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这波宣传很不错
作者:半盏粗茶   1986:东北旧事最新章节     
    “这家伙,就这么巧啊?都有时间呢?”陈铁柱乐呵呵的说道。
    “哈哈哈哈,知道你小子今天回家,没有时间也得创造出时间来。还有啥活?我们也帮着忙活一下。”胡局乐呵呵的说道。
    “暂时也没啥活,今天的菜也都很简单,一会我把肉切出来就行。”陈铁柱笑着说道。
    “铁柱,这就是你们大棚里的菜?瞅着可是真新鲜啊。”高晓光问道。
    “嗯呐,跟豆豆刚摘回来的,今天正好尝个味。”陈铁柱说道。
    “不过咱们可先说好了啊,今天就谈吃喝,不谈工作。开心的日子,吃饱喝足才是要紧的。”
    “铁柱啊,不谈工作也不行啊。这次你们整了那么多的料子,我跟小周也碰完了,已经把同志们都给派出去了。”胡局说道。
    “其实我们负责的只是境内的运输,还是很好办的。难走的路,也就是到昆明这一段。货车和航空公司也都联系完了。”
    “这回的料子确实也是有些多,回来之前,把我们的流动资金抽出来后,剩下的全都买料子了。”陈铁柱说道。
    “铁柱啊,你说说,这次是不是整了好多钱?”李应麟赶忙问道。
    陈铁柱笑着点了点头,“确实是赚了不少。那边的公盘,其实也是赌石啊,带上一个‘赌’字,就是有输有赢。”
    “不过也像我说的那样,更多的还都压在了货上。做买卖就是如此,很多时候根本都看不到钱,都在货上压着呢。”
    “这样的话阿,回款就会慢一些。到时候还得筹备资金,为下一轮公盘做准备。真正发展起来啊,没个两三年的时间是不够的。”
    大家伙点了点头,说得也是这么回事。
    那可是翡翠,不是大白菜,你拉市场上差一不二的就能够卖了。
    “这回是不是对咱们县的宣传挺大的?”陈铁柱笑着问道。
    “你不是说不谈公事吗?”高晓光乐呵呵的问道。
    陈铁柱翻了个白眼,“就你们这一帮人,想要不谈公事得多难啊?”
    “确实是宣传挺大,已经有好多地方跟我们联系了,打算到咱们县里来考察。”高晓光说道。
    “一个是县里的机械厂,另一个就是你们镇上,再有的就是你们村里。可以说,你们现在是真的走在了最前边啊。”
    “不过就算是对县里的宣传作用很大,目前来讲实际上的帮助却是没有。县里边的资金依然很紧张,还得慢慢的来。”
    “那肯定的,这是一个过程。不过有了这个宣传,就会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在咱们县,对于将来的招商引资肯定也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陈铁柱说道。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这就炖豆角子,然后咱们再接着聊。今天的豆角子啊,得老香呢。豆豆啊,是不是?”
    “嗯呐,放肉就香。”小家伙看着陈铁柱切好的肉,美滋滋的点头。
    “豆豆还没吃够肉呢啊?”李应麟逗着她问道。
    “嗯呐,肉香。”小家伙说道。
    这就是她的信念啊,今天必须要好好吃上一顿家里边做的肉。
    也得说是人多力量大,陈铁柱再张罗今天的晚饭那就省心很多。
    豆角开炖之后,把擀好的烀饼往上一盖,这就完活。
    至于说切土豆丝、切辣椒、拍黄瓜的事,那都不用他跟着操心,他只需要负责最后的工序就完事。
    “对了,铁柱啊,你家的土豆子啥时候能吃啊?”
    李应麟问道。
    “那个也得等一下,虽然是扣膜了,长的也没有那么快。但是肯定要比别人家正常种的早。”陈铁柱笑着说道。
    “等土豆子下来就好了,啥菜都比不上烀土豆子。茄子还得等几天,现在都是小茄子包,咋也得再长个四五天。”
    “反正现在家里边也算是正经不愁菜了。等大棚里的菜再长大一些的,就能够给村子里的乡亲们分一分,正经尝尝味。”
    “现在一瞅啊,你这个小日子过得是真美。”胡局感慨了一句。
    “嘿嘿,也是因为赚着钱了吧,所以才有了这么一丢丢的底气。”陈铁柱乐呵呵的说道。
    “不管咋说,今年还是很关键的一年。虽然改革开放推进得比较早,咱们的行动却比较晚。对了,领导啊,咱们那个考察团整的咋样?”
    “哈哈哈哈,我还合计你啥时候能问呢。”高晓光乐了。
    “考察得很成功,也是前天刚回来的。夜市那边昨天就已经张罗起来了,别看是头一天,过去的人也不少呢。”
    “听咱们的同志们说,在那边这玩意真的是太便宜了。卖好几块钱的那个太阳镜,咱们上货连一块钱都不到。”
    “就是啥呢,这玩意都是玻璃的,运输的时候容易有坏的。那也没关系啊,只要不是全坏了就行。”
    “还有那个发卡啥的,都老便宜了,款式还多呢。我昨天在夜市那边待了半天,越看越开心啊。”
    “可是真挺好啊,也算是给咱们县的居民找到了一条新路。”陈铁柱点了点头。
    “不过有一个事我也有些整不明白了,你说这玩意他们生产的咋就那么便宜呢?要是在咱们这边建厂子的话,行不行?”高晓光问道。
    “这个事吧,还得慎重一些。”陈铁柱笑着说道。
    “您就说吧,厂子建起来了,能够有多少人来咱们这边买啊?没有人买的话,多便宜的玩意,那也是得赔钱。”
    “人家那边形成了规模,有了人气,人们想采购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往那边走。所以啊,暂时就不要动这个念头了,从经济作物上下手还是可以的。”
    “但是呢,我个人的建议就是不要给予任何指导性的意见。能够赚到钱了,那就大家乐呵呵。要是赔钱了呢?哪怕没赚钱,都得跟着挨骂。”
    “我们村这边就这样,大家伙想干啥我给支持就完了。都是大家自己的选择,即便是有毛病的话,谁也怨不着谁。”
    大家听得再次点头,这就是规模化的效应啊。
    就跟饭馆子一样,还真的不怕扎堆,人们偏偏爱去这样地方吃饭。即便这家没位置了,还能够选别的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