济宁府确实有他一位亲戚——兖州的鲁王朱肇煇,按辈分,他得叫人一声叔爷。
    身后的侯宝看皇帝不顾形象的坐在地上,刚想开口,就被随行的护卫李冲给一把拉住了。
    中年汉子一听,这才放下心来,接过水囊咕咚咕咚的灌了一口道:“这位公子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出身,”随即指了指眼前的田地难掩高兴之色的又道:“今年雪大,早早的翻上一遍土,就能把地里的虫子给冻死,夏收的时候也能多打些粮食。”
    朱祁镇又道:“听说济宁府大部分都是孔家和鲁王的田产,你们家是给谁家种的地?”
    那汉子哈哈一笑道:“这位公子一听就是外地人,孔家早就完蛋了,俺们现在种的地啊,都是自己的,”说着,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块布,小心翼翼的打开后,朱祁镇这才看清是一张地契。
    中年汉子小心的打开地契,面有得瑟的指着上面鲜红的大印说道:“您看,官府发的地契。”
    朱祁镇接过,“吴二狗,分得上等田十五亩八分……此田不得私卖个人,违者重处!”上面盖着的确实是山东布政使司和济宁府两级官府的官印。
    “要说咱们这位皇帝老子,真是不错,俺们家世世代代给他孔家种地交租子,一年到头累死累活也吃不饱,半年野菜麸皮,半年稀粥就算是好年景了,要是遇上老天爷不开眼,不光饿肚子不说,租子还得一分不少的交,一家人一年到头饿的前胸贴后背的,俺爹就是因为……”汉子说着,眼中满是泪水,不过随即他狠狠擦了擦眼睛又道:“苍天有眼,皇帝老子不光惩治了那孔家恶霸,还把他们的地分给了俺们,发给地契,每年的皇粮不仅减了五成,免了人头税不说,俺家那几个小崽子也能免费入学堂读书,虽说这书读的不咋样,可俺老吴家也算有了读书人,以后再也不是睁眼瞎了。”
    “再跟你说,这如今没了人头税,皇粮又少了,家里有了余粮还可以拿到镇上卖了换钱,偶尔还能割上一斤肥肉吃,哈哈,这要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汉子似乎很是回味肥肉的味道,口水都流出来了。
    朱祁镇听的暗暗点头,同时他心中感慨道:“只要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让他们吃饱穿暖,哪还有那么多的社会矛盾,可历朝历代那么多皇帝大臣,他们知道却不愿意去做,唯恐农民吃饱穿暖会影响他们的统治。”
    “大叔,听说鲁王在兖州也有大片田产?”
    “哎,公子慎言!”中年汉子有些害怕的看了看四周,“可不敢私下议论人家藩王,人家可是当今皇帝的亲戚,若是被人听到状告到官府,非得被打板子不可。”
    朱祁镇笑了笑道:“大叔您放心,我家在京城也认识一些朝中大臣,不打紧的。”
    说着,朱祁镇向后一伸手,李冲会意,从马鞍上解下包袱,从包袱拿出两个肉饼递了过去。
    朱祁镇将一个肉饼递给了那汉子,汉子也不客气,手里还沾着土呢,就撕开一块往嘴里扔,看的侯宝直咧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