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做几双软皮鞋子
作者:月下小河   重生1960,带着亿万食品仓库最新章节     
    午饭后。
    林正辉开始教灵儿做蛋糕。
    “160温度,自动烤25分钟即可。”林正辉调动上面的时间和温度说。
    “嗯,我知道,上面的说明书有说到!”林灵儿点头说。
    “这个还可以烤鸡腿,串烤肉等等,上面有说明,你用多几次,就会了!”林正辉在指导着林灵儿操作。
    “是不是城市里,都用这些家电?”林灵儿看着这些先进的家电问。
    “是的!以后城市都用这些家电器。”林正辉没有说60年之后的生活。
    不过外国的生活方式,已经用上这些烤炉电器了,只是落后一点而已。
    本来,林正辉还想弄一个面包大烤炉子,不过想想还是算了。
    这个小小的家庭式空气炸锅已经足够她发挥了。
    还有微波炉也是一样。
    烤完下午茶点心之后。
    林正辉带上大量软皮,和林灵儿到鞋匠店里去,找上老师傅给灵儿做高跟鞋子去。
    当然,林正辉画上几双不同款式的高跟鞋子图纸。
    图纸上面画的素苗设计图,老师傅一看即懂,马上为灵儿量脚定做。
    “这皮太漂亮了,太柔软了。”老师傅做了几十年皮鞋子,还是第一次,见过这么漂亮的真皮。
    明明都是牛皮,为什么他手上真皮,这么柔软?差别太大了。
    “先做几双高跟鞋子,剩下的,再做二三双中筒式靴子。”林正辉掏出几张大团结给这鞋匠师傅说。
    心里暗想:“这软皮还是太少了,回头再拆一辆法拉利小车上面的软皮椅,给大姐她们也做几双软皮鞋子。”
    “这个没有问题,都交给我吧!”鞋匠老师傅看着这三张大团结,这可是他差不多三个月的收入。
    所以说,在这年头里,只要手上有一门技术,不会饿死的。
    还有发廊里的剃头理发师傅也是一样,理一个头发收五分钱到一毛钱,一年收入过百元左右呢。
    “这皮鞋怎么卖?”林正辉看着店内有许多皮鞋问。
    虽然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些皮鞋漂亮,但这些皮鞋绝对牛皮制作,每一双都纯手工,质量一流。
    “六元一双!”皮鞋匠老师傅说。
    “41码,42码,43码,44码,各来两双给我。”林正辉想到父亲他们的鞋码都是43码左右。
    “好的,我给你打包起来,小姑娘订做的鞋子,过几天再来取吧。”皮鞋匠师傅笑逐颜开地说。
    有一种一个月不开张,一开张吃几个月的感觉。
    近年来,大家都吃不上粮,谁会买衣物和鞋子?
    大家心里想的,能穿就不换。
    “灵儿,你爸穿几码的鞋子,也给你爸买一双吧。”林正辉对这个水灵灵的白虎灵儿问。
    “43码!”灵儿一直都怀疑他的粮食和金钱的来历。
    只是林正辉不愿说,林灵儿也不多问。
    看着林正辉也给她爸爸买两双43码的皮鞋。
    “送你们两支鞋油。”鞋匠老师傅看到林正辉惠顾过百元,送他二支价格三毛钱的鞋油。
    话说学校里的情况。
    饿昏迷的男生,老师给他喂一点米汤,醒过来了。
    不是他不背粮过来学校吃饭。
    而是从家里背粮过来,很少,因为家里已经没什么粮了。
    兑换到的学校食堂粮票太少了,根本不足够一个星期伙食。
    所以这些农民学子们,能不吃的,不吃,能省吃都省下来。
    “校长,今天初三1班里的杨小小和白丁香,带来15斤细粮,咱们要不要每一天煮一大锅米汤一些学生们喝?”班主任找上校长谈话。
    “15斤细粮?你确定?”校长听到这话,难免有一点激动。
    如果一天煮上半斤细粮米汤的话,至少100个以上学生不用饿肚子。
    “嗯,食粮里的阿姨说的,足足15斤,还有几只土豆!”班主任说。
    “好,就按你说的,细粮与粗粮一起煮,放多一点水,把米汤装出来,拿少量细粮磨米粉,混米汤里,放点盐。”
    学生能不能有精神上课,他这个校长也有不可推卸责任。
    细粮和白面,他家也有几十公斤。
    但那些都是家里的救命粮,他舍不得拿到学校里来给学生们吃。
    不过他想了想,最后还是回家,拿一点白面过来。
    米汤可以混合一点,早上的学生,或是晚上的学生都能喝上几口,只要不饿昏就可以了。
    最开心的,还是杨小小和白丁香这个表妹。
    她们上学,书包里装着满满五香味的牛肉干,还有几只烤面包。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巧克力,干奶酪,汽水。
    烤面包可以存在三天时间,打了一些稀饭配牛肉干,面包,比任何一个学生吃得要好。
    “小小,你有没有发现,我表哥对你特好。”白丁香开始八卦起来。
    “你怎么不说,你表哥对你更好,赞助你上学,还有10元拿到学校里来。”杨小小摸自己口袋,想到林正辉给她五块辅导费说。
    “在表哥家里吃饭几天时间,再吃这些粮,好难吃。”白丁香看着饭盒里的粗粮稀饭。
    “别说这些话,今天又有同学饿昏,我还听到同学说,许多村子的村民不是饿死,就是逃荒去。”杨小小和白丁香坐在校园一角,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外面的事情。
    “我爸也和我说过,炼钢厂里许多工人过度劳动而亡。”
    “纺织厂也是一样,吃不好,加班加夜,一个月都有几个倒在地上起不来。”
    “为什么上级不调粮过来?放在古代遇上这样的事情,地方都会开仓放粮啊。”
    “嘘,别说这么大声,万一被那些人听说,我们要被拉出去批斗。”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情况?”
    “你肯定没有看过报纸,前两年伟大的领袖提出大跃进建筑,粮食换外汇还债和采购外国先进的机器等等,你说咱们国内粮仓还有几个粮……”
    白丁香生活在农村里,农民的消息比不上县城里,都是后知后觉,听风是雨。
    “你今晚要不要到纺织厂上班?”白丁香对这个半工半读的班长问。
    “不去了,我妈已经帮我辞工了,让我好好读书,上高中。”杨小小摇摇头说。
    “哦,如果我表嫂子插班过来,咱们到外面宿舍住吧,一起学习一起上学一起睡觉……”
    “你表哥会不会一起?”